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雅视频与揭私反腐
2010-07-08雷磊
雷 磊
因个人作风问题,杭州市滨江区区委书记尚国胜5月3日被浙江省纪委“两规”。据报道,尚国胜私生活不检点的举报材料中,还包括一段视频录像。举报者声称若有关部门不采取措施,将会把这段视频在网上公开。
作为一个重视德性的社会,私德审视一直是官员遴选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私人品质的评定对于一个人地位的影响。这样的传统形成的评价规则之下,要称赞褒扬人,莫过于肯定其个人道德;而要质疑反对一个人,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则是展现私德的败坏。尚国胜以私生活不检点被“两规”,正是循着这样的逻辑。
近年来,包括局长情色日记等以隐私作为牵引的腐败案数目不断增加,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以搜索挖掘个人信息监督官员的欲望。
但揭私反腐,其本身就存在多重悖论。首先,用隐私劣迹作为质疑私德的工具,反腐的正当目的是构筑在不当的证据和手段上。其证据往往通过窥探甚至是引诱等不合法手段获得的,以不正当去反对不正当,这必然陷入恶性循环,这样换来的并非正义。其次,揭私反腐容易构成对无辜者甚至举报者本人的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中说尚国胜升迁飞速,“深得部分领导赏识”。言下之意,没有异乎寻常的举报,尚国胜的仕途将顺风顺水。尚國胜的轨迹,和当下官员升迁机制过多地依赖于领导赏识是分不开的。当“空降”、“指派”大行其道,使得官员选拔以及任前公示等环节形如虚置,监督也成为空谈。而其他监督形式的痈聩,也使得尚国胜纵然存在问题,要从公共层面上“扳倒”也并不容易。所以,以隐私瓦解私德从而清除腐败官员的路径就越来越受到青睐。
公共政策方面没有办法甄别质疑,只能从私德方面解剖官员,这是监督体制不完善之下德性社会的必然选择。这样一种扭曲的现状,源于官员选拔操作和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一系列漏洞与社会诉求之间的紧张,作为夹缝里衍生出来的一种灰色叙事的博弈,正消解着传统监督体系的失语。但是,如此以个人隐私刺破权力腐败的伪装毕竟不是光彩举动,在一个越来越尊重个人权利与崇信光明社会,通畅而透明的监督机制才是社会肌体污垢的最好清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