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领导 科学规划 扎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2010-07-13史蓉蓉

江西教育A 2010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政治

史蓉蓉

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要紧紧抓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目标要求,紧密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心部署、稳步推进,建章立制、创新发展,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按照这一思路,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围绕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到校园文化的主阵地,从学校生活的小课堂到社会实践的大舞台,从思想教育的规定动作到方法途径的自主创新,从公办学校的教育管理到民办高校的推进延伸,各项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任务不断得到推进,目标不断得到实现,有效渗透到了师生执教、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发展谱写了新篇章,多次受到中央领导、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好评,引起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单位的关注和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會影响。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建立了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和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制定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明确了职责分工,省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经常深入高校调查研究、作形势报告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省情教育、高校青年师生旁听会议制度和大学生时政讲坛等一系列重要举措都是在省委书记苏荣同志的亲自倡导和直接推动下形成和发展的。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和示范带动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进一步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成立了全省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下发了16个配套文件;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督导评估,纳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并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充实了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下设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宣传思想、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民办高校德育和辅导员工作等6个专业委员会。各地相应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工作规划。各高校也普遍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并制定了工作规划。一种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氛围、机制和合力正在形成。

二、扎实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通过实施“两工程一评估”,全面落实好高校思政课05新方案,使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一是实施思政课“一把手工程”,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听思政课制度。省委、省政府领导不仅对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上课提出要求,而且对其他的学校领导和院系领导也提出了要求,还亲自听课加强督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建立了督导制度,委厅领导坚持听课制度,有效地推动了思政课的改革和建设。二是实施思政课“质量工程”,积极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2006年,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已在全省高校全面铺开,为推进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教学育人全过程作了有益尝试;坚持开展了教学研讨竞赛和工作例会,已连续17年坚持每年一次暑期教师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社会考察制度,每两年一次的优秀教师、优质课程和优秀教案评比,建立了本科高校思政部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加强了教师队伍和学科建设,启动了全省高校思政课领军人才和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并纳入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教学科研骨干计划进行培养,高校思政课学科的博士点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硕士点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建立了全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高校思政课网,加强了教学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同时启动了全省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建设了一批能够满足思政课教学需要的实践基地。三是建立了每年一次的全省高校思政课基本情况调查制度和覆盖本科、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的三级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已完成05方案实施以来所有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估。通过努力,江西省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好评,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也有所提升,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思政课专项课题和入选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指导专家等方面都有突破和佳绩。

切实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积极推进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建设,已建有30个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取得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奖励;启动了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拟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2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和100名左右的教学科研骨干;坚持开展年度人文社科研究立项和优秀成果评比,规范社科研究工作管理,不断提高人文社科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已经连续多年在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方面创历史最好成绩。通过努力,江西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水平能力有了提高,影响不断扩大。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在教育部的会议上作了介绍,南昌大学中部中心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获教育部简报介绍,省教育厅于2009年当选为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有的专家学者还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和教育部第一批高校哲社科重点教材课题组主要成员。

三、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进方向。坚持“弘扬主旋律、立足高品位、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充分挖掘江西丰富的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具有时代气息、江西特色、学校风格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与陶冶大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江西实际、高校特色和学生特点,重点加强了省情教育活动、红色文化进校园、时事政策教育和开门办教育。在省委书记苏荣的直接关心和重视下,组织编写了《魅力江西——省情教育读本》,组织了以“热爱江西、建设江西”为主题的省情教育活动,开展省情网络知识大赛,省情教育纳入教学,计算学分;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收集、挖掘、保护和研究红色资源,组织编写了《红色江西》教育读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考察活动,把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到大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建立了全省大学生时政讲坛,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开展讲坛文化活动。2009年五四期间,省委书记苏荣来到江西财经大学为2000余名师生代表作了题为《青年:江西崛起的希望》的报告,在社会上和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李肇星、吴建民等一批名家、大家也到高校作形势报告,引起了热议,产生了很好的效应;坚持开门办教育,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高校师生旁听省委全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全体会议和省政协常委会制度,实施近两年来,已有60名高校师生旁听了16次会议,成为我省大学生体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此外,积极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五项示范”创建活动,推出了一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网站和品牌栏目、心理咨询与教育示范中心、大学生示范社团、校园文化创新示范活动和社会实践示范基地;一本反映我省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经验成果的《井冈杜鹃别样红——江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100例》,即将出版发行。

四、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一是主动抢占网络政治教育新阵地。依托江西财经大学和组织16所高校共同参与,建立了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网站——映山红网站,依托南昌航空大学建立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和省政府新闻办合作启动了全国首个高校无线网络校园通服务工程,搭建了空中教育课堂。配合这三大平台建设,切实加强了网络信息员、评论员和管理员三支队伍建设,初步形成了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和机制,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多次予以报道。二是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有高校均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了专职教师,为全部90余万在校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限选课,并列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积极开展了心理宣传周、专题讲座、团体训练、素质拓展和情景剧大赛等活动,不断完善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依托华东交通大学建立省高校心理素质拓展和实训中心,创办《大学生心理报》,全面建立了班级保健员工作制度,编写并免费发送《心理保健员工作手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向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转变。江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受到中央和省领导以及教育部的充分肯定,有的工作直接推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三是积极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面对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严峻形势,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就业,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主动为省委、省政府做好参谋和助手,推动以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实施的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25条政策措施。经过努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逆势上扬,2009年21.7万余名应届毕业生中初次落实就业去向的有18.2万余人,初次就业率达83.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9.7个百分点,连续9年高于全国水平,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四是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从2007年起,在普通高中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制度,近3年来共发放资助金2.64亿元, 资助了5.29万名家庭贫困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在高校完善了“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济困助学政策体系, 近两年来已为38.6万余名学生发放奖助补金近9.3亿元, 有5.2万余名学生获得2.7亿多元助学贷款,受助学生约占全省在校学生总数的23%。此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建立了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参与了教育部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 开展江西省大学生成长全记录大型追踪调研活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五、扎实推进思政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召开了首次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下发了《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制定辅导员培训工作规划,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进行规划和加强。一是把教育部辅导员配备与学生比1∶200的要求作为一项硬性任务,督促各高校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按照先本科再高职、先公办再民办、先老校大校再新校小校的原则,有重点、分步骤地逐步配齐配强。经过努力,全省高校共配备辅导员6174人,其中专职辅导员3889人,占辅导员总数的63%,已经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二是着重抓了辅导员的培训培养,计划五年内对所有在岗辅导员全部轮训一遍,新上岗的一律先培训、再上岗。依托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建立了两个省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先后举办了12期培训班,培训1300余人,加上派出学习和学校自己的培训成果,已经达到轮训一遍的要求。为保证教育培训质量,提高工作水平,我们还举办了5期辅导员论坛,编写了《高校辅导员工作手册》,加强研讨交流,开展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三是落实辅导员出路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辅导员实行教师职务和职员级别晋升两条线发展的具体办法,明确辅导员工作量按教师年最高教学工作量计算,要求辅导员在报酬待遇方面不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确保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加强思政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下拨专款,实施完成了05课程新方案教师全员培训;基本落实了思政课教学部作为学校独立设置的二级机构的要求,规模大的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设立为契机,加强了思政课的学科建设,落实思政课作为重点课程建设的措施,进一步稳定了思政课教师,增强了队伍的吸引力。目前,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高级职称比例已占50%以上,有硕士以上学历的超过了70%,一支高学历、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正在形成。高度重视哲学社會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认真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组织的研修,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省一级研修工作,已举办了研修班17期,培训骨干1700多人。经过努力,目前研修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省财政厅安排了专项经费,研修工作纳入了省委党校主体班,研修规划也作了充实和强化,计划再通过3~5年时间,对全省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普遍轮训一遍。同时,启动使用工程重点教材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六、扎实推进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不断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学生党支部设置,做好优秀大学生入党工作,确保学生工作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一是做好高校学生党支部联系和服务学生工作。在按年级、班级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同时,按学科专业设置研究生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在坚持“支部建在班上”的同时,在学生社团、学生社区、学生公寓中设置党支部,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逐步建立健全了学生党支部联系大学生制度。二是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明确提出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实现“三个所有”,即对所有大学新生进行入党启蒙教育,对所有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对所有预备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培训;着力扩大“两个规模”,即扩大申请入党的大学生规模,扩大入党积极分子规模;切实建好“两支队伍”,即建设好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好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队伍。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和大学生维权等五大工程。调查显示,全省大学生党员比例达到了11.51%,2/3以上的学生参加了各类社团组织,97.3%的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中央16号文件下发五年多来贯彻落实的各项努力,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切实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热情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激发,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持续安定和谐。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健康、向上,特别是在一系列重特大事件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责任担当的一代,值得信赖的一代,大有可为的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