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痴呆病人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及护理

2010-06-22贺润莲高晓玲景彩丽王素萍

护理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病人护理

贺润莲,高晓玲,景彩丽,高 莉,王素萍

老年痴呆病人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及护理

贺润莲,高晓玲,景彩丽,高 莉,王素萍

社会支持是指一个人患病的时候,来自家庭,朋友及其他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1],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病人应对疾病和治疗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无论哪种形式的社会支持,均有助于病人维持良好的心身状态[2]。老年痴呆是一种脑部进行性变性所导致的疾病[3],其功能缺陷会随着病情的进展变得越来越明显[4],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的遗传和社会、心理、环境因素有关。尽管药物治疗可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进程,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5]。国外多认为,老年痴呆的发生对于整个社会是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强调全社会参与。本研究通过调查老年痴呆病人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原因并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0月本院老年病科、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痴呆病人100例为观察组,住院时间均≤20 d,入选条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3版(DSM-Ⅲ-R)痴呆诊断标准;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8分~22分;病情稳定,不合并心、肺、肝、肾等躯体疾患;病人对本项研究知情同意;接触尚合作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0月我院体检中心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无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以及急慢性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10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以及医疗付费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以及医疗付费方式等。②肖水源设计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6],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3个维度(10个条目)。第1条至第4条,第8条至第10条,每条只选1项,选择1项、2项、3项、4项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第 5条分 4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 1分~4分。第6条,第 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10个条目计分之和即为社会支持的总分,评分越高,说明病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该量表已在国内广泛使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研究方法 调查员9人,均参与老年痴呆的照顾,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 2人,护士1人,对调查表的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等均经过培训,并掌握。调查者与病人以会见形式进行,为避免影响病人对问题的反映,调查者均使用一套明确的指导语,病人沿着自己方法评估问题的选项或口头回答,由调查者协助完成,如果病人对某个问题条目不能做出选择,记录缺失,平均每例病人采访时间约15 min,采用不记名形式填写后,当场收回,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老年痴呆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老年痴呆病人的一般情况(n=100)

2.2 两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比较(±s) 分

表2 两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比较(±s) 分

组别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总得分观察组 8.11±2.98 19.54±5.60 7.40±1.88 35.03±7.93对照组 9.50±2.27 20.62±4.25 7.41±1.96 37.53±6.35 t值 -3.762 -3.218 -0.172 -3.384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社会支持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客观和/或主观的影响力[7]。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病人恢复健康,反之则损害身心健康。Norbeck[8]认为,社会支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包括配偶、子女、亲属、朋友、同事及医务人员等。它不仅需要外界的提供,还需要个体积极创造条件去主动获取。

3.1 老年痴呆病人所获得的客观支持水平分析 客观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6]。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病人的朋友支持网络规模以“1人或2人”为主占42%,95%的老年痴呆病人是“和家人住在一起”,但遇到急难情况时,在经济和精神上曾经得到的支持来源以“1个或2个为主”,分别占69%和73%,获得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支持的仅占2%,而且还有4%的病人未能获得任何来源的支持。病人的客观支持得分8.11分±2.98分,低于正常水平9.50分±2.27分,说明病人实际所获得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不足。原因可能为: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立老年痴呆病人的医疗护理机构[9]。城市中不足1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各种养老机构接受治疗,多数社区还没有特意发展适用于痴呆病人的服务和关怀设施,不能满足老年痴呆病人的长期需要[10]。其次,老年痴呆病人的看护体系脆弱,家庭是老年痴呆病人的照顾主体[11]。而家庭成员中特别是配偶与病人接触较多,是为病人提供支持的主要资源,在调查中48%有配偶照顾,其年龄均为60岁以上老人,存在自身健康不佳,文化程度不高,对疾病知识匮乏,很难采取正确的应对机制,在这样情况下,痴呆老人常由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护理技术的家庭照顾[12]。另一方面,研究发现[13],部分家属对老年性痴呆这一疾病不重视,并误认为是衰老所致,因而忽略了治疗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导致病人获取客观支持能力不足。

3.2 老年痴呆病人所获得的主观支持水平分析 主观支持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病人的主观支持得分为19.54分±5.60分,低于正常水平20.62分±4.25分。病人的邻居和同事大多稍微关心病人,分别占53%和24%;病人的社会支持网络主要以“1个或2个人”为主,在家庭成员给予的支持中,以子女和配偶给予的全力支持最多,分别占45%和40%。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家人、亲朋好友对其所给予的支持尚未达到令病人满意的程度。原因分析:老年痴呆是一种疾病,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本已发育健全的大脑出现记忆、智能的减退,定向力障碍,分析、判断力减退,情感障碍及姿势、步态改变等,痴呆病人逐渐衰退的过程、改变了他们原有的性格,表情淡漠,知识功能低下,行为异常,使老年痴呆病人与他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的十分困难,逐渐形成社会交往的自我封闭,获取朋友、同事、单位等支持能力减小,导致老年痴呆病人主观支持不足。

3.3 老年痴呆病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分析 社会支持是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14]。本调查显示,老年痴呆病人支持利用度得分7.40分±1.86分,与正常水平7.41分±1.96分不存在差异性。当病人感到烦恼时,主要采取的倾诉方式为“只向关系密切的人诉说”占 39%,“若朋友询问会说”占26%,“主动诉说自己烦恼”仅占18%;对于参加团体活动,有48%的病人仅是偶尔参加,32%病人从不参加,说明病人主动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不足。美国研究认为,60岁以上老年是社会支持的弱势群体,当其步入老年,随着社会网络一半人数的减少,50%老年病人社会交往不密切[15]。正是由于年龄偏大,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社会交往的自我封闭等,影响了病人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16]。

4 护理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严重的智力致残症,不仅自理能力受损,而且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损害,护理学中强调,人是社会的人,人在患病等应激情况下,社会支持系统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促进病人的正性情绪,减少攻击性行为[17]。

4.1 加快发展、完善我国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服务体系 老年痴呆不仅仅是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年痴呆的预防保健工作,投入足够的服务资源,从政策以及财政上对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照顾工作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完善社区老年服务网络,为老年痴呆病人及照顾者提供来访看护和医疗咨询服务,同时应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形成有效的双向转诊运行体系,形成“医院-社区-家庭”的一条龙服务,建立“疾病-预防-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以家庭为主,结合社区、社会机构的护理模式,注重动员全社会人员的参与,形成比较系统护理体系。

4.2 关注老年痴呆病人现有的社会支持网络 由于我国经济欠发达,老年福利体系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绝大多数的痴呆病人只能在家中由亲人照料,家庭是病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张月花等[18]调查发现,75.4%的照顾者缺乏痴呆病人的护理知识技能,93.6%的家属希望与医护人员面对面交谈健康教育知识。因此,护士应加强对病人家属的咨询和教育,指导家庭成员了解病人的疾病特点、心理需求、康复锻炼、及应对方法,同时调动病人的亲戚、邻居、朋友、同事等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病人更多关爱和帮助。

4.3 充分发挥护士在社会支持中的作用 护士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需要专业知识和专家指导时,就迫切需要建立起新的社会关系,以拓展原有的支持网络[19]。作为专业人员的护士被认为是社会支持源泉的仅占14.29%[20],说明护理工作中存在不足。护理人员应在常规医疗支持外,重视心理和社会支持,为病人提供有关疾病和治疗的信息并给了情感上的支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尽可能帮助其争取必要的社会支持和关心,社区和全社会经济支持等,促进疾病和心理的康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痴呆病人已超过600万[21]。预测到2025年将增加至1 009万人[22]。该病已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晚年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公共卫生难题。因此,动员全社会人了解、关爱老年痴呆病人,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通过早发现、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来延缓老年痴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1]Langfo rd CP,Bow sher J,M aloney JP,et al.Socal support:A conceptual analysis[J].J Adv Nurs,1997,25(1):95-100.

[2]李小云,张银萍,郭晓元.社会支持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2):545-57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4.

[4]Anna O,Daniel K,Loura MS.Connecting with a patient who has Alzheiner's disease[J].Nursing,2000,30(8):1.

[5]盛树力.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和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13.

[6]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心理卫生杂志,1999,13(增):127-131.

[7]吴小桃,刘旭峰.社会支持的本质及其测定[J].中国社会医学,1995,58(3):7-11.

[8]Norbeck JS.The use of social support in clinical practice[J].Journal of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Science,1982,20(12):22-28.

[9]汤哲.北京地区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734-736.

[10]黄展丽.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3A):612.

[11]魏会敏,张红杰,胥磊.保定市老年性痴呆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47-848.

[12]潘红英,陈美芬,吴素香,等.癌症病人家属健康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57.

[13]周萍,魏群.老年痴呆病人的居家护理[J].家庭护士,2008,6(4B):1026-1027.

[14]Sallace IG,Levina HB.Assessing social support:The socal support questionai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44(1):22.

[15]Wallace DJ,Haha BH.Lupus erg thematosus[M].Baltimo re:Willians Wilkins,1997:627.

[16]Covenirg WL,Gillespie NA,Heath AC,et al.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in a large community sample aye and sex differences[J].Soc Psy 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d,2004,39:625-636.

[17]刘英,武明.社会支持在老年痴呆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24(6):475.

[18]张月花,卢小萍,徐永能,等.老年痴呆症病人家庭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3,18(7):542-543.

[19]Sheldon C,Lynn Gu,Benjamin HG.Social support measurement and interven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195.

[20]Gulik EE.Social support among person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J].Research in Nursing&Health,1994,17:195.

[21]王鲁宁.关注老年痴呆病人的照料者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69-71.

[22]王漫红.老年痴呆病人照顾体系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0,6(2):69-71.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social support of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and nursing of them

He Runlian,Gao Xiaoling,Jing Caili,et al(Central Hospital of Taiyuan City,Shanxi 030009 China)

1009-6493(2010)1C-0233-03

R473.5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03.029

贺润莲(1966—),女,山西省太原人,副主任护师,从事老年护理研究,工作单位:030009,太原市中心医院;高晓玲、景彩丽、高莉工作单位:030009,太原市中心医院;王素萍工作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

2009-07-20)

(本文编辑 吕佩)

猜你喜欢

病人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谁是病人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病人膏育
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NT-proBNP、MMP-9、MPO的影响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