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水库大坝左岸公路建设施工爆破对近坝区岩体变形监测分析
2010-07-12张新务
张新务
(浏阳市规划勘察测绘院 浏阳市 410300)
1 工程概况
关山水库位于湘江二级支流捞刀河上游,在周洛风景区内,距社港镇政府所在地8 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5 km2,总库容2 480万m3,为三等工程,大坝为浆砌石双曲拱坝,属3级建筑物,引水式电站装机容量1 800 kW。
关山水库大坝建于1979年,按正常蓄水位171.0 m及防洪要求建设,坝顶高程180.0 m,顶中心角及半径分别为 98°及 118.0 m,最大坝高 81 m,坝底厚度 22.5 m,厚高比为0.277,堰顶高程169.0 m,主汛期控制水位160.0 m,相应库容1 154万m3,后期控制水位 165.0 m,相应库容 1 471 万 m3。
2000年,浏阳市规划勘察测绘院受关山水库管理所委托,在坝区建立外部变形监测网、点,2001年4月完成复测,并以此成果作为首次观测成果。2003年,重新布设坝顶 B21、B22、B23、B24及右岸下游 B13等监测点,前后已对大坝及近坝区岩体进行了11次复测,前7次监测观测资料表明,变形量变化规律正常,变形量均在设计期望值范围内变化。
风景区管理处2006年底对大坝左岸公路进行扩建,从开工至竣工,对坝体及近坝区岩体共进行了4次监测(8~11次),此次对其测量观测资料进行分析,以研究公路扩建对坝体及近坝区岩体的影响。
2 监测控制网(点)布置情况
关山水库外部变形主要包括双曲拱坝坝体与近坝区岩体变形监测,双曲拱坝坝体外部变形监测包含水平位移监测、垂直位移监测。
3 测量基准
(1)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坐标系统:大坝坐标系,边长投影至160 m高程面。
4 观测过程、方法、数据处理
4.1 观测过程
2006年12月~2008年3月共完成从公路扩建开工至公路竣工过程的4次复测,
2006年12月的观测值作为初始值(第8次监测、公路扩建前),第9次监测为公路扩建施工期,第10、11次监测为公路扩建施工完成后,本次主要分析公路扩建施工对大坝的影响。
4.2 观测方法
水平位移观测以监测网为基点,采用三等测边交会,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其中 B03、B06、B07、B08、B10、B11、B12、B13、B21的水平位移观测采用双边交会,其它点采用三边交会。边长观测单向四测回,取位至0.1 mm,测回差限差2 mm,气温读数至0.1℃,气压读数至0.1 mbar。平面坐标采用大坝坐标系。
坝顶监测点(B21、B22、B23、B24)垂直位移采用二等几何水准联测,以Ⅱ浏规测04水准点起算,组成支线水准路线。近坝区监测点的垂直位移观测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天顶距观测四测回,读数至0.1″,仪器高、觇标高量至0.1 mm。见附图。
附图 观测方法示意图
4.3 数据处理
观测边长进行了仪器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周期误差改正、傾斜改正、高程面投影等数据处理;平差计算:采用清华三维平差软件。
4.4 数据处理后坝顶各点变化值(表1、表2)
表1 坝顶各监测点位移变化值表(其它3次与2006年12月次比较)
表2 坝顶各监测点位移变化值表(相邻次之间比较)
5 监测资料分析
5.1 坝顶变形
在坝顶布设4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B21、B22、B23、B24,以2006年12月观测值作为初始值(第8次监测)。位于大坝左、右岸坝顶的B21、B24两点水平位移量较小,在X轴方向,B21、B24两点变化值最大分别为-3.2 mm(3次与4次复测)和3.0 mm(2次与3次复测),方向相反,表现为左岸向右,右岸向左的状态,在Y轴方向,两点变化值较小。
位于坝体中部B22、B23两点在X轴方向,两点变化值较小,在Y轴方向,两点变化值较大,产生一种弹性变形,前7次复测B22、B23没发现这类现象,此现象是否与公路扩建或水位高程、观测时温度有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坝顶 B21、B22、B23、B24监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值较小,相比较B22、B23两点垂直位移变化值大于B21、B24两点,总体而言,垂直位移变化值处于测量误差控制范围之内。
5.2 近坝区岩体变形
近坝区岩体在公路扩建开工至公路竣工后,对近坝区岩体进行4次监测(8~11次),以2006年12月观测值作为初始值(第8次监测)。
(1)左坝肩。
左坝肩布设4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ⅡS05、B01、B02、B03,4次复测成果表明在Y轴方向变化值较小,变化值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在X轴方向,ⅡS05、B01、B02向河右岸变化,变化值不大,最大值ⅡS05是-3.3 mm、B01是-5.3 mm、B02是-6.1 mm、B03是-5.5 mm,各监测点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ⅡS05、B01、B02、B03监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且变幅在(-5.0~0.0)mm之间。
(2)坝下左岸岩体。
坝下左岸岩体布设 B06、B07、B08 3个监测点,在Y轴方向与X轴方向上,变化值不大,变化值在误差控制范围之内。
坝下左岸岩体 B06、B07、B08监测点的垂直位移变化值最大值2.8 mm。
(3)右坝肩。
右坝肩布设3个监测点,编号分别为ⅡS06、B04、B05,在 X 轴方向位移变化趋势不明显,变化值较小,在Y轴方向往上游变化,变化值较小,变化值在一定幅度内波动。
垂直位移变化值在(-4.4~2.7)mm 内变化。
(4)坝下右岸岩体。
坝下右岸岩体布设 B10、B11、B12、B13 4个监测点,在Y轴方向与X轴方向上,点变化值不大,变化值在误差控制范围之内。
垂直位移变化值在(-0.6~3.6)mm内变化。
6 结 语
4次监测成果基本反映了大坝及近坝区岩体的工作形态。
坝体在X轴方向上变化值较小,在Y轴方向,坝体中间两点(B22、B23)在Y轴方向变化明显,产生一种弹性变形(前7次监测没此现象),此现象出现在公路扩建至公路扩建完成后,是否与公路扩建或水位高程、观测时温度有关,有待进一步监测验证;坝体两端两点(B21、B24)在Y轴方向变化值较小,坝顶四点垂直位移变化值较小。
左坝肩四点ⅡS05、B01、B02点在X轴方向右岸变化,变化值在本(3~5)mm 之间(B03观测条件不优,其变化值不能准确反映山体的变形),在Y轴方向变化值较小。
右坝肩三点(ⅡS06、B04、B05)在X轴方向与Y轴方向变化值较小。
坝下左岸与坝下右岸监测点变化值较小,无一定的变化规律,总体上变化值在一定幅度内波动,建议在不同水位、不同气候条件下加密观测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