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汽车拆装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0-06-22吴海荣包春江陈峥峰徐炳熙

装备制造技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考核理论汽车

吴海荣,包春江,陈峥峰,徐炳熙

(1.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山东聊城252000)

《汽车拆装实习》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环节,可使学生在学习了《汽车构造》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对汽车整车、各总成、各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连接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拆装的实践能力。学生这门课程学习得好坏,将直接影响《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维修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强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课课时大大压缩的前提下,需对《汽车拆装实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汽车拆装实习》教学是在完成《汽车构造》理论内容后,在学期末集中进行的。通过数年的实践,发现这样做必然存在以下弊端:

(1)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脱钩。《汽车拆装实习》在理论内容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必然会使汽车结构的理论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脱钩,特别是易使学生不能将理论内容及时地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学生理论内容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兴趣,使《汽车构造》理论内容的学习能动性下降,学习效率降低。

(2)实习效果差。在学期末集中两周时间进行《汽车拆装实习》,一是集中时间太长,学生往往新鲜四五天后容易出现厌烦情绪,致使实习后期学生学习激情不高涨;二是集中进行实习,会使学生每天都需要深化理解和掌握许多内容,多数学生都会由于连续每天需要“消化”的内容太多,使实习达不到最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个别学生由于“吃不消”而产生应付实习的现象。以上两方面,均会降低学生实习的兴趣和能动性,从而影响实习效果。

(3)实习设备和实习场所紧张。由于《汽车拆装实习》是在多专业开设,所以为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同一学院同一年级不同专业的《汽车拆装实习》一般安排在同一学期进行,这样就会经常出现约200名学生同时进行实习的情况,这就需要更多的实习设备和更大的实习场所来满足实习的需要,因此,会形成学院实习设备和实习场所紧张的局面。

2 教学改革的措施

《汽车拆装实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但会降低学生对汽车结构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所以,针对这些不足,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对《汽车拆装实习》做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1 “1+1”的教学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汽车构造》理论内容的学习效率,改善《汽车拆装实习》的实习效果,我们在实习时间安排和实习内容方面,采取了“分散实习一周”与“集中实习一周”相结合的“1+1”教学模式。

(1)实习时间安排。改革后的《汽车拆装实习》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与传统的相比,进行了一定调整。将原来的“先理论后实习”的学期末集中安排,调整为“先理论后实习”与“先实习后理论”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即改革后的《汽车拆装实习》采取了“分散实习一周”与“集中实习一周”相结合的“1+1”教学模式。其中“分散实习一周”是指自《汽车构造》课程开始的第二周开始,每个教学班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汽车拆装实习》;“集中实习一周”是指《汽车构造》课程结束后在学期末集中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汽车拆装实习》。

(2)实习内容安排。为配合“1+1”教学模式的实施,真正做到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实行“先理论后实习”与“先实习后理论”两种教学方法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容易将知识在短时间尽快掌握、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实习得到进一步理解和强化,特将实习内容做了相应调整。采取了“汽车结构的各大机构、系统或总成”和“汽车整车、发动机整体、底盘各大系统”相结合的“1+1”模式。

其中“分散实习一周”的实习项目,主要针对汽车结构的各大机构、系统或总成(详见表1),且时间安排与《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内容同步,使《汽车拆装实习》进行时,既可对上——《汽车构造》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又可对下——《汽车构造》课堂涉及内容,通过结构观察等实习环节,先进行感性认识,使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及时紧密结合。

“集中实习一周”的实习项目安排,主要针对汽车整车、发动机整体、底盘各大系统来进行(详见表2),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汽车整体的认识。另外,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汽车整车装配过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特别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到汽车制造企业(如中通客车集团、时风集团)参观汽车安装流水线,使学生亲眼看到汽车的安装过程,感受现代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对未来就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表1 分散一周拆装实习项目安排

表2 集中一周拆装实习项目安排

2.2 “2+1+1”指导教师安排模式

由于汽车是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结构复杂的交通工具,虽然它们的基本结构基本相同,都是由发动机、底盘、电气与电子设备和车身组成,但不同汽车的总体结构,又可以有较大的差异,而在《汽车构造》理论课堂中,主要学习发动机和底盘两大部分,其余两部分则在下一学期开设的后续课程中学习,这就给汽车拆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在汽车拆装实习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为顺利完成《汽车拆装实习》的任务,同时也便于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在指导老师的安排上,我们采取了“2+1+1”模式,即实习指导教师中有本学期讲授《汽车构造》课程的老师2名,下学期讲授《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课程的老师1名,另外再增加汽车检测维修方面的老师1名,要求这些实习指导老师理论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汽车拆装实习》,从汽车结构的各个方面,对汽车有一个更全面的掌握。

2.3 实习过程的“四步”教学方法

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采取“四步”教学方法。

(1)第一步,每一实习项目开始前三天,发给学生实习大纲,内容涉及:实习目的和要求、实习教具和工具、实习内容、实习重难点、实习步骤和实习注意事项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在拆装实习前,对本实习项目有一个总体认识,并找出重点、难点所在。

(2)第二步,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指导教师采取边操作示范、边讲授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以观察为主,结合指导教师适当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拆装要领,分析各系统、总成、部件的构造、工作过程、调整方法等。这样可以杜绝由于学生硬拆硬卸而造成零部件的损坏。

(3)第三步,学生分小组独立拆装,并利用移动多媒体播放实习录像,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在拆装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观看录像或请教老师;指导教师及时发现拆装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指导,保证全体实习学生都能掌握汽车拆装的基本知识。

(4)第四步,实习项目小节,布置下次内容。每次实习项目结束时,指导老师都要对本次拆装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及以后的注意事项,同时针对实物布置下次实习项目和《汽车构造》理论授课内容,以便学生预习。

2.4 现场考核方式

现场考核是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检验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有效方式之一。改革后的《汽车拆装实习》现场考核方式,弥补了以往以一次考核成绩即定现场考核成绩的不足,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改革。

(1)从考核内容上,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且以实践为主”的方式。这样突出了《汽车拆装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特点。其中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功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实物拆装、间隙调整等。

(2)从时间上,采用“平时现场考核”与最后“集中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如表1和表2所示。在“平时现场考核”中,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各总成或零部件的功用、结构、工作原理、拆装和调整等;而在最后“集中现场考核”中,考核内容主要从汽车整体、发动机和底盘的各系统上进行。

(3)从考核目的上,“平时现场考核”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所以平时现场考核往往需要和现场指导结合。而且平时现场考核,每名学生至少要有五次,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次数会多些。“集中现场考核”主要是检查学生整个汽车拆装实习阶段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所以,每名学生一般只有一次考核机会,但对个别掌握较差的学生可增加考核机会。

(4)从考核成绩评定上,现场考核成绩为“平时现场考核”与“集中现场考核”两项成绩之和,其中“平时现场考核”成绩取所有次数“平时现场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2.5 实习总结

为巩固《汽车拆装实习》每项实习项目的实习效果,在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都要求学生根据实习要求看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指导大纲,整理该实习项目的实习总结,并将总结撰写在学院统一下发的实习报告本上,重点写清实习目的、内容及拆装步骤或要领等,待《汽车拆装实习》结束时,再将该报告本提交学院。该实习报告的撰写情况作为综合评定《汽车拆装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为调动学生《汽车拆装实习》的积极性,改革后的《汽车拆装实习》实习总结,除含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外,在最后实习总结中增加了一项学生拆装实习竞赛。即选拔12名汽车拆装比较优秀的学生,每2名学生组成一组,同时拆装发动机整体或底盘某系统进行竞赛。竞赛情况可作为“集中现场考核”成绩的参考。

2.6 成绩评定

为了培养及规范学生良好的实习习惯,检查汽车拆装实习的总体效果,我们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等,对实习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实习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和现场考核情况各占40%,班组评定和考勤情况各占10%。

3 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改革后的《汽车拆装实习》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汽车构造》的理论学习和《汽车拆装实习》的能动性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对学生将来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张朝山.汽车拆装与调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吴海荣.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A].大学的管理与质量[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3]包春江.“汽车构造”课程教学改革做法与体会[A].大学的管理与质量[C].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考核理论汽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汽车的“出卖”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