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与生态化实现度分析

2010-07-09卫海燕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能源消耗基尼系数公平性

李 扬,卫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靠北,是我国内陆省份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战略的西移,陕西已处于承东启西的重要位置。因此,分析陕西省的生态化实现程度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陕西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是密切相关的,建设生态陕西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而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可为其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公平性、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王金南等[1-2]按照基尼系数的内涵,将基尼系数引入到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与经济贡献的公平性中,构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本文从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开始,针对陕西省1989~2007年经济—资源—环境的状况,以陕西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选取能源消耗、工业固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2和烟尘排放5个指标,构建陕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和绿色贡献系数计量方法,来分析陕西省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其生态化实现的程度。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1995年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生态省、生态市建设标准,兴起了创建生态省(市)建设的活动。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3]。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4]。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省建设指标,选取最具普遍性的能源消耗,以及影响环境的工业固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2和烟尘排放5个指标,从资源和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陕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选择的5个指标数据为2007年截面数据,数据来自于《陕西省统计年鉴》和《陕西省环境质量报告》。

1.2 研究方法

式中:Xi为GDP累计百分比;Yi为能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的累计百分比。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高度平均”或“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本文以此作为评价陕西省资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分配的内部公平性的依据,并采用国际上认可的 0.4“警戒线”。

1.2.2 绿色贡献系数及其计算评价方法 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反映的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分配的内部公平性,体现在一定的单元内部。如果其中的某个内部单元的经济贡献率低于其资源消耗或污染

1.2.1 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及其计算评价方法 基尼系数也称洛伦兹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Gini)于1922年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作为一个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分析指标,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应用[5]。王金南等按照基尼系数的内涵,将基尼系数引入到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与经济贡献的公平性中,做出如下的假设:基于排放一定比例的污染物(或消耗一定比例的资源),需要贡献相同比例的GDP,则污染物排放(或资源消耗)分配为绝对公平,由此构建了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计量模型。

本文参照王金南构建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建立了陕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计算与评价方法。以陕西省11个地市的能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量)占全省的累计比例作为纵坐标,以经济贡献的累计比例作为横坐标,按照两者的比值排序,得到陕西省资源环境洛伦兹曲线图,并根据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计算陕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有多种求解方法。本文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求解采用梯形面积法[6],其公式如下:排放占总量的比例,则属于侵占了其他单元的分配公平性;相反,则是对其他单元公平性的贡献。这一数值体现的是控制单元之间的外部影响,称之为外部公平性。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用该指标作为分辨外部公平性的依据,在此称为绿色贡献系数[7]。

根据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内涵,以绿色贡献系数作为评价内部单元能源消耗(或污染排放)公平性的指标。绿色贡献系数(GCC)=经济贡献率/能源消耗比率(或污染物排放比率):

式中:Gi、Pi分别为地市GDP与能源消耗量或污染物排放量;G、P分别为陕西省GDP与能源消耗量或污染物排放量。

若绿色贡献系数GCC>1,则表明GDP的贡献率大于能源消耗(或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相对较公平,体现的是一种绿色发展的模式,生态化实现程度高;若GCC<1,则表明污染排放(或能源消耗)的贡献率大于GDP的贡献率,公平性相对较差,生态化实现程度低。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省经济—资源—环境的状况

以陕西省1989年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包括工业固废、废水、SO2和烟尘)和人均GDP作为基数,其他年份的对应数值与其相比的指数作为纵坐标,以年份作为横坐标,得到陕西省1989~2007年经济—资源—环境的状况曲线图(图1)。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都保持密切的相关性。19 a间,陕西省人均GDP年均增长15.44%,能源消耗年均增长6.71%,污染物排放年均增长1.52%。

图1 陕西省经济—资源—环境曲线

2.2 陕西省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结果与分析

根据以上对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内涵及计算方法的确定,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省建设指标,选取最具普遍性的能源消耗、固废排放、废水排放、SO2和烟尘排放5个指标,对陕西省2007年的能源消耗、固废排放、废水排放、SO2和烟尘排放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按照建立的计算与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图2)并逐项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2007年上述5项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36,0.80,0.52,0.60,0.69。

图2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洛仑兹曲线

从2007年陕西省能源消耗基尼系数的分值看,处于比较合理的范围内,但分值距0.4的“警戒线”较近。因此从资源消耗的公平性考虑,各个城市能源消耗的公平性一般,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协调性一般。

从2007年工业固废排放基尼系数的分值看,远远超出了0.4的“警戒线”,处于差距悬殊状态,说明各个地市工业固废排放极为不公平,固废排放对环境的压力差异大,工业经济发展与工业固废排放非常不协调。

2007年陕西省废水排放的基尼系数处于0.52的悬殊值,这说明各地区废水排放不公平,废水排放区域性差异较大。

从2007年陕西省SO2和烟尘排放的基尼系数的分值来看,其值分别为0.60,0.69,均大于0.50,处于差距悬殊状态,说明二者在各地市分配差异大。

从以上对陕西省2007年能源消耗、工业固废排放、废水排放、SO2和烟尘排放5项评价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计算与分析来看,除能源消耗在各地市分配比较均匀外,其余4项指标表现出极大的区域分配不公平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生态省建设指标将基尼系数列入其中,并采用国际上的0.4作为警戒线。从这一方面看,陕西省距离生态省建设标准差距还比较大,生态化实现程度不高。

2.3 陕西省绿色贡献系数结果与分析

按照前文建立的绿色贡献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计算陕西省11个地市2007年的能源消耗、固废排放、废水排放、SO2和烟尘排放5项评价指标的绿色贡献系数,其空间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分布

图3A是陕西省2007年能源消耗的绿色贡献系数空间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西安、宝鸡、延安、杨凌4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大于1,表明经济的贡献率大于能源消耗的贡献率,体现的是一种绿色发展的模式,生态化实现程度相对较高。而渭南、汉中、安康、商洛等7个城市能源消耗的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是引起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其中,渭南小于0.50。这说明其生态化实现程度不高,需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从2007年陕西省工业固废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空间分布(图3B)看,榆林、安康2个城市工业固废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是引起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其他9个地区均大于1,其中西安、延安、铜川、汉中、商洛、杨凌在10以上。

从2007年陕西省工业废水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空间分布(图3C)看,造成废水排放不公平性的主要是西安、咸阳、渭南等6个地市,它们的废水排放绿色贡献系数均小于1,即这几个城市的废水排放贡献率大于其经济贡献率。而延安、铜川、安康、榆林、杨凌5个地市废水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大于1,说明这5个地市经济贡献率大于废水排放贡献率。

从2007年陕西省工业SO2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空间分布(图3D)看,渭南、咸阳、汉中3个城市SO2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是引起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其中,渭南小于0.50。其它8个城市SO2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均在1以上,延安、杨凌在10以上。

从2007年陕西省烟尘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空间分布(图3E)看,渭南、咸阳2个城市烟尘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小于1,是引起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其余9个城市的都大于1,其中,延安、安康、商洛、杨凌4个城市的绿色贡献系数在10以上。

从以上数据结果及分析来看,西安、延安、榆林、宝鸡、杨凌5个地市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绿色贡献系数多数情况下大于1,说明其发展走的是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化实现程度较高,而渭南、汉中等地市有多项指标的绿色贡献系数均显著小于1,是引起全省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公平性的主要因子,也是影响陕西省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陕西省2007年能源消耗、工业固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工业SO2和烟尘排放5个指标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陕西省能源消耗的基尼系数处于比较合理状态,其余4项均大于0.4的“警戒线”,且均处于大于0.50的差距悬殊范围,表明陕西省资源环境排废的不公平性相当显著。因此,需要优化工业三废排放的空间分布,并加大对其治理力度,提高工业固废和废水的综合利用率,减少排放,同时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争取尽快实现生态省建设的目标。

(2)从绿色贡献系数来看,不公平因子主要是渭南、汉中2个城市,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占全省的比例高于其经济贡献率。这些城市是影响整个陕西省生态建设的关键因子,应尽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基于GDP的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可以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判断各城市的资源环境利用水平的外部公平性。同时,通过绿色贡献系数的对比分析,能对确定国家环境管理的重点方向提供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为政府进行生态省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1]王金南,李 勇,曹 东.关于地区绿色距离和绿色贡献的变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3-7.

[2]王金南,逯元堂,周劲松,等.基于GDP的中国资源环境基尼系数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1):111-115.

[3]陈素景,孙根年,韩亚芬,等.西安市工业绿色距离与生态化实现度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1):68-72.

[4]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J].环境保护,2003,(9):21-28.

[5]熊 俊.基尼系数四种估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J].商业研究,2003,23:123-125.

[6]叶礼奇.基尼系数计算方法[J].中国统计,2003,(4):58-59.

[7]张音波,麦志勤,陈新庚,等.广东省城市资源环境基尼系数[J].生态学报,2008,28(2):728-734.

猜你喜欢

能源消耗基尼系数公平性
高管薪酬外部公平性、机构投资者与并购溢价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需求驱动我国能源消耗效应研究——基于改进的两级分解法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
关于公平性的思考
工业制造项目新增能源消耗影响的对比研究
数据分析检测能源消耗异常研究
面向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拥塞控制及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