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猫与哪狗个更强?

2010-06-22编译张守忠

大自然探索 2010年7期
关键词:克勒斯宠物主人

编译 张守忠

全世界凡是喜欢养宠物的人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阵营:喜狗者和喜猫者。每个阵营的人都坚信他们的宠物是最棒的。直到10年前,几乎还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能将两种宠物一分高低。那时,动物行为专家对狗更感兴趣,进行了一系列具有独创精神的试验,以测试狗的潜能和认知能力。最近,科学家们开始对猫进行相同试验。两种宠物现在是否到了可以一决雌雄的时候了呢?

用科学办法解决这种争议显然存在诸多弊端,每个豢养宠物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自有特长和癖好,而科学家在试图界定某种动物的品质时一般是观察它们的整体特点和普遍倾向。因此,将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放在一起比较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有人可能认为这样做注定要失败,但是科学家们却迎难而上,挑战这一难题。他们分别在11个方面对狗和猫进行了优劣对比。他们采用超出一方全赢制办法让两种动物参赛,在大部分类项中获胜的一方将赢得比赛。

1 脑容量

在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方面,猫远胜于狗。

狗的脑容量平均为64克,比猫的要大得多,猫的脑容量只有区区25克,但狗的平均体重要比猫重很多。如果不是单纯比较绝对数,而是按身体比例比较脑容量,那么猫则稍稍胜出。但通常情况下,与形体较大的动物相比,形体较小的动物的脑容量相对于其身体,所占比例一般要略大一些。这就意味着猫的脑容量只不过恰好符合其身体比例罢了,而按照这一比例原则,狗实际上稍占上风。

如果单单比较脑容量,我们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脑容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智商测量办法。事实上,如果你想评定某种动物的聪明程度,最好去观察它的行为,而不是只着眼于它的脑容量。有一个能更准确衡量大脑聪明程度的测量办法,这就是看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脑皮层神经元数量。在这方面猫远胜于狗,猫的脑皮层神经元数量为3亿个,而狗只有1.6亿个。

胜方:猫

比分:猫1∶狗0

2 驯化史

猫和狗都是人类最喜欢的宠物。

许多科研小组比对了狗与灰狼(狗的最近近亲)的DNA结构,试图确定狗的驯化时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罗伯特·韦恩研究小组于1997年第一次进行了这方面研究,提出狗起源于13.5万年前的观点。从那以后,狗的整个基因序列都可被排列出来。但韦恩现在认为他测定的年代可能有些过早,于是他结合有关考古发现,最后确定狗起源于3.1万年前,因为此时狗与狼的DNA呈现明显分化。尽管如此,他仍然怀疑狗的驯化时间至少开始于5万年前。

而其他DNA研究表明,狗的驯化时间可能更晚。最近一次基因分析由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技术学院的彼得·萨沃莱恩教授主持,研究结果显示,狗起源于1.6万年前。研究报告还指出,狗起源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并推测第一只被驯化的狗不是作为工作犬使用,而是作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有关猫的驯化时间同样模糊不清。从古埃及的墓葬和象形文字搜集来的证据表明,猫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前就已广泛进入人们的家庭。然而,猫成为人们的宠物可能还要更晚一些。我们的祖先自从开始农业种植后,他们的谷仓就成为老鼠经常光顾的地方,于是猫就被人们引入家庭。2007年,科学家们比对了家猫与野猫的DNA,证明家猫起源于地中海以东的肥沃月湾地区,这里曾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猫似乎在人类文明早期阶段就溜进了人类家庭,证据来自9500年前一个塞浦路斯人的墓地旁边埋葬的一只猫。尽管如此,与狗先生相比,猫先生仍属于新来者。

胜方:狗

比分:猫1∶狗1

3 亲和力

狗和主人之间的亲和程度非常类似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狗和主人之间的亲和程度非常类似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处在陌生环境里的婴儿往往会显现出以下行为特点:当母亲在旁边时,他敢于、也乐于探索周围环境;当母亲离开后,他变得非常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的眼睛只盯着母亲看。狗用同样办法探索陌生环境。那么,猫会怎样表现呢?

匈牙利布达佩斯罗兰大学的亚当·米克勒斯领导的研究小组一直在用狗做这方面的试验,后来他们改用猫。然而,由于猫大都不愿离开自己的领地,试验结果并不理想。米克勒斯推测猫对主人的依赖度与狗非常相似。

大部分豢养宠物的人都承认猫喜欢独来独往。进化造就了猫的这种特性。就其本性而言,猫属于独居动物。狗则不然,它们起源于群居动物,天性喜欢结群,驯化过程改变了它们的这种本能。如果让一只四个月大的小狗做出选择,它更愿意选择人类而不是其他的狗作同伴。它们似乎天生就喜欢我们人类。

胜方:狗

比分:猫1∶狗2

4 受欢迎度

一种动物是否受欢迎最终取决于有多少人豢养它们。在这方面猫显然占优势。虽然很难获得全世界的统计数字,但近来的研究显示,在10个最喜欢养猫的国家中差不多有2.04亿只猫,而在10个最喜欢养狗的国家中狗的总数不到1.73亿只。

胜方:猫

比分:猫2∶狗2

5 理解力

狗能通过眼神与人交流,也能通过人的手势找到人要它找的东西。

里克是一只著名的博德牧羊犬,能理解200多个单词,它无疑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即使是非常愚笨的狗往往也能识别很多指令和要求,并能对这些指令做出反应。然而,词语并非是狗与人交流的唯一渠道。

狗能根据人类的手势如伸手指和点头找到食物。这样说你可能不以为然,但就连智商极高的黑猩猩也做不到这一点。狗还能通过眼神与人类交流,唤起主人对某物的注意,狼一般做不到这一点。根据哥伦比亚大学亚历山德拉·霍洛维兹对动物认知能力的研究,狗好像特别喜欢通过查看我们的面部表情获得信息、恢复信心和得到指示。

然而,霍洛维兹给那些一味高估狗的理解力的人提出了警告。她的试验揭示,狗的“内疚表情”实际上并非意味着它们知道自己犯了错,而只是对叱责的一种简单反应。

米克勒斯认为,猫的认知能力与狗相仿,在行为方式上也与狗相似。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猫不像狗那样顺从,因而很难让它们执行命令。尽管如此,米克勒斯研究小组仍然发现,猫能像狗那样根据人的指示手势找到食物。但是,如果将食物藏起来,无法寻到,狗更可能通过交换眼神来乞求主人的帮助,而猫则尽最大努力自己去找,尽管可能徒劳无功。如果考虑到狗不同寻常的词汇能力和乐于帮主人做事等长处,公正地说,狗在这方面超过了猫。

胜方:狗

比分:猫2∶狗3

6 解决问题的能力

狗与主人的亲密关系可能制约了它们才智的发挥。它们更愿意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猫无法理解弦论”这一大字标题出现在2008年年初的许多报纸上。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如果你给一只猫两根绳子,其中一根的一头系着少许食物,让它在这两根绳子之间进行选择,它往往不能扯动那根系着食物的绳子。在这之前,狗同样没有通过这样的测试。

此外,无论狗还是猫都无法通过象征性线索找到隐藏的食物。换言之,它们无法理解图形提示。从积极方面看,狗和猫都能出色地完成寻找隐藏在不同地点的食物的任务,尽管它们采取的策略稍有不同,它们对经过的地点顺序选择合理且高效。

科学家对猫解决问题的能力知之不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厌其烦地测试狗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结果不敢恭维。事实上,人们一直认为,狗与它们的狼表兄相比属于“劣等生”,狗的大脑要比狼小1/3。一项标准研究证明,狼仅仅通过观察另一只狼的开门动作,就可学会打开一扇装有复杂门闩的门,而狗即使长年累月地天天看见门开门闭也无法打开装有挂钩的门。

米克勒斯怀疑,狗与主人的亲密关系可能制约了它们现有才智的发挥。狗与主人的关系越密切,就越有可能放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行动上更加依赖主人。

在对狗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后,米克勒斯的猜测最终得到了证实。试验中,狗必须拽动从铁丝网下面伸出来的一个塑料盘把手才能拿到些许食物。试验结果显示,与主人关系越密切的狗的成功率越低。但是,如果能得到主人的及时鼓励,其成功率就会有明显提高。科学家给出的最后结论是,狗并非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它们更愿意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看一下导盲犬,狗的这种特点便显露无疑。狗在与盲人的合作过程中往往将自己看作是一个下等伙伴。但是,当它们必须独立解决其主人无法掌控的问题时,它们的潜能便得到了释放。

胜方:狗

比分:猫2∶狗4

7 叫声

猫的低吟浅唱可能隐藏着鬼把戏,它们利用这种诡计哄骗我们人类。

哺乳动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这意味着所有哺乳动物的发声拥有相同的意义。比如,哺乳动物都能发出带有上扬或迅速颤动音调的猛烈声响,用来引起注意或显示觉醒、动机和意愿。无论猫还是狗都利用这种哺乳动物的相互了解的方式与人类进行声音互动。通过分析猫的叫声,科学家发现,它们的声波图中包含有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成分。但是猫的发声系统受到很大限制,它们的叫声大都比较怪异,通常情况下,只有它们的主人才能理解其含义。

狗的发声则要灵活得多。它们的吠叫声在音长、音幅、音调、音频和音色上变化多端。狗利用其超强的发音能力能在不同情况下发出各具特色的吠叫声,即便是从未养过狗的人也能从中分辨出其含义:孤独的、愤怒的、幸福的。米克勒斯指出,其他犬科动物包括狼在内都很少吠叫。他认为,狗在驯化过程中可能逐渐进化出复杂的发音系统,尤其是在与人类交流方面。

然而,复杂并不能代表一切。只要喜欢自己的宠物,无论是“汪汪”声还是“喵喵”声都会令你感到不安。在引起主人注意方面,猫似乎发明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2008年年初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猫的低吟浅唱可能隐藏着鬼把戏,它们利用这种诡计哄骗我们人类。通过将急促的高频喵呜声嵌入咕噜声中,猫能发出一种可唤起我们爱抚情绪的叫声。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克伦·麦康姆分析了猫的乞求呜噜声,他发现,猫的这些叫声在作用机制上与婴儿的哭声非常相似,两者的频率范围非常接近。这应了一句俗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胜方:猫

比分:猫3∶狗4

8 驯化度

狗经过进化,已融入人类家庭,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

狗容易驯养,因为我们选出来的品种都是容易驯化的。狗经过进化已融入人类家庭,能满足我们的各种需要,它们发现学习和遵从我们的规则并不难。它们尤其擅长于执行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需要合作和分享信息的认知任务。

其他动物如黑猩猩和海豚通过竞争性仿效进行学习——观察另一个体如何完成一项工作,然后努力去达到同样效果。而狗在学习时采取与人类婴儿相同的方法。这个学习过程具有隐性教学的特点。狗留意眼神接触、手势和声音等信息线索,然后直接模仿主人的动作。

培训一只狗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行为训练。我们通过给狗少许食物鼓励其做出我们需要的行为。利用食物奖励猫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猫能对刺激物做出反应,同时得到强化训练。但是,由于没有人用猫做过这样的训练测试,因此我们不了解它们的能力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米勒克斯认为,虽然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一点,但猫或许能达到与狗相同的结果。

此外,即便没有明确的指示,狗也能本能地学会家庭行为规则。根据著名动物行为专家马克·贝考夫的研究结果,狗是通过玩耍游戏学到的。他认为,玩耍游戏的作用就是发展出一种初步道德感,与主人的这种互动使得狗可以检验其行为在家庭环境中被允许的极限。

胜方:狗

比分:猫3∶狗5

9 超感觉

猫的眼睛擅长捕捉低光,是著名的“夜行杀手”。

无论对于猫还是狗,嗅觉、视觉和听觉都是最重要的感觉。人类为了自己不同的喜好和用途选育出数不清的狗种,各种狗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觉特长,它们超过更原始一些的猫似乎应是顺理成章的事,它们也的确显示出某些超强的能力。比如,人类的嗅觉感受器只有区区500万个,一种大侦探犬的鼻子含有3亿个嗅觉感受器,其嗅感超过人类1亿多倍。

狗鼻子以嗅觉灵敏著称于世,但猫鼻子也并不迟钝。事实上,由于狗的种类千差万别,就平均水平来说,猫反而要稍高一些,猫的嗅觉感受器平均为2亿个,超过了狗的平均水平。

单就视觉灵敏度来看,无论是狗还是猫都赶不上我们人类,但猫和狗的祖先都是“夜行杀手”,这使得它们具有某些非常独特的视觉能力。猫和狗的闪融率都高于我们人类,这意味着它们视网膜上的细胞每秒快照速度超过了人类,这也使得它们对运动物体有着超强的敏感度。究其原因,它们眼睛里的杆状细胞数量远远超过了圆锥细胞数量,这也是它们的色视觉较差的原因所在。从积极方面来看,杆状细胞尤擅长于捕捉低光。猫在这方面又占了先手,因为猫能看见的最低极限光强是我们人类的1/6,而狗则是我们的1/5。

如果再加上听觉,猫则更是占尽先机。它们的听力范围为45~64000赫兹,远比狗要宽得多,狗的听力范围在67~45000赫兹之间。

胜方:猫

比分:猫4∶狗5

10 生态占用

猫的生态占用比狗要少些。

猫喜欢吃野生动物,仅在英国,猫每年就要捕杀1.88亿只野生动物。狗也并非善类。据认为,狗要为珍稀欧洲夜莺种群数量的下降负责,它们破坏了地栖鸟的生活环境,仅仅由于它们的存在就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猫和狗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并非半斤八两,而是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它们对生态的消耗上。一只中等身材的狗占用的生态足迹(维持食物供养所要求的土地面积)每年为0.84公顷,在这样一个面积区域内可以跑开两辆越野车而绰绰有余。即使像吉娃娃这样的玩具狗,一年的生态足迹至少也需要0.28公顷。而猫每年的平均生态足迹只有0.15公顷,明显比狗要仁慈得多。

胜方:猫

比分:猫5∶狗5

11 功用

狗能狩猎、放牧、担当警卫。

狗能狩猎、放牧、担当警卫。它们能嗅出毒品、炸弹,甚至鲸鱼粪便的味道;它们能为盲人和聋哑人引路、参加运动比赛、拉雪橇、寻找被埋人员、帮助儿童学习,甚或还能预报地震。猫则是灭鼠能手。

或许这样的对比有失公正,毕竟我们喜爱自己的宠物还有其他原因。猫漂亮、柔和,有证据显示,猫主人经常抚摸它们可以减轻压力。当然,狗也是一种很好的减压动物,豢养一只狗可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含量。此外,狗还能为我们带来其他方面的健康好处。遛狗是狗主人每天必做的一项家务,但它能带给主人以丰厚的回报,遛狗既可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又能增进与其他遛狗人的社会交流机会。

胜方:狗

比分:猫5∶狗6

猜你喜欢

克勒斯宠物主人
赫拉克勒斯,大力神的苦差事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弓的主人
意志顽强 气概豪迈
抬起脚来
主人
养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