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高职层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新模式
2010-07-13李旎
李 旎
以就业为导向促进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强调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的就业形势需要高校不仅能够提供具备一定学历学位、较高理论层次的人才,还越来越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和经验,这一点尤其反映在会计人员的岗位需求中,目前各大高校十分重视会计模拟实训课程的建设,在校内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方式;在校外积极的扩建各种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努力的将实习实训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和精品。而高职教育是在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教育中,更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实用性培养的高等教育之一,在外表形式日益丰富的实习实训课程中,仍然还要从课程的基础教学分析和总结,从内涵外延建立适应高职层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
一、目前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不强
会计学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为一般阶梯式训练,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进度配合进行,以手工实训做启蒙,逐步引入电脑及专业软件操作实训。在整个实训过程中,主要仍然以教师针对实训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实际上仍然是理论化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依然以被动接受教师课堂教授为主要的知识吸收渠道,按部就班的跟随教师操作演示步骤进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无法找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衔接点,并不能真正掌握会计业务的操作处理技能,更不能深刻理解操作规定、规范的实施原理,导致学完课程后,学生对会计业务处理还是感到生疏、无法记忆或者不理解每一步账务处理的目的,不能做完整的账务处理,形成分散零碎的操作技能,无法掌握业务的整体性。
(二)缺乏感性化、整体性的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知识断层
会计专业教学一般都是以业务较复杂的制造业作为核算单位,学生从会计基础理论课程到模拟实训课程并没有真正的接触实务工作,对于会计核算对象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直接从理性认识入手,缺乏甚至全无对企业、对会计、对岗位分工配合、票证传递的基础认知,更不用说成本流动、物资形态转换等这样抽象的会计处理内容,同时在学习内容上每个章节分段的理论知识介绍,特别是基础实训课程,依然采用分段、分内容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论从横向知识线索即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还是纵向知识线索即企业资金运动,都没有系统和完整性,知识出现断点,不能举一反三,更不能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的进行一环扣一环的业务处理。
(三)教材角度单一,业务流程不全面,缺乏一定的指导性
纵观所使用的实习实训教材,往往只有简单的模拟企业说明、账务处理介绍,仅仅提供了模拟性的实习资料,如模拟原始凭证、模拟计算数据等,只是资料的罗列,并没有充分发挥实习指导与知识要点的说明,且教材内容单一,通常只考虑了企业本身,没有将相关部门如银行、税务机关等的与模拟对象业务发生交集之处纳入实训项目中,学生对原始凭证的理解片面,对凭证联数的作用及传递流程了解不多,所学到的实训知识无法满足真正的实务工作需要。
二、适合高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在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围绕这一目标,高职层次的教学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应该定位在实用性上,特别是会计类的实习实训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适合高职层次的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应形成理论线索为框架,实际操作为内容、感性化教学方法为依托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指导性较好的实习教材、完善活泼的实训练习、专门的指导实习队伍和合理的课程评分模式。结实的专业理论框架是会计进行业务处理统领规划,有明确的业务线索可以为账务与账务之间的斜街,数据与数据间的转化做明晰的指导,学生做账务处理每一个环节要到达什么目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将有较清晰的逻辑思路,在面对复杂的业务、复杂的核算不容易混乱,对基本原理的运行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通过简单易懂的感性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中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实体理解,学生更易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自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课堂课后充分自主形式活泼的真账训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真正起到了能力方面的进步,丰富的实践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全面性,促进了考核系统的完善。这样的教学模式避免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发挥了实践课程的基础功能,促进课程建设、师资力量、校企合作等项目的建设。
三、如何建立适合高职会计模拟实训课程模式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搭配课堂内容及教学手段
1.教学内容的变化与完善
建立以理论线索为框架,实际操作为内容、感性化教学方法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核心为实践操作的合理开展,实际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理论部分所占比例不应过多,旨在帮助学生对前面理论知识点进行疏通和总结,强调账务的处理的整体性。将理论要点划分为两条明确的线索,即资金运动过程的会计业务体现和会计操作业务流程这两条线索下又各自具备每种业务,每种环节的小线索,既要保持横向与纵向脉络清晰同时也要注意横纵两路知识点的交集,从而可构成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对会计业务及操作形成总体的把握;其次,教学内容感性化,增加主题参观学习内容,联系实习基地,根据实习内容参观企业相关板块运作。第三,立足工业企业,补充其他行业账务处理特点,补充其他部门与模拟企业的业务往来账务及凭证传递知识,减少知识断层。最后,注意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高职生,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等,这些都是要在高等教育阶段培养和塑造的,在关注专业实习课程的过程中,也要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这方面的教育,从而满足社会需求,国家需求。
2.教学手法上变革
高职层次学生应以感性教育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实际化。课堂教学手法上,以展示实务操作为主,方法灵活,可用图片、录像、网上视频等将学生对实践过程中比较难理解的部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或演示给学生,提高对抽象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要点;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知识的介绍,减少用专业术语解释专业术语的情况,同时多采用启发式语言进行每个账务处理环节的衔接,鼓励学生自行思考,不拘泥与一种方式处理账务,对有争议的业务处理进行讨论;教学安排上,每堂课时间尽量由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真正发挥指导而不是灌输作用,学生实践可按专业按年级不分班进行,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和简单的岗位分工,也可以根据同一笔业务分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等,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同时,安排一到两次课组织模拟就业应聘、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讲座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通俗易懂的理论总结、实践指导,科学的教学内容,将抽象的专业内容变为感性,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最终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组成有梯度的实习指导教师团队,优化实习师资力量
好的教学模式除了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关键还要看模式的主体实施人,教师团队,实习指导单靠一个教师很难建立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高素质有层次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构成主要有基层实验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简单操作指导,作业督促;专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实习方案的计划、组织与实施、专业性指导、考评考核等;实习团队带头人,主要负责实习课程体系建设,监督检查指导教师和实验室人员,带领团队进行教学科研,把握实习课程的发展方向等;最后还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或企事业单位专业岗位人士作为课外辅导团,给予实习课程实务指导、专题讲座等辅助性项目。由此可见,实习指导团队的建设也是一项大的内容,不但需要教师力量的优化组合,还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需要教师有计划的到社会中补充更新学习新的实务操作,还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职称、科研水平、专业理论水平,这是一项长期的努力过程。
(三)创建以学生考核技能为主的实训课程评分系统
良好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合理的考评系统,传统考评系统角度单一,对学生的真实实务技能评测不足,应该进行符合该课程特点与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方式。笔者认为,较好的考评系统应包含:专业知识评测、技能操作评测、职业素质评测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的针对内容和方法应不同。在专业知识测评系统中,采用传统的考核理念,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几笔规定的业务来检测该生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在技能操作评测中则更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考核时,可分组指定不同的操作内容,做现场的业务处理操作,不再简单的以交最终实习作品为考核内容,避免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互相依赖的情况出现;职业素质则注重学生平时的实践变现,如模拟应聘表现、分组实践时的团队协作、表达能力,对教师对同学对工作的态度表现,独立思考能力等等。每个模块的考评设不同的评分细则,由整个实习指导团队分组进行最终评估,形成最终形成该门课该生的考核结果。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一定只在期末最终评定,可以在平时训练中、平时作业中如要求学生开展阶每日实习总结、阶段总结、、账务处理心得等总结汇报中进行日常的考核。
完善的实习实训考评系统有利于督促学生日常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感到要从事相关的工作,在社会上立足,除了需要专业的能力之外、其他的综合素质、思想品德也不容忽略,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在高职教育三年中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积极乐观、协同互助的精神,更好的适应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