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在世间的需求和依赖

2010-06-23文/济

中国商人 2010年6期
关键词:依赖症现代人痛苦

文/济 群

无明造成的误解

生活在这个世间,时时都要面对很多问题。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多数人会以为,凡我亲眼所见,必是最真实的。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的看法。那么,这种经验究竟多大的可靠性?

关于这个问题,佛法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如唯识宗是以三性理论将世界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超越对待的真理世界,即圆成实的世界;一是客观的现象世界,即依他起的世界;一是在呈现于我们认识上的世界,即遍计所执的世界。

佛法告诉我们,在认识上呈现的世界,是被我执处理过的,和客观世界并非一体。比如眼前这个杯子,呈现在认识上的,不仅包括杯子的形状体积,还有是否美观、是否值钱、是否属于我等种种设定。这些设定都是我们附加其上的,并非客观存在。但我们却会执著这些设定,认为它就是美,就是值钱,就是我的。就像夜行人遇到一条绳子,因看不清而误以为蛇,吓得魂飞魄散。从客观来说,只有绳子而没有蛇。但在我们的感觉中,却只有蛇而没有绳子。

我们所认为的美丑、价值等等,只是投射于境界的认识,是蛇而非绳子。但我们投射之后,却觉得这就是亲眼所见,就是绝对真实。伴随这种错误认识,贪随之而来了,嗔随之而来了,烦恼随之而来了。

我们每天忙来忙去,表面看是忙于各种事务,事实上,都是为内心不断增长的需求忙碌。比如做事业,固然有种种不得已的客观理由,但更关键的,是因为我们需要这份事业来支撑,似乎这样才会有成就感,才会无愧于人生。伴随这种执著,对事业的需求又会进一步成长。然后再来看待事业时,就戴上了变色眼镜。因为我们是带着一系列依托事业而产生的情绪来看问题,这些心理将推动对事业的追逐。在追逐过程中,相关心理又得到增长,从而产生更高需求。

认清人生本质

我们需要接受教育的原因还在于,现前生命存在种种缺陷。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存在迷惑,二是存在烦恼。这是佛陀对生命现实所作的审视和评估,结论就是——人生是苦。

当然,从现象层面来说是苦乐参半的。佛教也承认情感有苦乐忧喜舍的不同,他所说的这种苦,是对生命本质的透视。因为一切快乐都是由某种渴求得到缓解而产生,而渴求本身是痛苦之因。任何缓解只能起到局部和暂时的作用,无法改变其痛苦本质。就像医生可以治疗疾病,但无法改写有生必有死的结局。

但我们还要看到,认识苦不是为了被动地接受苦,而是为了正视现实,寻求究竟的离苦之道。所以说,这种对苦的认识是直面人生的积极态度,并非逃避现实的消极心态。

人生痛苦是多方面的,如色身的生老病死,及无明、欲望制造的烦恼。此外,还有社会环境带来的痛苦,如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有自然环境带来的痛苦,如天灾人祸、酷暑严寒。从表面看,这些痛苦似乎是外来的,是加载于身心的客观存在。事实上,所有痛苦都根源于内心,都取决于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

如求不得苦,这种苦的程度,就在于我们对这一追求的执著程度。若是志在必得,那么,得不到的痛苦将无比强烈。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轻者导致精神受挫,重者甚而自寻短见。其实,任何追求都有得到和得不到两种可能,只要对此有客观认识,那么,得到固然欣喜,得不到也能坦然面对。怨憎会也是同样,若能以慈悲而不是对立的心看待他人,也就没有什么冤家仇敌了,自然不会有冤家路窄的痛苦。

此外,从个人到社会的一切变故,只要我们能正确面对,都不会因此带来无法承受的痛苦。因为世间是无常的,这种无常是本来如此的现实。只是我们将这种无常误以为常,才会因此感到不幸。所以,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误解而造成,并不在于环境。如果仅仅从环境着手改变,是无法根除痛苦的。

盲目需求和错误依赖

佛法认为,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惑和业。惑就是迷惑,就是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世界,所以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些什么。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才能过日子?对古人来说,电脑、手机和各种家用电器都是闻所未闻的,但生活并不因此缺少什么。但对现代人来说,少了任何一样都会带来诸多不便。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盲目需求以及对需求形成的依赖所造成。

今天的社会,商家都在拼命鼓动消费。对于那些本身就在四处追逐的人,是根本经不起诱惑的。所以当一个新品出现时,立刻会被抓住,由此建立一种需要。一旦习惯这种需要,又会进而形成依赖。对商家来说,市场是可以培养的。这种培养,其实就是在培养人们的需求,以及对这种需求的依赖。

没有某种需求,我们就不会有这一需求无法满足的烦恼。而当需求上升到依赖时,就埋下了心理疾病的隐患。如近年出现的电子游戏依赖症、手机依赖症、电子邮件依赖症等,就是非常典型的病例。在电子游戏没有出现时,世间哪有什么电子游戏依赖症呢?而当人们产生这种需求时,就成为潜在患者了,或者说,成为某种病原体的携带者。

事实上,我们对家庭、感情、事业的需求也会形成依赖,也会带来同样的问题。这种需求越强烈,越执著,发病几率就越高,病情就越严重。这些需求其实都是我们制造的心灵影像。你觉得这是成就,将此设定为目标,然后不断追逐,乐此不疲。一旦目标破灭,就会茫然失措。就像奋力扑向一堵幻觉中的墙,不料却扑了空,重重摔倒在地。所以说,痛苦的根源不在别处,就在于需求以及对需求的依赖。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代更为丰富。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混乱。这种环境中,很容易滋长各种需求,这使现代人活得很累。你要问哪个人苦不苦,多半不会认为苦。因为大家觉得生活条件不错,不愿承认痛苦。事实上,现代人也没有非常深刻的痛苦,因为物质享乐层出不穷,一种渴求得不到满足时,很快可以找到替代品,所以这种渴求尚未达到一定的量就会被转移,而不是在那里不断累积。但人们也因此制造了更多需求。

过去的人,生活所需不过是吃饱穿暖,而现代人却很难满足于简单的温饱。因为他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制造了过多需求,应付这些需求,就足以让人疲于奔命了。这种劳累,甚至已波及孩子。二十年前的孩子,还能有轻松快乐的童年。但在今天,除了日益繁重的学习外,他们还需要用所剩无几的课外时间再去进修英语、绘画、音乐、舞蹈等种种课程。更何况,其中很多人还不是出于兴趣。在这种超负荷劳累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有健康的身心吗?

造业和轮回

现代社会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不健康,普遍活得浮躁而混乱。需求太多,情绪太多,却从未管理。这种状态,就是惑业苦的状态。因为迷惑而产生错误观念,因为错误观念而产生烦恼。这些不良心理的成长过程,就是业的成长过程。

业就是行为,包括思想、语言、身体三种。通常,我们更多是关注表现出来的行为,却忽略了尚未表现的行为。事实上,不论这一行为是否表现出来,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形成内在的心理结果,影响未来的生命走向。

每个人都不一样。长得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性格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这些差别是来自生活方式和心灵轨道的积累。这种积累的发展,就会呈现出相应的生命形态。所以,商人有商人的特征,军人有军人的特征,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特征。

佛教所说的六道,也是生命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形态。比如饿鬼是代表渴求的心理,这种渴求被无限张扬后,就会呈现出饿鬼的生命状态。阿修罗是代表好斗的心理,这种好斗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出阿修罗的生命形态。动物是代表愚痴的心理,除生存本能以外没有更多思考。如果人生仅仅停留于饮食男女,那和动物是没什么差别的。

所以说,轮回不在别处,正是每种心理发展的不同生命形态。其实轮回不难理解,比如你喜欢做什么,追求什么,几乎每天都会重复。在重复过程中,又使这种喜好得到成长,促使我们再去追求。这种重复就是轮回的显现。从起点到终点,再从终点回到起点,周而复始。

这种追求又包含相应的价值观,觉得我要这样活着才充实,才有意义。那么,我们追求的这些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值得去做?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思考,取决于我们的认知。

猜你喜欢

依赖症现代人痛苦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谁痛苦,谁改变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分担痛苦
摆脱依赖症
智珠
痛苦力
你有手机依赖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