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公务本色的车改
2010-07-08华山
华 山
杭州车改,取消单位公务车,按级别发放车贴,车贴打入市民卡,不能变现;湖南车改,保留公车,给公务车贴标识,非工作时间,车辆入库。两种车改,风格迥异,但都在“公”字上做文章。
尽管在一片争议声中,但从2010年1月1日起,杭州市第二批市级机关单位加入了公车改革行列,新一轮车改启动。参加车改的单位,取消公车,按级别发放车贴,车贴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
2010年4月,湖南津市、双峰县、临湘市不约而同低调启动公车改革,掀起一场车改“风潮”。不过湖南这几个地方的车改与杭州不同,他们保留公车,将公务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便于让公众监督。
尽管一个是货币化车改,一个是保留了公车的改革,但两者有一点相同:在“公”字上做文章。杭州车改试图让车贴真正用于公务;湖南车改试图让公车真正姓“公”。
杭州车改:车贴不能变现
杭州这次车改的政策和自去年5月1日起杭州市级机关首批20家单位进行的公车改革基本一样:一律取消公务用车,所涉车改单位公车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拍卖,一部分用于组建机关服务车队,司机妥善分流;所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全部参加车改,按级别发放车贴;公务用车可向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提前预约租用,或自行解决;车改单位工作人员在车贴使用区域从事公务活动不再报销交通费。
杭州车改实行按级别发放车贴,被称为“货币化车改”。
车改车贴标准分两大类:一类是一般的市级机关,依照实际工作职务层级共划分为9个档级,最高的是正职局长(副厅级),每月2600元,最低的是科员、办事员及其他人员,每月300元。另一类是专司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的部门,适当减少档次、缩小级差,共分为7个档级,最高的依然是正职局长(副厅级)2600元,处级以下每月600元。允许这些车改单位在不突破车贴总额的前提下,根据同一职级不同岗位或同一岗位不同公务活动范围和频率,自行确定处级(不含)以下个人公务用车补贴标准,并报市车改办备案。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市车改办主任何新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杭州参加车改的公务员发放的车贴,每月全部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卡内车贴金额只能用于与公务交通有关的支出,如用于向服务中心叫车后刷卡付费,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除此之外,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地消费”。
那么车贴标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杭州市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此次车贴的制定标准以工作职能、责任、公务活动所需交通开支为依据,通过养车法、打的法等多种方法测算,同时以国内南京、哈尔滨等地的车贴标准为参考,最终确定了一套车贴标准。
据一名曾参与区级车改调研的工作人员举例,一辆1.8L排量的公务用车,车价在15万左右,月固定成本约为2150元。按单位出60%的标准计算,加上每月变动成本中汽油费540元、停车费150元,最高一级的补贴在每月2000元左右。这位工作人员说,“局级人员在最高补贴标准上提升600元可以理解。”
“要想直接改革掉这些人的既得利益难度较大,谁会把装进口袋的钱再掏出来?2600元是个暂行策略。”一位公务员说,“先用补贴换车,然后慢慢削减补贴,最终实现按实际工作量补贴的目标,不可能一步到位。”
湖南车改:公车贴标识
自2010年4月20日起,酝酿约4个月的湖南省津市公车改革正式“动刀”:全市178台公车,除了贴标识,还规定“人、车、卡合一”,即每台公车只确定一名司机,其他人不能开。由司机本人去加油,司机信息卡与加油卡配套,信息比对合一才能加油。按政府采购签订的协议,加油站有义务举报加油卡营私现象。津市车改有很重要的一条:非工作时间,公车一律入库。配套的处罚措施是,违反禁令将通报全市机关单位,严肃处理。
车改后,津市市委书记何英平和市长尹正锡的车率先贴标识。
如今,走在津市街头,时不时能看到一些车的前挡风玻璃上贴着碗口大的红纸,上面写着“公务用车”四字,红底黑字,字有乒乓球一般大小。
在津市车改第二天,就有人反映有公车在不恰当的地方出现,“开公车去按摩”,后经调查并非如此,但津市纪委并不否认当地存在公车私用现象,他们推动公车改革的一个初衷,就是要把公车与私车区分开,让百姓来监督,让公车真正姓“公”,回归公务车的本色。
而公车私用是全国的通病。目前中国公务车共522万多辆,一年共消耗4000多亿元。国家发改委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媒体此前也曾多次曝光公车接送孩子上学、婚丧嫁娶公车成龙的现象。
几乎与津市同步,湖南省娄底市雙峰县的256台公车于4月下旬全部贴专用标识;4月27日,临湘市公务车统一张贴“公务用车”标识工作启动。
尽管津市公车改革在实施,却显得低调。车改进行了好几天,住在津市市委门口以及对面一家饭店旁的几位居民,都不知道市委院子里研究并实施了公车改革方案。有媒体记者联系当地宣传部门进行采访时,得到的答复是:“这个题材敏感,暂不向媒体公布”,“公车改革刚实施,想出成效后再请媒体”。
车改的波及效应
杭州的“货币化车改”曾引发争议,争议的焦点是:按级别发放车贴有变相福利化的倾向,正职局长每个月每人2600元的车贴显得过高。
一名杭州公务员抱怨说:“按照车改规定,副厅级巡视员每月车贴是2200元,正处级调研员每月车贴是1100元,但他们因公务出去的时间相对较少,而一些实职中下级公务员因公出去办事的时间较多,但他们的车贴却要少了不少,这不公平。”因此,有人认为“车贴是对特权的赎买”。
但即便如此,杭州车改的节约效应却显示出来。
据杭州相关部门统计,西湖、江干、拱墅、余杭等七区在实行车改前,公车费用为9354.7万元,车改后实际开支为5796.02万元,下降38%。参加杭州第一批车改的有市委统战部、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等20家单位,一共取消了230多辆公车,车贴费用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
杭州市车改办在车改前做过测算,市级机关现在一辆公车包括司机在内的费用一年约为10万元,一年公车开支为1.2亿元。按照目前方案规定的车贴标准测算,车改后财政支付仅需6099.4万元,财政节约率近50%。
对公车张贴标识的湖南临湘方面也表示,“如果新规执行到位,至少可将公车使用费降10%”。去年,临湘公车费用每台至少需6万,还不包括司机的费用。
“总的来说,杭州车改迈出了突破性一步,不仅能减轻财政负担,也有利于淡化‘官念。”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对杭州车改表示肯定。
“在一些全面推行车改的单位,因为公车一辆不留,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也随之销声匿迹,未出现此类举报。”杭州市纪委副书记陈章永说,车改刚刚推行时,有的单位担心一些干部会不会因为没有了公车而减少下基层,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试点表明,这些情况没有出现。
这方面,湖南车改却遇到了难题。
对于津市“非工作时间,公车一律入库”的车改规定。津市财政局副书记、津市车改领导小组成员高毅坦言,这一点可能难以付诸实施。比如突发事件,领导要及时到现场。
津市市纪委副书记黄毅明表示,公车改革触及官员利益,目前已碰到一些“抵触”。当津市车改进行到第5天时,黄毅明和几名交警,一大早就守在津市主要路口,专查当地的公车。当天就有3台公车没贴公车标识,有2台公车的标识贴在“刘海”位置(指车前玻璃遮阳膜,被当地居民戏称为“刘海”),被当场责令整改。
黄毅明说,这次改革是要“革领导干部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