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10-07-13徐光明吕江虹曾宪瑛黄婉琼

江西教育A 2010年6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校园文化卫生

徐光明 吕江虹 曾宪瑛 黄婉琼

来到贵溪,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有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为龙头而形成的铜文化,以南乡罗河的赣剧、北乡泗沥的三角班和畲乡樟坪的马灯舞为主的民间文化,以雄石、文坊、塘湾、上清为主的古镇文化,以周坊、文坊革命老区为主的红色文化……汪群、方志敏、黄道、龙志光、赵梓明、夏润珍等志士仁人曾经在这里传播革命思想,领导革命活动,抛头颅、洒热血,名垂青史,光照后人。贵溪水秀山清,是天然氧吧、修身养性之地,也是一块文化宝地。

贵溪市教育秉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校园文化建设得风生水起……

文化立校,构建良性运行机制

近年来,贵溪市教育局遵循“整体规划,分项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提升校园静态文化活动,逐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贵溪市教育部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己任,努力构建校园文化的良性运行机制。制定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改善学校环境,完善教学设备,并将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对学校的评估内容。

2009年,作为示范点学校之一的周塘中学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贵溪市教育局总结推广示范点学校的经验,注重校园文化的积淀、提炼、升华;注重校园文化的载体建设,让广大师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无声地将校园文化的魅力传递给师生,滋润他们的心田。

廉风化雨,建设校园廉政文化

走进贵溪一小,记者感受到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学校的原名叫冶炼厂小学,难怪整个校园透着一股厚重的“铜味”。

校园入口处的左边是“岳母刺字”的铜像雕塑,栩栩如生的雕像展示着贵溪一小丰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一侧的景观石上镌刻着“不贪为宝”几个大字,下面的铜板上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把宝玉献给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子罕不收,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说:‘这是真玉,价值连城。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做珍宝,你把这块玉当做珍宝,如果你把这块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保存各自的珍宝吧。”学生们每天都要经过这块铜板,受到了良好的廉政教育。

校园处处都体现了该校的廉政文化教育,他们在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在学生运动场地的墙上,挂着“勤则不堕,简则不费”等名句的明镜台,天梯上有“太守悬鱼”的故事,学生们在玩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熟悉了这些历史上的廉洁故事;学校的宣传栏内,有《论语》《弟子规》《三字经》等名言;教室墙壁上,有“廉不言贫,勤不言苦”“静以养德,俭以修身”之类的警句;教室外摆放了廉政书架,供学生阅读;在校图书室,有廉政文化书柜,摆放了《中华美德故事》《雷锋的故事》《爱的教育》等书籍,满满好几个书柜。

贵溪一小将廉政文化渗入教学,教師将“杨震拒金”“大公无私包青天”“两袖清风是于谦”“毛泽东的睡衣”“三位总理的简朴生活”等廉洁小故事渗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该校开展以“廉洁之花绽放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利用讨论会、讲故事、演小品、读诗歌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奠定他们终生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此外,学校还组织编写廉政儿歌,开设教师博客网,在网上发表廉政文化的文章,供教师交流学习。如今,整个贵溪一小充满了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在校报《香樟树》中,同学们纷纷写到自己的廉政故事,五(1)班的程驿媛在《我是“包青天”》中写道,她作为班干部,面对同学的诱惑,最终没有动摇,坚持正义,正是受了“太守悬鱼”这个故事的影响。文章详述了她一系列心理变化过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廉政文化教育的成果。

2010年,贵溪一小被评为“江西省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

利用传统资源,打造文化校园

贵溪三小的校园面积不大。学校的围墙是由“诚、仁、义、礼、信、忠、孝、廉”组成的传统文化墙,每个字都配有一句名人的话。如由“廉”组成的文化墙上,有陈子昂的“从官重慎行,立身贵廉明”,旁边的感恩墙上有毛泽东主席与徐特立老师的感恩故事,以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之类的感恩名言。这些文化墙无声地向学生“讲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传递着校园文化精神。

根据年级,学校将教学大楼分成好几个板块,每层楼都有一个主题。一楼是“好孩子好习惯”长廊,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设置,楼道的墙壁上有很多标语,如“世上没有笨小孩,勤奋努力进步快”等。记者来到二(2)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室外的诚信书架,摆满了供学生课余阅读的书籍。走进教室,记者感受到了这个班级极具特色的文化气息。教室被装扮得五彩斑斓,东面是学生的个人评比栏,上面有班级在校运会获奖的奖状,奖状下面分成五栏,分别为“卫生星、进步星、学习星、品德星、贡献星”,上面贴满了获奖学生的照片。南面墙壁上的板块叫“我的舞台”,展示着学生的作品,包括他们制作的手工和绘画作品等,两旁写着“把握时间,快乐学习”,中间一个大大的“爱”字,传递着这个班级温馨和谐的气息。

在楼梯上,记者看到中间有一根黄线,右边印有几个黄色的小脚丫,不知何意。校长姜萍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抬头可见的墙壁上,也有一些话,如“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赢得起也要输得起”。这里无处不在的名言警句,每个角落里的细节,都显示了该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力度。

二楼有“成语典故、童话天地长廊”,三楼有“科技长廊”,四楼有“艺术长廊”,每一层楼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处校园景观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着传统文化的无声教育。

不仅仅是校园环境,该校还从各个方面渗透校园文化建设。这里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会实践活动多样,如“美化环境,爱我家园”“做一日家长”等社会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此外,学校的红领巾电视台办得风生水起,远近闻名。该台充分发挥“小红领巾”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充分参与,制作了一批批极具价值和受到师生欢迎的电视节目。2007年,节目《书香满校园》获得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评比铜奖。学校的广播站、校报也办得有声有色,构筑了以学校网站和教研论坛为依托的信息网络平台,而且鼓励师生广泛参与,形成极具现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优质环境,采用垃圾处理新模式

走进周塘中学,记者惊叹于这里竟如此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校园找不到一片纸屑,角落里没有常见的垃圾堆。据叶校长介绍,2009年2月之前,学校的垃圾堆成了一座小山。2月份,学校全面启动校园“卫生清洁”工程,集中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垃圾治理,集中人力物力,足足花了两天时间才将“垃圾小山”移走。学校随后采用了“二加五”垃圾处理模式,即发挥师生和保洁员两个主体作用,通过五条途径,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将有机垃圾投入沤肥窖和沼气池作为原料;对非有机垃圾中可回收的垃圾分拣回收;不易降解的垃圾统一集中焚烧;建筑垃圾、煤渣等回填路坑等。学校还创造性地建造了“四位一体”的垃圾处理系统:回收间(储存可回收非有机垃圾)、晾晒池(晾晒不可回收非有机垃圾)、焚烧炉(集中焚烧不可回收非有机垃圾)、沤肥窖(沤有机垃圾)。并以班级为单位,分别统一配备扫把、垃圾钳、有机垃圾桶、非有机垃圾桶。

有了这一系列垃圾处理的硬件设备,相应的软件必不可少,那就是全校师生的垃圾处理知识和环保意识。该校组织师生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和处理方法,加强实践演练,形成良好习惯,从教师做起,带动学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分别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下午卫生小扫后,各班把垃圾桶摆放在教室门口,保洁员会在学生放学后定时到各班级去收集各类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场统一处理。另外,学校还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组织一次全校师生的卫生清洁活动,人人动手,对校园内及周边地区的垃圾进行彻底清扫;各班上一堂“卫生清洁”主题班会,师生互动讨论,强化对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程的重要意义、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个学生写一篇卫生清洁命题作文,参加全市组织的“人人参与、清洁家园”征文比赛。为了全面落实垃圾处理举措,学校将校园垃圾治理知识纳入校本课程,把健康卫生教育纳入中小学课堂教育内容,充分发挥由贵溪市教育局编写的《贵溪市农村中小学“校园垃圾处理”宣传手册》范本作用,编写了《周塘中学卫生知识宣传手册》和易懂好记的《学校卫生清洁歌》,较全面地介绍了卫生知识,并要求学生诵读、默记,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爱卫生讲文明的好习惯。

据叶校长介绍,创建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预算是9000多元,由于缺乏经验,中间的一些环节造成了资金上的浪费,共花费1.2万余元。现在,学校只要支付保洁员几百元工资,就可维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针对垃圾处理时产生的二次垃圾,学校采用科学处理模式:建筑垃圾及煤渣填充路基、屋基、塘坑等;炉灰是很好的无机肥,用于学校蔬菜基地,种植绿色食品;有机垃圾沤肥作沼气池投料,产生沼气作燃料,实现变废为宝。学校的垃圾处理模式对周边农村、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贵溪市教育局副局长周建华告诉记者,贵溪市的所有农村中学、大部分小学都在使用这个垃圾处理系统,实现了创建良好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的区域化发展。

贵溪市的其他几个示范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比如明德小学除了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外,特别注重提升整体的教育素质,使学生受到完整的人格、道德的全人教育和培养,鼓励学生“明德至善、勤劳朴实”;文坊中学的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培养了一大批音体美特长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贵溪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滋润着贵溪的教育,贵溪的教育之花随之绽放,校园文化的发展就像花之雨露温润而甘甜,无声地呵护着这朵教育之花开放得更加美丽。◆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校园文化卫生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NO TIME TO WASTE
卫生与健康
垃圾处理要多少钱?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基于PLC的潮湿垃圾处理控制系统
卫生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医疗垃圾处理遭行政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