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活血液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 45例
2010-07-05张效兰任国秀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天水741000
张效兰 任国秀 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天水 741000)
笔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加速包块缩小,达到治愈目的,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 2008年 1月~2009年 1月收治盆腔炎性包块患者 90例,年龄 22~48岁,平均 35岁;未婚 8例,已婚 57例,其中未育 18例,已育 72例。 诊断标准符合《新编妇产科疾病诊疗学》[1]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结合妇科 B超及临床自行拟订。患者多有 1次或数次类似急性盆腔炎的发作史,下腹部坠痛、腰骶部胀痛、性交痛、带下量多或痛经。 B超盆腔有炎性包块(排除如慢性阑尾炎,盆腔结核,盆腔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和癌性包块)。
治疗方法 治疗组 清热活血液保留灌肠。清热活血液由桃仁、红花、赤芍、丹皮、乳香、延胡索、枳壳、败酱草各 9g,蒲公英 30g组成,由本院制剂室制成500mL瓶装浓缩灌肠液备用。每晚临睡前排空大小便,将药液加温至 40℃左右,由一次性灌肠器将150mL药液缓慢注入肠腔保留,并卧床休息,保留 4h以上,1个月为 1个疗程,月经期停用。同时月经前 3d开始静脉给药,根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抗生素:一般给予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加头孢噻肟钠 4g,1次 /d;0.2%甲硝唑 250mL,1次 /d,静脉点滴,连续 7d为 1疗程。
对照组 月经前 3d开始单纯静脉点滴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加头孢噻肟钠 4g,1次 /d;0.2%甲硝唑 250mL,1次 /d,静脉点滴,连续 7d为 1疗程。
观察项目 治疗期间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每月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复查 B超,观察包块的变化。两组均于治疗 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评定。痊愈:全身症状及体征消失,B超提示包块消失;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B超提示包块较治疗前缩小 2/3;有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有改善,B超提示炎性包块缩小 1/3;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B超提示包块无缩小或缩小不足 1/3。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见表1。随访 1年治疗组无复发,对照组治愈 25例 6~12个月内复发 2例,包块明显缩小 9例中包块又增大 1例,复发率为 12%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典型病例 郭某,42岁,工人。 3月前患盆腔炎,子宫附件 B超示:右侧附件区囊肿,西医治疗后病情好转后急于出院未做彻底根治,现自觉两侧少腹、腰骶酸痛,月经期疼痛加重,带下量多、色黄、有秽气。妇科检查双侧附件区增厚。于 2008年 8月来本院妇科门诊就医,经过上述方法治疗 3个疗程后,做 B超提示右侧附件区炎性包块消失,临床症状诸消失。
讨 论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邪毒乘虚直犯,致气血瘀滞,冲任受阻,蕴积胞宫胞脉;或久病脾肾受损,脾气不足,水湿不化,聚湿成痰,瘀血痰湿积聚日久而成包块[3]。西医认为慢性炎症致盆腔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广泛粘连,使抗生素药液不易进入吸收,故单用抗生素疗效欠佳,且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产生严重的并发症[4],使临床治疗十分棘手。故笔者认为在运用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上,重视坚持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是由于盆腔具有静脉众多等特点,使盆腔脏器静脉系统象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一样,直肠静脉和子宫、附件静脉互相吻合,经直肠吸收的药物可很快在盆腔内弥散,使之直达病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药物的有效浓度与西医抗生素相配合,取得满意疗效,经直肠吸收的药物可以很快在盆腔弥散,使增生和粘连的组织松解,炎性渗出吸收,包块消散,局部血液循环增加,使药物更有效的发挥作用[5]。同时调节气血阴阳平衡,增加患者的体质及免疫功能。缺点是治疗时间较长,患者需耐心,坚持 1~3疗程,疗效非常满意。我们选用此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症,治则以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化瘀止痛、消症散结为主。其药效分析:桃仁、红花、乳香活血祛瘀散结消症,通络止痛,丹皮、赤芍凉血活血能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加速体内毒素的灭活和消除;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败酱草可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去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改善循环,增强腹膜吸收等功能[6],即促进腹盆腔感染病灶的吸收,将细菌毒素迅速吸收入血,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将其灭活代谢后排出体外;同时,通过改善循环,增加病变组织的供血供氧,抑制厌氧菌生长,有利于抗菌,使清热解毒药物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抑菌、杀菌的同时,收到抗毒解毒的效果。此外,40℃的药液可使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增加药物的吸收率,上述两种方法配合治疗盆腔炎性包块 45例,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明显毒副作用,它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少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及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避免长期滥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菌群失调耐药菌株产生,大多数患者乐于接受,值得进一步完善推广。
[1] 刘元娇,曹来英.新编妇产科疾病诊疗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2.
[3]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51.
[4] 王德智.中国妇产科专家经验文集 [C].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2.
[5] 王秋玉,孙 平.中药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62例 [J].陕西中医,2009,28(3):285.
[6] 广东中医学院.中医学新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54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