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守候唤醒沉睡的爱

2010-07-04陈皖军王为君韩海峰

读者 2010年3期
关键词:妻子

陈皖军 王为君 韩海峰

爱如初诺,多少幸福渐成追忆

30年前的那个春天,导弹某部的年轻军官陈礼国接到一个特殊的“命令”,让他火速赶到某城市与一个叫黄晓琳的姑娘见面。这个“命令”让常年身处山沟的陈礼国激动不已。

当他赶到约定地点,见到相亲的姑娘时,心中既欣喜若狂又忐忑不安。眼前的她,苗条秀丽、声音甜美。言谈中,他还得知黄晓琳的父母都是1937年入伍的老兵,许多陈礼国只在书本上见过、广播里听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竟是当年与黄伯伯一起出生入死的老战友。相比之下,自己来自豫南山区,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巨大的反差让这个年轻人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自卑”。他礼貌地完成相亲程序,郁郁寡欢地回到了部队。在他心里,这次相亲是一段“美丽而伤感的旅程”。他一头扎进实验室,试图用夜以继日的工作来忘却那个给他留下极好印象的姑娘。

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那位他已不敢奢望的姑娘竟然写来了一封长信。信中,姑娘一手娟秀的楷体字,字里行间不但没有丝毫优越感,反而对他这个扎根山沟、热爱导弹事业的基层干部充满了敬意。读着那些真切、朴实的字句,陈礼国感到一种久违的理解与欣慰,爱如涓涓细流在胸中流淌。

鸿雁传情,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两年后,他们携手踏上婚姻的红地毯。爱,是温暖,也是动力。他们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事业上并肩前行。许多往事叠加成美好回忆,让陈礼国感慨颇多,他常用“很幸福”三个字来陈述过往。

父母的言传身教让黄晓琳懂事、宽容,特别理解军人这个职业。婚后,她深知丈夫工作的辛苦与重要性,便用全部精力来支持他的事业。他们的孩子一岁时,陈礼国获得赴某院校深造的机会。去还是留?看着幼小的孩子和体弱的妻子,陈礼国左右为难。“组织上把这个难得的深造机会给你,是相信你的能力。我看中你,也是因为你有一颗勇于上进的心。为了你今后能够更好地从事导弹事业,你不能打退堂鼓。家里头,你放心好了,有我撑着呢!”妻子的体贴与理解打消了他的顾虑,陈礼国愉快地踏上了去院校深造的旅途。

学校第一次放假,陈礼国想到妻子劳累,下火车后,就自己乘公交车回家。当他走下公交车时,一抬头,只见马路对面的妻子抱着小孩在拼命地往去火车站方向的公交车上挤,娇弱的身躯在拥挤的人流中显得非常单薄。她几次挤到了车门边,又没能上去,急得都快哭了。这个镜头定格在陈礼国的脑海中,令他终生难忘。

乐于在家相夫教子的黄晓琳,其实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是一名优秀的印染花布设计师。陈礼国还记得,有一次他陪妻子上街,前面走来一位漂亮姑娘,身穿时髦的衣裙。妻子自豪地告诉他,这姑娘衣服上的花样出自她手,是她首次大胆采用了提、挑、染、绣、扎等多种方法,根据服装的裁剪和衣裙的比例,改变传统的花布均匀布花和铺排布花的方式,才设计出这种别致独特的布料。在当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的评比中,她设计的这款布料获得大奖,订购量名列前茅。

生死一线,身后站着一位贤惠的妻

陈礼国从事的是导弹部队最危险的爆炸专业,被人形象地称为“与死神共舞的人”。多少次从死神手里侥幸逃脱的心悸,多少次面对同事英年早逝的悲伤,都不能阻止他向前的脚步。因为,在他身后站着一位温柔、贤惠而且无怨无悔支持他的妻子。

那年,某型武器进行综合大型爆炸试验。这种试验在我军是首例,没有任何经验可吸取,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作为这项大型任务的总指挥,陈礼国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如千钧,常常夜不能寐。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劝慰丈夫道:“别担心,无论怎样,始终有我陪伴你。”妻子的一句话让陈礼国信心倍增。

当试验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原定安装爆炸装置的技术人员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出现了波动。陈礼国二话没说,穿上特种工作服,坚定地走向高危区。他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心理素质,在规定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起爆组件的安装任务。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开创了我军独立对该型武器进行综合性试验的先河,在第二炮兵部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礼国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在“真枪实弹”上安装引爆装置的第一人。黄晓琳手捧鲜花迎接丈夫凯旋,夫妻俩高兴得彻夜难眠。

还有一次,在进行某型武器安全性试验时,作为唯一随机担任技术保障的人员,陈礼国再次经受了生死考验。那天,完成所有试验项目后,他们乘机返回机场,原定降落的机场突然起了大雾,能见度很低,飞机无法着陆。有关部门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命令他们到预备机场降落。当飞到预备机场时,机场上空也是大雾弥漫,无法看清跑道。如此这般,他们在预定机场和备用机场之间来回飞行,期望能够找到着陆机会。但大雾不但没有消散,反而愈加浓密。飞机的燃油在一点点耗尽。危急之中,机长对大家说:“你们把要跟家人说的话写下来!现在快没油了,我决定迫降,大家要做好一切可能的心理准备。”此时,飞机开始剧烈地颠簸晃动。陈礼国并没理会机长的话,他用安全带把身子紧紧绑在坐椅上,在本子上专注地记录着数据。一阵刺耳的啸叫声中,飞机向地面俯冲下去。不知过了多久,飞机重重一颠,竟像一匹被驯服的烈马,弹跳几下后停了下来。陈礼国走下飞机后,地面上的战友冲上来,一把抱住他,流着泪说:“兄弟,还能见面真好。”

陈礼国淡然一笑,翻开手上紧紧攥着的本子,说道:“这次历险给了我们一份意外收获。你看,这些颠簸频率、倾斜角度、位移状态等数据,对我们修正武器的技术指标很有用处。”在生死关头,陈礼国没给自己的家人留下只言片语,却翔实地记录了十分难得的各种试验数据。

十年坚守,书写爱与生命的传奇

1996年7月27日,是一个让陈礼国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中午,陈礼国下班回家。上楼梯时,他心头突然涌上一种不祥的预感。往常,每当他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妻子定会站在门口迎接他。但这天,他进门时却没看到那张熟悉的笑脸。当他走进卧室,只见妻子昏倒在地,早已不省人事。

陈礼国心急如焚,迅速把妻子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黄晓琳因高血压引起脑溢血,颅内出血量达到70多毫升,脑室严重变形。看完各种化验单,从事临床治疗数十年的老专家宁学权主任摇摇头,只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这样的病例极为罕见,以他的经验,救活这个病人很难,除非发生奇迹。

医院迅速下达了病危通知,立即进行手术抢救。陈礼国失魂落魄地等在急救室外,一声声喊着爱妻的名字,其焦急悲伤之情,令人心痛。

6个小时后,黄晓琳被送回监控病房。如果她能醒来,可度过危险;如果她不能醒来,将从此与丈夫阴阳相隔。陈礼国寸步不离地守着妻子,仿佛一眨眼,妻子就会从他眼前消失。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终于,黄晓琳睁开了眼睛。

由于脑细胞严重受损,苏醒过来的黄晓琳失去了记忆,她不认识病床前的亲人,并且进入极度狂躁的状态。按照医院的规定,这样狂躁的病人都要采取防护措施,一般是用绳子把病人绑在病床上。既心疼妻子,也为了让她保持正常人的尊严,陈礼国拒绝使用绳子,而选择寸步不离地守在妻子床前,这样不分昼夜地坚持了一个多月。

那天清晨,当妻子含混不清地吐出“回家”两个字时,陈礼国这位多次历经生死考验、从不轻易掉泪的导弹专家,不禁悲从心起、号啕大哭。

“回家!回到温馨的家中,或许能唤起妻子对往事的记忆。”陈礼国这样想着,背起已死过一回的妻子回家。当他们步出医院大门时,宁主任告诉他:“一定要好好疗养,才可以活上3到5年。”其实,宁主任说的3到5年生存时间是理论上的推断,只是一句安慰话。面对满怀希望的陈礼国,他想说的另一句话到了嘴边,还是咽了回去,那就是:“这样的病人能活着,已经创造了奇迹。死亡随时都在威胁她,也许今天,也许明天,也许此时此刻。”

3到5年,轻飘飘的数字,却是沉甸甸的生命延续。

医生说:“每天要锻炼两次,每次两小时。”于是,每天上班之前、下班之后,陈礼国都要扶着妻子在室内慢慢挪动甚至上下楼梯。后来,随着妻子的病情好转,陈礼国又开始搀着她到操场上、营院里锻炼行走,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医生说:“为了防止肌肉退化,每天3次,每次要按摩一个半小时。”于是,每天半夜12点,陈礼国准时起床对妻子进行全身按摩。

一天又一天,他坚持了5年。或许,这份坚持感动了上苍,妻子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

春去秋来,他又坚持了5年。妻子说:“我现在能走路了,带我去北京、广州逛逛吧。”于是,故宫里、白云山上留下了夫妻俩紧紧依偎的恩爱身影。

10年的艰辛,陈礼国用爱与坚强,陪着妻子与死神抗争,书写着爱情战胜死神的人间佳话。也是在这10年中,陈礼国照样拼命工作。他直接参加和组织完成了150多项科研项目。他担纲研制的“某装备快速保障系统”,解决了武器检测流程时间长且不安全的瓶颈,使整个作战效率提高了很多……

此情可待,唤一声爱妻快醒来

经过康复治疗,黄晓琳不但能够生活自理,还能做些简单家务。这让所有熟悉他们的人高兴。但命运的残酷再次让这对患难夫妻猝不及防。

2006年3月14日,陈礼国要到靶场执行试验任务。下午一点多钟,黄晓琳给丈夫打来电话:“高速公路上车多,车速不要太快,要早点到服务区吃饭。”陈礼国做梦也没想到,这是爱妻今生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两个小时后,黄晓琳感到身体不适,赶紧拨打急救电话。宁学权主任闻讯赶到医院,一看黄晓琳的病情,神情马上凝重起来。只见她两侧脑室已经铸型,瞳孔放大,光反射消失。

从医学角度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抢救的必要了。

他立即拨通了陈礼国的电话:“老陈,黄晓琳情况很不好。”

陈礼国问:“还有希望吗?”

宁主任说:“很渺茫。”

“只要有一口气,就绝不放弃。宁老弟,我求求你。”

“好吧,你安心执行任务,我尽全力抢救!”

黄晓琳被推进了手术室,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从她颅内抽出了100多毫升的血,出血点控制住了。疲惫的宁主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发现她的脑部又出血了,只好再做手术,又抽出60多毫升的血。从手术室出来没过一夜,又发现脑干出血……黄晓琳就这样游离在生死边缘。

等陈礼国赶到医院,妻子已成了“植物人”。

此后3年,陈礼国的生活就在医院、办公室、阵地、靶场之间连轴转。

当妻子需要进高压氧舱治疗时,他担心妻子孤独害怕,每次都陪着她进去,一年里他就进了60多次高压氧舱。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妻子的病床上时,他会对毫无知觉的妻子说出日常的问候;当夜晚的月光爬上窗台时,他会哼唱起妻子最爱听的那首歌;每个风和日丽的节假日,他就用轮椅把妻子推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晒晒太阳……他认为,尽管妻子没有表情、不能说话,但她肯定能感受到他的爱。陈礼国坚信,只要有爱,就能战胜一切。

3年里,每次出差,他定会带上妻子的病历资料,到大医院向权威专家求助。看完病历资料,专家无一例外地问他:“人还活着吗?不可能活着呀!”

“活着,活得很好呢!有法子治吗?”此时,陈礼国常常眼中带泪,一脸期待。

“晓琳,快醒来,醒来吧!看看我和女儿。”一次又一次,陈礼国附在妻子耳边轻声呼唤。2008年国庆节,陈礼国在妻子的病房里,为女儿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将女儿的新婚照挂在墙上,让女儿穿着婚纱站在妻子跟前。陈礼国捏着妻子的手说:“女儿今天出嫁了。你醒醒啊,看一看女儿穿婚纱的样子。”这让在场的医护人员潸然泪下。

2009年情人节,当陈礼国把99朵玫瑰送到妻子病床边时,黄晓琳的眼睛眨了一下,这让陈礼国兴奋不已。陈礼国说:“我有一个梦,梦想人的生命有1万年。这样,我就把自己的生命分成两半,一半用来守护导弹,一半用来守候妻子。”

用“5000年”的守候唤醒沉睡的爱,值不值得?陈礼国的女婿作出了最好的诠释,这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年轻人说:“岳父的这种守候是对生命的最大尊重。如果每个人都用这种精神去爱护亲人,去干工作,去为国家出力,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从父辈身上,我们看到了责任、守诺、诚信等优秀品质,这是他们给年轻人树立的最好榜样。在当今社会,这就是我们最需要继承的宝贵品质和财富。”

39年的军旅生涯,陈礼国写下了这样的辉煌:多次与死神共舞,获30多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枚二、三等功军功章,成为二炮导弹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这艰难的辉煌,见证了陈礼国对使命的忠诚守护。

30年的婚姻生活,他经历了这样的岁月:16年琴瑟和谐共谱美满,10年风雨同舟共担磨难,4年与成为“植物人”的爱妻相依相守。这岁月的记录,见证了陈礼国对爱情的生死守候。

陈礼国,这位与新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一起成长的导弹专家,在用生命演绎对导弹事业无限忠诚的同时,也用生命演绎了对爱情的无限忠贞。他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年年岁岁的坚持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坚持,只有坚持,多难的人生才能绽放出灿烂的光芒;也只有坚持,人生的意义才能得到最好的诠释。

(柳若风摘自《解放军报》2009年8月23日)

猜你喜欢

妻子
为何妻子总是忧心忡忡?
妻子有“外遇”,谁惹的祸
我胖吗
怀才不遇
女儿要富养 妻子要暖养
道理重要,还是妻子重要?
徐家柱 用爱唤醒沉睡12年的妻子
妻子有“外遇”,谁惹的祸
最应该富养的,不是孩子是妻子
妻子欠债六百多万丈夫还债后为何不准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