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调脂胶囊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40例疗效观察
2010-06-22邓立武
邓立武
(河南鹤壁市朝歌肾病专科(集团)医院,河南 鹤壁 456750)
肾病综合征(nephritic syndrome,NS)简称“肾综”,高脂血症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我院采用复方调脂胶囊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9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脂血症病例均为2005年1月-2008年6月间我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其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最大 39 岁,最小 7.3 岁,平均(20.8±7.5)岁;病程最长4.0 年,最短 0.5 年,平均(2.0±1.7)年;其中肾病综合征Ⅰ型29例,Ⅱ型10例;血清胆固醇(TC)最高12.1 mmol/L,最低 6.6 mmol/L,平均(9.59±2.00)mmol/L;血清甘油三酯(TG)最高6.5 mmol/L,最低2.0 mmol/L,平均(4.02±1.22)mmol/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最高 7.6 mmol/L,最低 3.9 mmol/L,平均(5.80±0.92)mmol/L。治疗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最大 40岁,最小 7岁,平均(21.3±7.9)岁;病程最长 4.2 年,最短 0.6 年,平均(2.0±1.3)年;其中肾病综合征Ⅰ型31例,Ⅱ型9例;TC最高12.4 mmol/L,最低 6.5 mmol/L,平均(9.65±2.07)mmol/L;TG 最高 6.3 mmol/L,最低 2.1 mmol/L,平均(4.18±1.21)mmol/L;LDL-C最高 7.9 mmol/L, 最低 3.8 mmol/L,平均(5.71±0.90)mmol/L。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血清血脂检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和病情分型标准均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7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有严重心血管、肝脏等合并症患者,精神病患者。③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的患者。④血清胆固醇正常患者。⑤除外继发性肾综的情况:如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感染、药物、子痫、肿瘤、毒素及过敏等。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措施治疗:①低盐、低脂、优蛋白饮食,充分热量。②标准激素疗法。③必要时配合环磷酰胺。④对症处理,酌情应用利尿、抗凝、降压、抗感染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调脂胶囊(白术、泽泻、泽兰、草决明、何首乌、绞股蓝、荷叶、虎杖、山楂、生大黄、丹参等),每次 1.5 g,3 次/d,口服。8 w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例的疗效,并检测结果。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进行判断疗效。
3.2 疗效观察
3.2.1 治疗后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2.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表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血脂水平比较 (mmol/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2)P<0.05
?
4 讨 论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损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一个临床证候群。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成人的2/3和儿童的90%肾综均为原发性[3]。高脂血症是肾综常见的并发症,属于继发性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脂质代谢紊乱的结果。早年认为肾综的高脂血症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是否处理,存在争议[4]。近些年来由于认识到高脂血症可促进肾小球局灶性、节段性硬化,而且又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几率,才受到重视[3]。
高脂血症在中医学无明确记载,应属 “痰浊”、“瘀浊”等范畴。中医认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内伤,致脾气虚弱、脾失健运而成。肾综的高脂血症乃由脾肾两亏,脾失健运,转枢失常所致,以脾肾亏虚,脾失健运为本,痰浊瘀滞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5]。复方调脂胶囊方中白术、泽泻、泽兰健脾助运、化痰利湿为君,草决明、何首乌清肝导滞为臣,绞股蓝、荷叶、虎杖、山楂、生大黄、丹参等消积导滞、渗湿泻热、化瘀利血,共为佐使,全方共奏健脾助运、消积导滞、活血降浊之功。适用于痰浊阻遏,气滞血瘀之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药物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同时还有改善血液循环、血流变、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保肝等作用[6]。经观察该方药能有效降低血脂,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提高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58-16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6.
[3]张琳琪,李培旭,郑万善,等.肾脏病诊疗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04-110.
[4]叶任高,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68-70.
[5]刘功国.从脾主运化和转枢谈血脂失调症的治疗[J].新中医,2009,41(6):4.
[6]梅全喜,毕焕新.现代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54-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