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长赋强调: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切实抓好秋冬种生产

2010-07-10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10期
关键词:粮食小麦农业

2010年9月2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韩长赋部长对2010年秋冬种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1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精神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前不久,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这一次会议是在我国粮食连续丰收、农业持续增长面临新考验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今后促进粮食和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进一步促进主产区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主产区的关心、重视和支持。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切实采取有效有力措施,全力以赴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2 科学把握2010年秋冬种生产面临的形势

2011年是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建党90周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农业和粮食稳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国际粮食市场起伏不定,供求和价格形势极其复杂,保持国内粮食有效供给和价格稳定,必须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秋冬种是粮食生产的第一仗,直接关系夏季粮油的收成,关系全年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开局。经验表明,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抓好秋冬种生产、夺取2011年夏季粮油好收成,是 “十二五”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保障。各地要高度重视秋冬种生产,及早谋划、及早行动,科学把握形势,牢牢掌握主动权。

2010年秋冬种生产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四个加大”:一是起点更高,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2010年冬小麦产量1088亿kg,增产近 10亿kg,实现连续7年增产;面积已连续5年扩大,单产已连续8年提高,面积、单产、总产的年际增长幅度均呈下降趋势。冬油菜已连续3年面积扩大。在高起点上,2011年继续保持稳定增产难度加大。二是农时紧迫,适期播种的难度加大。2010年夏玉米播期普遍推迟7~10天,虽然7月份主产区气温明显偏高、生育进程加快,但8月下旬,华北、黄淮等部分地区出现多雨、低温天气,目前玉米生育期比常年偏晚3~6天,收获期很可能延后。秋冬种适播期缩短,抢时播种、确保质量的任务更重。三是种植收益仍然偏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难度加大。近两年小麦价格虽然持续上涨,但生产成本提高的速度更快。2010年油菜价格仍然低迷,目前主产区价格仅在每公斤4元左右,每667m2净收益只有17.6元,比较效益偏低,农民种油菜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稳定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面积难度加大。四是极端异常天气的发生几率增加,防灾减灾的任务加大。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23个暖冬,2009年却出现了 “冷冬”年份。气象部门分析,目前正处于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交替转换时期。过去12次拉尼娜现象中,有3年冬季出现偏暖,其他大部分年份出现偏冷。受拉尼娜现象影响,2010年冬季气候的不确定性增大,对秋冬种品种、技术的选定和播期把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看到不利因素的同时,也要看到2010年秋冬种生产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政策环境有利。2010年中央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给予的实惠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两次专题研究粮食和农业生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刚刚结束的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又进一步研究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充分表明中央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坚定决心。二是墒情总体较好。2010年夏季,冬麦区降水正常偏多,8月份北方冬麦区大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1倍,为适墒播种奠定了基础。三是抓小麦生产的工作机制和技术路线更加清晰。在2010年夏粮生产中,中央与地方联动,农业与财政、发改、气象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农业系统内部协调一致,形成了攻坚克难、夺取丰收的有效工作机制;在应对干旱、低温等极端天气中,农业部门及时科学调整优化技术路线,大力推广增施分蘖肥、 “一喷三防”、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实用技术,有力促进了小麦生产稳定发展,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积累了重要经验。四是市场环境总体有利。目前,小麦市场价格每公斤在1.84元左右,比2009年同期提高0.10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加之2010年国际市场小麦供给偏紧,预计后期小麦价格仍将维持高位,有助于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3 明确目标任务,高水平抓好2010年秋冬种重点工作

2010年秋冬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御灾害,强化政策扶持,依靠科技进步,狠抓关键环节,加强分类指导,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为2011年夏季粮油丰收和农民增收打好坚实基础。主要任务:一是稳定面积。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力争冬小麦面积稳定在2009年0.2253亿hm2(3.38亿亩)的水平上,冬油菜面积稳定在0.0667亿hm2(1亿亩)以上,冬种蔬菜面积稳定在0.0867亿hm2(1.3亿亩)以上。二是主攻单产。加大科技支撑,力争冬小麦每667m2产量达到320kg以上,比2010年提高2kg,再创历史新高;油菜每667m2产量达到125kg,提高5kg以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提高品质。力争冬小麦优质率达到75%以上,比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双低”油菜面积达到85%左右,提高2个百分点。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农业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迅速行动起来,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提高执行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秋冬种生产顺利开展。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狠抓政策落实,确保面积稳定。各级农业部门要把推动政策落实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精心组织安排。对已经明确的良种补贴等政策,抓紧细化实施方案,完善操作办法,确保在秋冬种前兑现到户。要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效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引导农民稳定粮食面积,种好小麦;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粮、油、菜等作物协调发展。加强信息引导,鼓励长江流域充分利用冬闲田等资源优势,努力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第二,强化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近期,农业部组织专家在总结近几年秋冬种及小麦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小麦、油菜生产技术方案,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意见,已分南北两片举办了技术骨干培训班。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技术方案,抓好关键措施落实:一是合理布局品种。针对近几年北方冬麦区极端天气变化趋势,要科学布局品种,防止盲目引种、越区种植的现象发生,减轻干旱、冻害的危害。华北北部应选择冬性强、抗旱性好的品种,黄淮地区应选择半冬性、兼顾抗倒性的品种,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以春性品种为主,适当增加红皮小麦品种比例。二是适期适墒适量播种。黄淮海地区要针对夏播玉米收获期可能推迟的情况,指导农民在玉米充分灌浆、提高单产的前提下,及时收获腾茬,加快播种进度,做到适期播种。对一些墒情较差的地区,要抢墒、造墒播种,做到适墒播种。对一些播期推迟的地区,要指导农民适当增加播量,以构建适宜群体,打好丰产基础。三是科学运筹肥水。在推广秸秆还田的同时,推广氮肥后移技术。黄淮北部、西北麦区要浇好越冬水,增强防冻抗旱能力,确保安全越冬。必须切实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努力提高秋冬种的科技水平。

第三,扎实开展高产创建,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实践证明,粮食增产的最大潜力在科技,根本出路在科技;高产创建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开展高产创建的主要目的是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万亩示范片”已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开展大协作,创新机制,推进标准化生产,力争主要作物、优势区域高产创建全覆盖,实施整乡整县推进。初步考虑,2010年要在全国建设1000个小麦 “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70个油菜 “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在优势产区和主产县实施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重点选择一批基础好、潜力大的粮油生产大县,加强指导,重点支持,率先突破。各地要结合实际,选择几个条件好的粮油生产大县,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试点。

第四,推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播种质量。近几年,北方麦区秸秆还田、旋耕面积增加,对提高土壤肥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地区农机农艺结合不好,旋耕后镇压不实,造成播种过深、透气失墒,易旱易冻。2010年秋冬播期间,要把农机农艺结合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加强农机手培训,着力解决整地和播种镇压问题,抓好秸秆还田与深翻整地相结合,大力推行旋耕镇压、播前镇压、播后镇压。要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尤其要针对2010年部分地区玉米收获期可能推迟的情况,精心组织跨区机收机播作业,及时腾茬播种,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搞好柴油供应,保障秋冬种农机作业用油需要。

第五,积极防灾减灾,有效减轻危害损失。冬小麦、冬油菜生育期长,遭遇气象灾害和生物灾害的风险大。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积极防灾、主动避灾,减轻灾害损失。重大病虫害的防控,要坚持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小麦条锈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为防控重点,及早制定防控预案。要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控制的防治策略,大力推广抗病品种,力争实现小麦条锈病越冬区和冬繁区药剂拌种全覆盖。强化秋冬防控,密切关注苗期发病情况,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防治。要扶持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要及早制定气象灾害防控应急预案,做好抗旱、防冻的各项准备,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小麦、油菜安全越冬。

第六,加强农资供应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民利益。从目前调度情况看,秋冬种期间种子供应充足,质量较好,选择品种、调剂品种的余地很大。各地要根据品种的适宜生态区要求,搞好种子调剂调运,保障生产用种需要。对秋冬播推迟的地区,要引导农民及早、足量备好种子,防止播量增加出现种子短缺的情况。秋冬种期间是化肥、种子等农资购销旺季,加强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责任重大。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主动会同工商、公安、质检等有关部门,集中开展秋季农资打假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杜绝假劣种子、化肥下地,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第七,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增加蔬菜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南方地区冬季光温水资源丰富,开发冬季闲田、发展冬季农业潜力很大。近几年,华南、西南等地冬季农业开发有声有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南方地区要把冬季农业开发尤其是冬闲田的开发利用作为重要的一季来抓,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大力发展冬种蔬菜、马铃薯生产,扩种冬玉米、绿肥等作物,促进增粮增收。特别是要抓好海南岛、华南、长江上中游冬存蔬菜基地建设,增加有效供给,保障均衡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确保 “两节”期间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不暴涨。北方地区也要积极发展大棚瓜果、蔬菜等设施农业,丰富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猜你喜欢

粮食小麦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