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新闻的故事化『软着陆』

2010-06-25吴俊琦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2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财经新闻报道

吴俊琦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200433)

财经新闻故事化含义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新闻传播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故事化倾向。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知识经济、新经济的“大潮”汹涌,使广大受众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财经报道也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新闻传播故事化与财经报道的“联姻”,很快使那些原先专业性强、可读性低,过于理论化、数据化的财经新闻令人耳目一新。

对此,美联社特写新闻部主任布鲁斯·德希尔瓦说过一段很多业内人士都熟悉的话: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读者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如果你把新闻报道看作故事,而不只是通迅稿,那么你可以找到许多可写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因此,无论是普通的新闻还是财经新闻,它的新闻故事必须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真实的“故事”,是新闻六大基本要素全部齐备的“故事”,而不是文学上的“故事”,更确切地说是借用故事的手法或技巧对新闻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讲有故事的新闻,讲新闻里的故事。所以,这里所说财经新闻的故事化,是指财经报道能够将那些经济事件写的生动有趣,情节生动。

财经新闻这种故事化趋势有效地实现了财经新闻的“软着陆”。这种趋势不仅可满足受众多元文化的需要,有利于各种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传播方式的优势,而且避免了财经新闻过于深奥的痼疾,能将新闻事件的深刻意义融入到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在引人入胜之际揭示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财经新闻叙述故事化出现的背景

1.新闻报道娱乐化的调适。新闻故事化,其实是新闻娱乐化的向前发展。新闻娱乐化是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新闻媒体对受众的适应性表现,它通过将“硬”新闻“软化”,从严肃的政治、经济等事件、信息中挖掘出所谓的娱乐价值,在表现手段和新闻处理上,强调故事性、趣味性、情节性和人情味等。新闻娱乐化是对严肃刻板的新闻报道方式的一种矫正,但同时它又给新闻报道带来了浅俗化的趋向。新闻故事化正是对娱乐化的矫枉过正所进行的又一次修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良荣等学者认为,西方传媒为了把新闻做得软些再软些,现正盛行讲“新闻故事”,即将新闻尽可能地故事化。

这种故事化趋势很快影响到我国的新闻传媒业。从较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报浏览》开办新闻故事,到央视财经节目《财富故事会》一度被认为是最会讲故事的媒介,再到四川卫视公开表示要打造中国电视台中第一个完善的故事频道,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媒体纷纷开办新闻故事专栏。这种方式尽管可能会使得新闻、纪录节目和娱乐节目间界限变得模糊,一批基于事实加上合理想象的杂志性新闻节目纷纷出笼。尽管这种方式值得商榷,但不可忽略的是,这种新闻的处理方式正在越来越得到了受众的欢迎。

2.增强财经新闻可读性的需要。面对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人们不仅需要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财经信息和产经动态,而且需要媒体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层次、多角度地解释新规则、分析市场变化、挖掘信息背后的内涵,从而充当起大众投资顾问的角色,帮助、引导大众正确有效地投资理财。于是,目前国内财经媒体蜂拥出现,不少综合性媒体也纷纷加强了财经报道,有的媒体还打出了面向高端读者的大旗。如以“追求最出色的新闻,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为诉求的《广州日报》的财经新闻版已厚至每天6至7个版面,且细分为财经、金融、理财、股市等专版。但财经新闻往往数据多,专业性强,如何在报道财经新闻的来龙去脉时,也告诉人们投资理财的方法与窍门,解读发生在财经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并传递大量未知的经济信息呢?新闻故事化无疑为财经新闻的采访与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使人感到妙趣横生,过目不忘。

财经新闻故事化的表现

故事化的财经新闻通过把繁杂甚至艰深的财经事件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和叙述,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省。从财经报道故事化的手法而言,国内外媒体运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微观法,即选择一个较有代表性的普通百姓或家庭,微观切入来进行叙述,然后引入到报道的财经新闻主题。这种叙事手法所讲述的故事,经常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但这种故事却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现象。新闻报道通过对这个典型故事的讲述,把故事背后的经济风云突变的深层次原因娓娓道来,深入剖析、揭示了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并且避免了以往财经新闻充斥大量专业术语和冰冷数据,见事不见人以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愿看”的情况。一些面向普通市民的都市类报纸财经版还善于“以小见大”,从小人物的财经故事出发,让受众可以感同身受到市场的反映与变化。

2.横切法,也可以说是断代法,即从一个财经人物横切面开始讲故事。讲的是其最精华的故事,是他的断代史,而不是历数他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主要是抓住这个人物人生价值的拐点来,凸现这个人物最具有传奇点、最具有丰富内涵的核心事件。这类表现手法的领军者当属被喻为最会讲故事的央视财经节目《财富故事会》。而一些新兴平面财经媒介也较娴熟地运用着这种手法。

3.案例法。《21 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财经》杂志等媒介最擅长把一个财经故事或一家企业作为一个案例,在写作中像创作一部戏剧一样,精心写好每一个过程,每一次故事高潮及每一个人所起的作用以及心理感受,从而写出惊心动魄的财经故事,剖析宏观、中观乃至微观经济环境下发生的财经事件。这样的报道方法就使原本显得枯燥的题材鲜活起来,能够把公司发展经历、财经人物风云创业史、企业间竞争冲突做成故事,最后使之成为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典型案例,甚至可以提供现实可操作模型意义。

财经新闻故事化叙事对财经记者的要求

1.在采访上的要求。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这是每个新闻从业人员都深知的浅显道理。新闻界前辈说过:“采访的时间是十,写作的时间是一,必须在深入采访上下大功夫”。财经新闻的故事化与一般财经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财经新闻报道只注重财经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除了关注事件的结果,更重视事件的发展过程,尤其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捕捉生动传神的细节,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深入细致的采访作风,要能真正接触到财经事件的全过程和细节性内容,最好能接触到财经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人,找到事实中有故事性的材料。采访如果进入不到新闻当事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中,就找不到那种鲜活的、生动的、令人感兴趣的材料,无法超越一般财经新闻写作的模式。

2.写作上的要求。首先,用最生动的情节说话。好的故事要有引人入胜的悬念和扣人心弦的冲突。财经新闻的写作要反映事件中具有戏剧性情节和能打动人的细节,写出这些悬念和冲突。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记者富兰克林说:“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其次,以普通人的视角叙事。李希光曾说,任何新闻报道,无论是领导人的活动,或是某个重大政治题材,优秀的新闻作品有一点是共同的:始终选择一个平民视角,而不是所谓专家学者,更不是官员视角。如2009年10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上《乳业复苏之辩》一文,写的是中国乳业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后由沉寂到复苏的变化,但作者却以普通奶场负责人的视角关注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及其对个体的影响和意义,角度新颖,可读性自然较强。

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写新闻时,要努力挖掘新闻中人物所具有人性、人情的因素,描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存境遇,捕捉他们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要能够把情感因素融入理性思索中,以此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

3.好标题与小标题的运用。故事化的财经新闻叙事往往有一个故事化的标题。如《中国最大医药重组案华源上药11亿元闪电婚姻》、《河南建投接掌ST春都的台前幕后》、《1000亿违规国债回购:监管层震怒券商惊魂》、《一个民间借贷者的获罪路径》等,一些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及一些别的领域的词语得到借用,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其次是将文章分成许多短章。这种短章的小标题不是一种总结,而是一种提示,将读者更快地引到下一部分的阅读中,以引起受众浓厚的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财经新闻报道
财经新闻视频化探索——以央视财经为例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财经日历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财经阅读时代
财经神回复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