APP下载

以文“化”人育英才

2010-07-13

江西教育A 2010年6期
关键词:理工学院小林南昌

谢 浔

2010年4月27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南昌理工学院法人代表邱小林教授,談起文化竞争的问题真是感慨万端。

位卑未敢忘国忧

“我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个农机厂的技术员。耳濡目染,我从小就深深感到贫困家庭要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必须从教育入手。农村同样藏龙卧虎,农家子弟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邱小林一往情深地说着。

从江西共大毕业后,邱小林参军入伍,任空军航空机务教导部队技术员。多年的军旅生涯,不仅铸就了他爱国、卫国、报国的赤子之心,而且造就了他多才多艺、善思敢闯的一身本事。1986年,邱小林响应部队号召,率先“下海”办起了航天文具厂。经过十几年的拼搏,“航天”科教仪器推向全国,昔日的小家属工厂迅速发展为南昌航天科技集团。

军人情结时时都在小林脑子里萦回。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神州上下,群情激愤。他强烈地感受到:振兴中华决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每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为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尽一份力。于是邱小林和爱人杨秀英召集航天集团一班人商量,最后形成共识:“教育是兴国之本。”投身民办教育天阔地广,南昌航天科技集团于1999年5月斥资创办了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开江西民企投资创办民办高校之先河。

汇聚精英兴大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门心思谋大局。多年的部队锻炼和市场摔打,使邱小林悟出了一个基本道理:凡事都要善于做“加减乘除”:创业时要做加法,把事业做大;必要时要做减法,使项目做精;条件成熟后要做乘法,连锁经营,努力做强;到一定时候又要做除法,把事业做优。大是基础,精是保障,强是目标,优是宗旨。而做企业、办学校都是同一个道理,关键在人。

大学不是高楼大厦的代名词,而要靠大师支撑。邱小林清醒地认识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必须朝专家治校的方向迈进。他求贤若渴,视才为宝。经过“三顾茅庐”,一番又一番诚挚礼聘,邱小林终于组建了一支高端的专家领导团队。在学校领导班子中,有两位曾任省教委副主任,三位原为江西名牌高校的主要领导;有三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博士四人,博导二人,硕导六人,既有教育专家,又有管理通才。这种高起点优化组合的领导团队,使南昌理工学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邱小林、杨秀英和以他们为首的学校理事会、行政、党委三套班子的带领下,学校从省内外各个领域迅速招集了一大批精兵强将。学校聘请了中科院、工程院以及全国多所重点大学的30多位学者、名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名誉首席教授。在专职教师中,拥有副高以上职称的达500余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和高级技师260余人。正因为汇聚了这样一大批社会精英、鸿儒巨匠,南昌理工才得以创造一个又一个“美丽”和“神奇”。

十年树木长成林

如果说1999年5月江西航天科技专修学院的创办,是开了民企办民校先例的话,那么,2001年5月16日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的挂牌,则标志着邱小林夫妇创办的民办高校只用三年不到的时间即进入了全国统招序列。仅仅经过六年拼搏就被三十多位评审专家一致通过、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国家本科高校的南昌理工学院,无疑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2009年南昌理工学院又获得国家学士学位授予权,真是十年迈了四大步,一步更上一层天!

南昌理工学院已经成为一所全日制综合型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拥有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建筑面积1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51万册,现代化教学设备不断完善。该校实验基地和培训中心的有些设施在全国首屈一指,如中国航天遥感磁悬浮飞行器计算机仿真实验室,在全国仅排在清华大学之后,2009年该校又装备了全国高校第一台多晶硅铸锭炉。

邱小林常说:“教育必须以教学为本,教学必须以教师为本,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归根结底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他坚持以名师铸校魂,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促发展,以市场定学科,以职教创品牌,以军魂育人才,“质量立校、稳定兴校、人才强校、管理建校”,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南昌理工学院是最先跨入十强之列的高校,是江西省同类高校中唯一一所连续十年在省级电子电脑大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是江西省同类高校中唯一一所有学生获得中国特长生殊荣的高校。这些年,南昌理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六万名多种门类、几十个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几乎遍布神州大地,有的还远渡重洋为国争光。2002年,陈至立部长称赞航天科技学院“美丽”、“神奇”、“很有特色”。2008年,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视察南昌理工学院之后,高度评价该院“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有特色,培养的学生实用性和动手能力较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主管教育的副省长孙刚则盛赞南昌理工学院是一面旗帜,坚信“南昌理工大有希望,前景辉煌”。

科技创新立潮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邱小林由此认识到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创业的精灵。发展民办教育,不仅要“干在实处”,还必须与时俱进,“谋在新处”“赢在特处”。南昌理工学院把“科学务实,厚德创新”作为校训,并十分强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实施“订单教育”。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对于那些学有专长的学生要予以特殊的关注,给予特别的帮助,为其组建特殊的学习科研平台。

邱小林在开展创新活动中摸索出了规律:一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要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三是要在学术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火花,四是要在科学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五是要在扬长避短中发挥学生的创新优势,六是要在各种竞赛选拔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毅力。南昌理工学院从2006年开始,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一个“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为“学有兴趣、研有方向”的大学生提供科研创新的平台。

南昌理工学院共有各种学术团体59个。学院“1015”协会“20054”课题组研究的“激光离子组合式火箭发动机的探究”课题,参加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大赛,荣获江西赛区一等奖。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南昌理工学院师生获国家专利的发明就有21项。

邱小林自己也不甘寂寞。他主持研发的《HT9801-AACV系列集成控制系统》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发的可移动式太阳能电源模块节能台灯、太阳能智能三维激光快速输入装置等获四项国家专利,撰写的多篇论文在《材料导报》和《材料热处理》发表。他承担的“激光熔覆TiC金属工程”及“磁悬浮仿真太空飞行的科学研究”等省部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邱小林还亲自担任了学校太阳能光电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 保持与同学们的亲密接触。南昌理工学院科研产业基地研制的“航天广电”军用智能卫星广播设备,作为唯一中标产品配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二炮及所属部队单位列装使用。

邱小林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学习,顽强拼搏,收获希望。他现任南昌理工学院理事长、江西省政协常委、省青联副主席,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江西省十大爱心人士”“首届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卓越成就奖”“影响2006中国最具责任感教育领袖”等荣誉称号。继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后,邱小林于2010年4月27日又获得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殊荣,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重要讲话,并受到教育部长袁贵仁等领导的亲切接见。邱小林无限感慨地说:“光荣属于党和国家,属于这个改革开放崇文重教的时代,属于广大师生员工。”

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对南昌理工学院既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异常严峻的挑战。邱小林在新的征途上欲鲲鹏展翅、扬帆远航!◆

猜你喜欢

理工学院小林南昌
特别怕冷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为梦孤独
江苏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高考前与高考后
理工学院简介
别来无恙
南昌护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