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其防范探讨

2010-06-28王英姿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本币外币外汇

王英姿

(常熟理工学院 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一、问题的提出

自1994年1月1日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实行并轨至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在8.27—8.28之间,人民币名义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实际上实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当时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以美元为主,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际上成为国家整体水平上的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人民币汇率风险基本由国家承担,企业并不需要承担汇率风险。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再次进行重大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次升值2%,美元兑人民币从8.27变动至8.11,目前为6.82左右。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日趋频繁和剧烈,汇率风险开始凸现,但由于汇率风险管理人才和经验的匮乏,中小企业缺乏对汇率风险成因及防范机制的了解,它们很少运用避险产品来规避汇率风险,只能被动地接受汇率风险,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利润增加了很多不确定因素,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日常运营,有的甚至导致巨额亏损。因此,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对汇率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成为了一个十分现实和重要的课题。

二、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内涵

那么,什么是汇率风险呢?根据Rodriguez(1974)的定义,汇率风险就是外币价值改变带来的损失可能。他将汇率风险暴露区分为四类:(1)以不同货币运营的海外分支机构的风险暴露;(2)海外业务的利润的风险暴露;(3)海外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平衡表的风险暴露;(4)尚未影响报表的未来交易的风险暴露。[1]Rodriguez在提出汇率风险这个概念时,主要的分析对象是跨国公司。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大量虽然没有海外分支机构但从事对外贸易业务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汇率风险,所以,中小企业的汇率风险就是在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或折算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的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汇率风险作为一种投机性风险,具有双重属性,即汇率的波动可能给具有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中小企业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但由于中小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他们对风险的态度大部分属于风险厌恶者,本文主要关注不利的汇率变动方向所带来的损失。布赖恩·科伊尔(2002)认为,外汇汇率的不利变动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一家公司产生影响:(1)减少其现金收入;(2)增加其现金支出;(3)减少其账面利润;(4)减少其外币资产的账面价值;(5)增加其外币负债的价值;(6)在外国竞争对手的优势面前,破坏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竞争地位。[2]8

三、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成因

为了对中小企业的汇率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必须先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中小企业产生汇率风险,及其影响的途径和程度。汇率风险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影响要素:

(1)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幅度和频繁程度取决于一国所采用的汇率制度,而汇率制度的选择属于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对汇率风险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一国实施浮动汇率制度,外汇汇率的波动将更频繁和剧烈,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较大。因此,在我国现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比以往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更大、更加明显。

(2)汇率风险头寸。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并不是所有的外币资产和负债都面临汇率风险的影响,而是其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不相匹配的部分才受到汇率风险的威胁。另外,当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在金额上相等,但在长短期限上不一致时,也分别形成了相应的汇率风险头寸。

(3)外币。只要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结算,就存在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那么,如果企业所有的经营业务都以本币计价结算,是否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企业也可能面临汇率风险,只是这种风险较小,而且是对中小企业未来的经营产生影响,在后文中将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4)期限。如果中小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结算,并且存在时间间隔,汇率波动较大,肯定会产生汇率风险,且间隔时间越长,汇率风险就越大。中小企业在从事商品进出口贸易及劳务贸易时,由于人民币目前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合同金额绝大部分以外币计价,从交易的发生到应收外币账款或应付外币账款的清算,一般都会相隔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在约定交易(即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时,汇率风险已发生,到实际收到应收账款或实际支付应付账款并进行外汇的买或卖时,汇率风险才消失。

Shapiro(1998)按照汇率风险的来源将汇率风险细分为三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以及经济风险。[3]交易风险来源于具体的合同规定的将来某特定时刻以外币表示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汇兑成本币时的不确定性;折算风险是指母公司编制国外子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并将外汇折算成本币时受汇率波动影响的风险;经济风险基于公司价值的层面,即以未来现金流的价值来衡量的公司价值随着汇率的改变而改变。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只要公司有以外币计价的合约现金流,就要承担交易风险。另外,因非预期的实际汇率变化,可能导致公司非合约现金流的本国货币价值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公司整体的价值,公司就要承担经济风险。此外,如果一家公司有子公司在国外,就得承受折算风险,公司须先将子公司以外币编制的财务报表转换成以母公司所在地货币编制的财务报表,再进行合并,报表上的利润会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变化。因此,折算风险主要是跨国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所遇到的汇率风险,中小企业一般不会面临此类风险。下文主要分析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交易风险以及经济风险。

四、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

中小企业按照销售区域可分为外贸企业以及内销企业,而外贸企业按照贸易方式又可分为一般贸易企业以及加工贸易企业。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是指中国境内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而加工贸易是指由一国提供原材料(间或还提供有关的生产设备),并规定加工要求,交由另一国进行加工制作的国际经济交往活动。

(一)外贸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1.一般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分析

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自身并不从事产品的生产;另一类是生产型外贸企业,主要是进行原材料进口或产品出口,或两者兼营,并且从事产品的生产。

(1)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对于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主要是面临交易风险。当该外贸企业既从事进口又从事出口且拥有外汇账户,其汇率风险头寸仅为出口与进口的差额;而如果该外贸企业仅从事进口或仅从事出口,其进口额或出口额完全暴露于交易风险之下。

(2)生产型外贸企业。对于生产型外贸企业,除了面临交易风险外,还面临着经济风险。第一种情况为该企业仅从事产品出口(即原材料从国内购买、产品外销),其所面临的交易风险头寸为以外币计价的出口额。而经济风险则视人民币的变动方向而定,假设人民币升值,该企业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提高,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导致出口销售减少,如果企业降价保持原有竞争力,则利润率必然下降。当然,当人民币贬值时,该企业为本币贬值的受益者。但这种经济风险对不同产品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产品价格弹性大的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于产品价格弹性小的企业,影响较小。第二种情况为该企业仅从事原材料进口(即原材料从国外进口、产品内销),其所面临的交易风险头寸为以外币计价的进口额。其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是相对较大的,当然,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此类企业是本币升值的受益者,因为从国外采购原材料的成本降低了;而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其国外采购成本将增加,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种情况为该企业的原材料是从国外进口、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其交易风险头寸相对较小,为以外币计价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另外,该企业所面临的经济风险也相对较小,因为无论本币是升值还是贬值,总会有利于出口或进口,从而起到风险对冲作用,降低风险程度。

2.加工贸易企业的汇率风险分析

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包括来料加工以及进料加工两种类型。来料加工指运用国外提供的原料、零部件加工成品或装配整机,收取加工费或装配费。进料加工指我国企业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件,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方式。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也面临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来料加工企业和进料加工企业所面的交易风险差不多。但前者所承受的经济风险大于后者。

(1)来料加工企业。对于来料加工企业,其交易风险头寸仅为以外币计价的加工费收入,加工费收入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如果本币升值,因为以外币计价的加工费不变,所以企业的本币收入下降;如果本币贬值,则企业从汇率变动中受益,其本币收入增加。此外,就经济风险而言,因为原材料由对方提供,因此汇率变动并不影响企业的成本,主要是影响企业的销售收入即加工费收入,从而影响企业利润。

(2)进料加工企业。对于进料加工企业,其交易风险头寸为以外币计价的进口与出口的差额。在经济风险方面,如果企业没有外汇账户,需要用本币兑换外币购买原材料,则汇率变动既影响企业成本,也影响企业收入。例如,如果人民币升值,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成本会下降,但出口的本币收入也会下降,两者可相互抵消一部分,最终损失小于来料加工企业。

(二)内销企业汇率风险分析

本文所定义的内销企业为原材料在国内购买、产品也在国内销售的企业。那么内销企业是否存在汇率风险呢?一般认为,内销企业是不存在交易风险的,因为他们没有外汇的收入和支出,也就是不存在外汇风险头寸。但是,长期而言,一些生产进口替代品或者是出口替代品的中小企业也会遭遇到经济风险。

1.进口产品的替代品生产企业

现以大豆为例进行分析,假设人民币升值,如果进口大豆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进口大豆的人民币价格将下降。那么,在国产大豆的价格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其价格竞争力将下降,销售额将减少;反之,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进口大豆的本币价格上升,而国产大豆的销售将会增加。

2.出口产品的替代品生产企业

如果人民币升值,外贸企业出口减少,转而内销,从而对出口产品的替代品生产型企业的产品销售构成冲击,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减少这类企业的现金收入。以服装为例,如果服装出口减少,外贸企业将这些服装转而在国内市场销售,这将影响到内销型服装企业的产品销售,可能减少其市场份额,带来经济风险。

总体而言,对于一般贸易企业中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主要面临交易风险,而对于生产型外贸企业,除了面临交易风险外,还面临着经济风险;加工贸易企业中的来料加工企业和进料加工企业也面临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两者所面临的交易风险差不多,但前者所承受的经济风险大于后者。而对于在国内购买原材料、国内销售的中小型内销企业是不存在交易风险的,但长期而言,一些生产进口替代品或出口替代品的中小企业面临经济风险(详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汇率风险分析

五、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防范对策

综上所述,外贸企业特别是生产型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较大,主要是交易风险及经济风险。而汇率波动属于企业的外部影响因素,企业是无法控制的,只能被动接受。企业能掌控的就是风险头寸、结算外币以及期限。所以,中小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基本思路如下:一是消除汇率风险头寸,例如使同一种外币流入、流出的资金数额相等;二是防范由外币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其方法是不以外币,而是以本币计价结算,彻底消除汇率风险;三是防范由时间因素所引起的汇率风险,可把将来外币与另一货币之间的兑换提前到现在进行,完全消除汇率风险,或者是根据对汇率走势的预测,适当调整将来外币的收付时间,从而减少汇率风险。防范企业汇率风险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些方法很复杂,实施成本较高,并不适合中小企业,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具体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一)中小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的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从时间性质上分析,属于短期风险,一般从利用金融工具以及调整贸易条件等方面进行防范。

1.利用金融工具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在国外,利用金融工具防范交易风险的常见方式有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外汇掉期交易以及综合利用金融工具的防范方法(比如BSI法和LSI法)。但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发展外汇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条件,所以难以利用这两种方法来防范交易风险,而远期外汇交易以及外汇掉期等方法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

(1)远期外汇交易。如果中小企业在未来的一定时期有一笔确定的外汇收入或支出时,可以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交易合同,这就确定了交割汇率、交割日期以及合同的金额,从而使企业锁定了汇率水平,固定了本币现金流,从而规避了市场汇率的波动风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捷、交易金额相对灵活、锁定企业的了成本或收益,缺点是不具备流动性,只能是等着合同到期进行交易,另外,也丧失了未来汇率上升或下降可能带来的收益。

(2)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掉期交易是指将货币相同、金额相同、方向相反、交割期限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的方法。中小企业与银行协商签订掉期协议,分别约定即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远期外汇买卖汇率和起息日。企业按约定的即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人民币和外汇的转换,并按约定的远期汇率和起息日进行反方向转换的业务。例如一家贸易企业向美国出口产品,收到货款100万美元,同时该企业需从美国进口原材料,并将于3个月后支付100万美元的货款。那么,这家企业只需做一笔3个月美元兑人民币掉期外汇买卖:即期卖出100万美元,买入相应的人民币,3个月远期买入100万美元,卖出相应的人民币。这种方法轧平了企业的汇率风险头寸,解决了远期外汇交易不能提前交割的矛盾,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更灵活,并且起到防范汇率风险、进行货币保值的作用。

(3)BSI法和LSI法。BSI法(Borrow-Spot-Invest)指通过借款、即期外汇交易和投资的程序,争取消除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法。拥有应收账款的出口企业,为了防止汇率变动,可以借入与应收外汇等值的外币,同时,通过即期交易把外币兑换成本币,然后,将本币存入银行或进行投资,以投资收益来贴补借款利息和其他费用。届时应收款到期,就以外汇归还银行贷款。由此可见,从理论上讲,BSI法使流入和流出的外币完全抵消,消除了外汇风险。LSI法(Lead-Spot-Invest)指通过提前结汇、即期外汇交易、投资或借款的程序消除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法。具有应收外汇账款的公司,在征得债务方同意后,以一定折扣为条件提前收回货款,并通过在即期外汇市场上将外汇兑换成本币,然后将换回的本币进行投资,所获的收益用以抵补因提前收汇的折扣损失,从而使风险全部消除。当然,同样道理,BSI法和LSI法也可以用于防范应付外汇账款的汇率风险。

2.调整贸易条件防范外汇交易风险。具体的措施包括:(1)合理选择合同计价货币。例如中小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应选择硬币或具有上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在进口贸易中应选择软币或具有下浮趋势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当然也可以合同额的一半用硬币、一半用软币进行结算,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4]169此外,也可以采用本币计价法,这种方法彻底消除了国内中小企业的汇率风险,因为不涉及到货币的兑换,但是汇率风险全部转移至国外的交易对手,对方不一定会接受,所以仍需双方协商决定。(2)增加货币保值条款。在签订买卖合同时,增加外汇保值条款,从而将应收或应付外汇账款的价值稳定。(3)调整贸易价格。这需要正确预测汇率的走势,比如在预期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的情况下,可以调高出口商品外币的报价。(4)调整贸易结算时间。中小企业可采用提前收付或推迟收付外汇货款的方法防范汇率风险,但这也需要正确预测汇率的走势,否则,如果汇率实际走势与预测走势相反的话,则会加剧企业的汇率风险。(4)调整贸易结算方式。尽量采用即期L/C结算方式,缩短收汇时间,减少汇率波动风险。

(二)中小企业外汇经济风险的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的经济风险从时间性质上分析,属于长期风险,中小企业主要是从调整生产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进行防范。

1.制定灵活的营销策略防范外汇经济风险。中小企业可采用的具体措施有:(1)市场多样化策略。如果一家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业务主要依赖于一个市场或者结算只用单一货币的话,面临的外汇经济风险较大;反之,利用市场多样化策略,有多个市场或多种结算货币,由于某些货币走势会相反,则可以抵消一部分汇率风险,从而起到降低和分散外汇经济风险的目的。(2)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一些从事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可采用推出新产品、调整产品生产线、降低产品成本等措施,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和附加价值,从而抵消本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获取更多的利润。

2.调整生产经营策略防范外汇经济风险。例如,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要素的成本相对上升,一些从事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相对较便宜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比如国内的一些企业在越南建立工厂,利用当地的劳动力、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生产。此外,也可以从国外采购零部件在国内组装。当然,这些措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中小企业,主要适用于实力比较强的一些中型企业。

总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范汇率风险的措施,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不断降低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

[1]Rita M Rodriguez.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in the U S Multinationals[J].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Quanti⁃tative Analysis,1974,9(5):849-857.

[2]英国皇家银行学会(CIB),布赖恩·科伊尔.货币风险管理:(上)[M].亓丕华,主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3]Alan C Shapiro.Defining Exchange Risk[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77,50(1):37-39.

[4]刘舒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本币外币外汇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外币清算困境与未来发展
外币清算变局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外汇套利 稳赚不亏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