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
2010-07-13蔡红
蔡 红
一、会计风险的内涵
(一)会计风险的概念
会计风险就是风险在会计领域中的表现,主要指会计工作者由于工作失误,造成会计信息的错误或遗漏,以致于形成财务报告失真或误导监控行为而造成损失的风险。财务会计风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计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是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缺陷所导致的会计反映失实。会计工作本身有一定局限性,某些会计规范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会计工作结果,所以这类风险不应由会计负责,但是错误的会计信息依然会造成损失。另一类是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主要是因会计人员自身的工作行为不当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实,会计人员应当对此承担相应风险。
(二)会计风险的特征
第一、会计风险的客观性。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财务会计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其他客观存在的因素,使得会计活动面临着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两种结果,也就是对于无法实现预期会计目标即会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法完全避免的。
第二、会计风险的严重性。由于时间问题、空间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等因素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或其他问题不仅对企业的形象树立造成了困难,而且使客户对企业失去信任感、使员工对企业失去认同感,使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面临限制的可能,等等,都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会计风险的多元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产生会计风险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并且不断发生变化,这些都会使会计风险呈现多元化、不确定化的特点。
二、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下,对会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当局认识不足,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现象较突出
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人还对内部控制不甚了解,甚至在企业中还没有得到领导的重视或者重视的不够。即使在企业中设立了相当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领导重视不到位、部门管理不严格,仍然存在着有章不循、有规不依、执法力度欠缺、任意篡改账目等等现象,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但损害了个人的利益更损害了组织的利益。同时,虽然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被内部管理者所认识到,但由于客观外部环境,或者企业人员素质问题,不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2008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五个部委联合发布了被誉为“中国版萨班斯法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建立、执行上来看,我国的内部控制系统依然不够科学与合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来看,混淆了对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加强。
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以科学的规章制度为基础,也就是说规章制度是内部控制的载体。如果企业制定了健全、规范、全面的规章制度,但是这种制度仅留于纸上,不能落实到位,那么如何好的规章制度也不会起到控制的作用;相反,无章无法、欠缺合理的规章制度即使得到了深入的贯彻,不但不会对企业进行好控制反而会弄巧成拙,使企业陷入困境。所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规章制度,二者不能划为等号。
第二、偏重于事后控制。企业的内部控制由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构成。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中往往偏重于事后控制,以补救措施为主,这不仅使企业的控制成本提高,还使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受到阻碍。所以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应加强事前控制,将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在最早的时间内得以解决,防患于未然。
(三)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的审计制度建设落后
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还要对内部控制的完善提出建议,并且要对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监督完善作用。
第一、从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角度来讲,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部门由于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或者没有对审计工作缺乏理解,企业内人事规划不合理,使得审计部门的“依附性”较强,没有独立性。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审计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出来。
第二、从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建设方面来讲,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研究的晚,研究成果少、层次低,并且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投入的科技、资金较少,等等主客观因素,导致我国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严重落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的作用不能有效或不能发挥。
三、内部控制环境下,影响企业会计风险因素的分析
(一)会计制度弹性——固有风险的体现
第一、对于从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制度规定在处理这些业务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方法自行选择。例如:在对资产的计价进行规定时,对于计价方法,操作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价;,对于不同的计量属性,在同一个交易事项中,我们可以选择对此事项进行确认也可以对其进行披露,在同一个会计要求下,我们可以对此要求进行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此要求;在对现金流进行报告时,我们也可从直接法和间接法中选择自己操作熟悉的,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第二、由于在进行会计制度制定时,往往会使用“可能”“、占大部分比例”“、相似的”、“或者”、“也可”等不确定性词语,使得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会计制度有相异的理解,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理解,从而对事物的处理也存在偏差,使得会计工作处于风险之中。
(二)内部控制制度——制度风险的体现
第一、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有企业的内部环境与外部宏观华宁之分。所谓内部环境,只要是指企业的文化环境、企业的经营氛围、企业的信息环境以及企业的人事环境等可以由企业自主控制的环境。对于企业的外部控制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国家以及社会的经济环境、政策措施环境、政治环境、行业环境等通常不能被企业所改变的宏观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只有在与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融合时才能够成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时必须将这两个环境考虑在内,以使企业拥有与自身情况相适合,与宏观环境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风险评价。在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还要对风险进行分析。只有企业对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进行了一定的风险评价,企业才会对其所处的行业状况、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的想法、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状况、政策影响以及财务目标等风险有了详细的了解,并选取适合企业的风险区位,这样才会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很好的对企业的会计风险起到良好的防范作用。
第三、控制活动、监控。所谓控制活动,是指以管理层的指令得到贯彻落实为目的的企业的管理政策以及管理活动的程序。监控,是指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对内部控制制度所规定的规章、制度的贯彻的监督、跟踪以及反馈,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内部监督机能——控制风险的体现
第一、是从直接的角度去设计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具体包括岗位设置的不相容和权力分工、监督职能机构的设计与权力赋予、以及保证执行效果的一系列奖惩制度,在内部监督机制的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全面、动力与压力有效结合,以及执行的可行性等。
第二、是从间接的角度去反映或“牵制”、“检验”控制风险的执行效果。对此,笔者的思路是企业可以适当引入和运用一些财务指标来分析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若销售业务保持稳定以及销售信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该指标前后各期出现较大的浮动,则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企业存在着某些内控方面的不足。
针对上述的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属于直接的事前控制;第二种思路则属于间接的事中和事后控制。我们可以将两者相结合,共同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效果,以图将控制风险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
(四)员工行为规范——职业道德风险的体现
假使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的会计人员人人都玩忽职守、对会计账目进行肆意篡改,这不仅会造成会计失真,还会使企业面临信用危机,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有形的以及无形的损失。可想而知,这个企业所面临的会计风险是如何的巨大,不但会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瘫痪,甚至会使整个企业面临垮倒的境地。
四、对会计风险进行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第一、对外投资控制制度。我们在进行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设计时,总遵循以下步骤:
1.提炼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在对目标提炼时我们应依据企业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内容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对经济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来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进行提炼;
2.在内部控制目标得到提炼并确认之后,根据目标以及内部控制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对内部控制要素进行选择,使得内部控制系统得以组成。
在这一步骤中,应注意以下内容:(1)对外投资活动授权批准、职务分离制度的建立,对外投资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的维护;(2)使国家相关的投资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得到有力的贯彻与执行,有规必依、执规必严;(3)使企业的会计行为得到良好的规范,使企业的会计报表对企业的对外投资资产以及收益进行合理、据实的反映与揭示。
第二、筹资控制制度。企业在进行筹资业务的会计控制时,不仅要对企业筹资的规模、筹资的结构进行合理的确定,还要对筹资方式进行正确的选择,并对企业的会计风险进行良好的控制与防范,以使企业在最小的资金成本下得到最大的资金效益。
第三、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所谓成本费用控制,是以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的正确性并且将企业的成本降低到最小可能为目标,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一环节的要点在于:(1)审核成本费用、分离执行的职务;(2)对生产计划进行控制;(3)设定合理的成本费用标准,并对这一标准进行良好的控制;(4)对成本费用授权批准进行控制;(5)对成本核算进行控制,保证成本核算的合理性。
(二)树立科学的内部控制观念
第一、内控面前人人平等。在企业中,无论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的一线员工,在企业的内部控制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权,这一思想不仅存在于意识层面,更要贯彻到实际的企业生活过程中。
第二、内部控制是保护措施。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授权、经办、审核、记录、保管互相分离,是核心内容,在对重大事项的进行处置的过程中,不再由一人说了算,独断专行的现象出现。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为了保护企业的资源安全并完整,而不是针对于某个人、某个团体的,终究是保护大家的经济利益的。
第三、内控优先。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纠弊查错,更重要的是在事前防范差错和舞弊,企业必须本着“内控优先”的原则,在开办新业务之前通过科学论证制定出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处理新业务、新事项的指南。
(三)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监督意识
职业道德和监督意识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保证。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具有双重身份,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单位内部的各项控制措施要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得以贯彻,同时,会计人员又承担着监督经营者及其他参与经营活动人员执行会计控制规范的责任,会计人员作用发挥得如何,关系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的成败。单位内部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监督责任制。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中,要形成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会计人员都要步步跟踪,监督到位。同时,为了使会计监督落实到位,应该在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上进行改革,使其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较好地解决“不敢管”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
(四)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
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链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考核与评价,应在内部建立一个不依附于任何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来具体负责。要形成制度,坚持企业自查与上级单位组织检查相结合,至少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并且同企业经营者的年度考核奖惩挂钩。值得指出的是,检查、考核与评价只是手段,其意义在于,督促企业各级管理主体认真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堵塞漏洞,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