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财务失败的成因分析

2010-07-07华中师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6期
关键词:现金资金财务

■ 华中师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华 玲

什么是财务失败?从概念上讲,财务失败是指由于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所遭遇的危机。这里所讲的财务失败,泛指财务风险变成现实后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如公司股价急剧下跌、资金入不敷出、延期支付货款、总资产和收益急剧下降等。

财务失败为什么会发生?其主要原因可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1.过度负债

所谓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引致每股收益(EPS)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财务杠杆是把“双刃剑”,既可以给企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又能够给企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具体来说,当总资产收益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举债能够为企业带来积极效应;相反,当总资产收益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举债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是债务危机。如果一个企业权益资本不足,或盲目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和财务杠杆效应而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增加企业偿还债务的负担,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和债权人会因投资风险加大而要求增加投资收益,从而使企业财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2007年年报显示,我国A股市场超过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于60%,16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于20%,有的甚至高达80%-90%,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银行信贷紧缩,我国内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小型地产商只能把目光投向民间高利贷,而向高利贷借贷的资金成本平均水平在16%以上,有的达20%多。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香港“房地产四大天王”(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李兆基的恒基地产、郑家纯的新世界和郭氏兄弟的新鸿基地产)资产负债率一般都在20%-30%,且帐面均备有数百亿港元的现金,因此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强。

2.存在融资瓶颈

企业要想发展就必定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而融资便是企业经营所常见的活动。如果融资出现阻碍,资金严重不足,就会使企业步入失败之途。

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2003年,国际金融公司(IFC)曾在我国做过问卷调查,30%的大型私企认为,金融问题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40%的中小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另据有关统计,2008年我国有81%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65%的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40%的中小企业没有抵押物和担保,因此无法取得银行贷款。

从总体上说,造成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很多的,究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信用等级低。这些中小企业大多难以向银行提供经过审计的合格的财务报表,即使中小企业拥有会计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意见,银行还会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没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的企业和银行,使得银行难以长期分析企业贷款帐户的资金往来情况,提供贷款的积极性自然不会高。二是企业内部发展存在着不利于融资的因素。大多数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底子薄、规模较小、自有资金偏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客观上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同时,中小企业较高的倒闭或歇业比率也是导致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原因之一。

3.资产或负债结构不合理

当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到期债务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卖后偿还债务。一般而言,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如果企业把通过举债筹集的短期债务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导致长期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重过高,就会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增加企业偿还债务的负担,造成偿债困难。

从2001年起,德隆系股票未再被批准配股或增发,德隆集团主要通过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互保贷款和委托理财获取高成本的短期资金,其中委托理财的资金成本率高达20%以上,而股权质押则需要对股票的持续托市。高昂的资金成本和托市资金耗尽了集团的利润和现金流,以至于在德隆集团崩溃的前夕,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已成为集团的第一要务。

4.现金流枯竭

从根本上讲,企业偿还债务的现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现金净流入,就表明企业发生了亏损,资本不能保值,企业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尤其对那些亏损严重的企业,现金流枯竭,财务失败将不可避免。

在一定时期内支持企业持续经营的是企业的现金流,现金流就是企业的血液,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往往高于企业利润。企业现金流除生产经营外,还有投资和融资,从长远来看企业只有不断地取得经营现金净流入,才可能保持“持续经营”这一会计前提,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减少释放以下几个危机信息:企业应收、应付管理出现问题、产品毛利水平降低、非生产性占用增加等,如果企业发生经营现金净流入量减少,应当引起企业的重视,发生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为负数,企业应高度重视。

5.应收账款过度膨胀

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应收账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企业的赊销贷款过多,催收无力,或因为客户经济困难而拖欠,或企业内部人员借款宿账过多等原因,使企业的应收账款膨胀,资金长期被人占用,影响资金周转,造成资金运用困难,甚至不能回收,造成坏帐死账,企业资金流失,出现财务问题,甚至有可能造成企业“黑字破产”。

应收帐款过度膨胀,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从客观的角度而言,买方市场的形成、部分客户信用缺失与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是形成应收帐款的基本原因。从主观上看,财务失控,对应收帐款管理不力是造成应收帐款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

6.盲目的非相关多元化

盲目投资并追求多元化,追求高速发展、急功近利,使得不少企业在投资之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创办于1996年的广东东莞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盲目多元化早已给合俊集团买下了祸根,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

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7.缺乏适时、主动的战略收缩

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7)通过汇总美国33家大型公司的相关资料发现:1950年~1986年期间,每家公司平均进入了27个新领域和80种新的行业,其中的70%左右都是通过收购实现的。他还计算了资产剥离与收购的比率。平均来说,公司将其在新产业中收购的53.4%重新剥离了出来,在新领域内的剥离率为60%。虽然,波特的意图是为了佐证分散化经营损害了股东价值,但其研究结果也可以说明资产剥离和收购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战略活动,都代表了企业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所作的努力。当企业不具备对可能的机会进行有效利用的能力,或试图纠正以往的投资决策时,及时、主动的出售或剥离不失为一种有利的决策。

然而,很多实施多元化扩张的企业集团往往要等到发生偿债危机时,才会被迫进行瘦身。如斯威特集团,在鼎盛时期,其产业涉及环保、媒体、零售等十几个领域。2005年底,由于上海科技的公告披露了南京斯威特集团关联企业占用其3.82亿资金的事件,斯威特危机瞬间爆发。为了度过危机,斯威特集团3元钱出手南京口岸公司,放弃中纺机,确定以小天鹅为主的家电产业和原来的高科技通信产业为主业,砍掉了其他不相关产业。被迫收缩使企业集团失去了产业调整的主动性,为了清偿债务,集团还可能低价出售资产或失去一些前期已投入大量资源的具有成长潜力的项目。

8.内部财务控制缺失

我国的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财务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的财务管理制度,或残缺不全或徒有其名,从而为企业的财务失败埋下隐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企业间的竞争也在加剧。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夺得先机,企业必须把财务问题放在自己管理的核心位置。否则,一旦陷入财务困境就可能面临着惨遭淘汰的局面。这需要我们深入地分析企业财务失败的成因并思考有效的对策,帮助自己远离财务风险。

猜你喜欢

现金资金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