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源自尊重
2010-06-25王克刚
◎/王克刚
学校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与尊重的关系、尊重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并深入了解的三种关系。家庭的启蒙教育和学校的基础教育是形成人终身发展品质的骨架,而尊重是构成骨架的重要组成元素,决定着人的知识容量、获取知识的能力、终身发展的潜力以及成功的可能性。因此,理解教育与尊重的关系,对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
教育需要尊重,尊重才能教育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它与尊重是一脉相承的。接受教育的前提在于尊重、在于爱。成功教育的秘诀都是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上。尊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是接受教育的基础条件。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学会对他人的尊重。在教育中学会了尊重别人的人,不仅懂得自尊自重,还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学会尊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必修课。教育是健全人格、学会尊重的渠道。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过程中不尊重人就是对人的心理摧残。最不容易获得尊重的人是双面人,汉奸、叛徒、告密者由于不尊重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对尊重的价值有着深刻地理解。生理结构上的“阴阳人”内心深处是充满痛苦和矛盾的,他们对尊重异常敏感和渴求。历史上和现实中狼孩、狗孩、猴孩等出现就是不尊重人极端的例证,从反面印证了教育和尊重在人的成长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和巨大作用。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尊重,尊重会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依靠尊重去建构行业品格和特点,教育需要用尊重去理解职业要求和性质,教育需要用尊重去建立事业的根基和支点。教育是消除差距,尊重是承认和理解差异;教育是启智益心,尊重是拓展创新和保护情愫;教育是健脑开慧,尊重是重视特质和挖掘潜能。教育者的博大情怀依赖尊重与爱去拓展空间。
尊重需要教育,教育才会尊重
尊重是一种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心灵对话。尊重无时不在交往中体现。营造尊重的氛围,才会有愉悦益智、高效和谐、健康乐观的心境与人际关系,有了相互尊重,才会相互欣赏,才会相互帮助,才会合作共事。可以说,尊重是成功沟通的开始,也是成功教育的开始。
尊重是人类基本的共同生活准则之一,而尊重是通过教育而传承的。人是群居性的动物,生活、交往都具有社会属性,这决定了人类的生命活动必须形成并遵守一些基本准则。人们对基本准则的理解与掌握不是遗传得到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和理解,才能掌握人际关系中的尊重,并提炼出尊重的方式和方法。尊重在教育中表现在一个细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问候上。所以说,尊重离不开教育,教育需要传承尊重。
尊重是人类基本的共同心理追求,尊重是人文的基础、生活的常识、生存的条件。对待大富大贵的人不是难在以礼相待,而是难在能够不卑不亢,保全自己的人格,对自己的尊重;对待贫贱之人不是难在施以恩惠,而是难在以诚相待,保护他人的人格与尊严,真诚地体现尊重,感受彼此的相互尊重,分享尊重的温暖,得到应有的呵护。这就是说,尊重需要教育,教育才能学会尊重。
尊重是一种教育理念,尊重是一种校园文化
尊重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修养、一种胸怀、一种气度,尊重还是一种教育理念。尊重是对基本的道德准则和共同行为规范的遵守。尊重是促进自我反省、不断反思、止于至善的一种境界;尊重也是检验信度、效度和正直诚实的武器。尊重是认同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并形成基本的共同理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培植品格、培训技能的基地,尊重理所当然是学校师生的普遍价值观和共同追求,也应当是必须坚守的一种教育理念。
尊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文明的特征。尊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开始,尊重是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发端,尊重是维护人格尊严、追求自由独立的门神,也是人类社会组织结构中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尊重深层次体现在人的灵魂深处,显现着每个人爱心的成色,显示着人性特征的主题词和底色底蕴。尊重拒绝虚伪、远离欺诈,任何形式上的过度尊重,反映的是尊重内容上的亏欠。尊重是人格平等的重要体现,尊敬是自我降格以求得博取对方的尊重,尊重比尊敬更能体现人格平等。对他人尊重的程度和表现是人类自身品位高低的折射和体现。尊重是每一位人格健全的人普遍的情感需要,尊重也是人类的一种高尚的情感态度,尊重还是心智健康的人较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尊重是“发乎心、止乎礼、合乎情”的道德修养和文明内涵的综合体现。尊重在人类共同生活的群体中构建了一种基本价值观和文明的生态环境,应当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而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传道授业。所以,尊重也应当是一种校园文化。
尊重体现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必须尊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尊重不仅是一个概念、一种观念、一种理念,而应当是实践中的自觉行为、文明意识、高尚情操。尊重在校园中需要内化为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文明习惯,进而固化为品格中的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