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恢复效果的评价

2010-06-21宋启亮董希斌秦世立

森林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迹地火烧灌木

宋启亮,董希斌*,李 勇,秦世立

(1.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大兴安岭林管局,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23)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一种普遍的干扰,干扰被认为是生态系统的正常行为,是群落发展的驱动力[1],干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非常紧密,也非常复杂[2,3],在危害森林的诸因子中火灾是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灾害,每次大火都直接地危及立木、土壤甚至于微生物和野生动物[4,5]。直到20世纪初期,林学家和生态学家开始关注自然火干扰对森林演替的作用与影响。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生态学界一直认为火是破坏生态系统,导致群落逆行演替的非自然因子[6]。20世纪末,人们逐渐意识到自然火干扰在森林中的普遍性[7],在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上也具有重要性[8],自然火干扰在森林植被中的研究逐渐推广开来[9]。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是我国重要林区也是火多发区[10],火干扰是该区生态系统的重要因子,对该区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关该区生物多样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不足。

在最近十几年中,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与发现。国内许多学者总结了大量植被恢复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推动和完善了我国对林火迹地植被恢复的研究[11-15]。国外在这方面研究更早,Grogan P,Lloret F等人研究了林火对其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16,17];Borchert M,Rieske L K等对火烧迹地一些物种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18,19];Turner M G 研究了火后环境因子对演替的影响[20,21];Dix 曾采用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22],但这一方法耗时耗资。为了缩短研究演替的周期,在可忽略不同的微环境和不同的生态历史为前提的条件下,火烧迹地植被动态通常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23-26]。本文即采用该种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的森林自然恢复过程,通过树种更新状况、物种多样性的分析,得出各类重要的数据,对该地区的森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该地区的人工促进更新措施的开展。

1 研究区域概况与调查方法

1.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黑龙江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新林林业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东北坡。地理坐标为东经123°41'至 125°25',北纬 51°20'至 52°10',南北长约108 km,东西宽约103 km。该林业局河流属于黑龙江流域,呼玛河水系。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山陵连绵起伏,河流纵横,森林密布,海拔相对较高,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冬季寒冷而漫长,春、秋两季日较差大,且风力较大。新林林业局年平均气温为-2.6℃,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46.9℃。年降水量为513.9 mm,且分布不均,主要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全年冻结期约为7个月,结冰一般在9月下旬,终冻在4月中下旬,而且不稳定。8月下旬开始出现初霜,无霜期平均为90 d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35.7 h,日照百分率为51%~56﹪。由于山脉障碍和森林密布,风速较小,年平均风速一般为2~3 m/s,4~5月份平均为3 m/s,大风日数在10 d左右,主要集中在5月份。

1.2 调查取样方法

针对不同森林火烧恢复时期,在宏图林场选择1987年火烧、2003年火烧和2008年火烧 (均为重度火烧)3个生物多样性恢复调查区。每个调查区设置5个样地,并取样地的均值进行各调查区恢复效果研究。样地面积为20 m×20 m。按高度 (h)将林分分为乔木层 (h>5 m)、灌木层 (5 m≥h≥0.5 m)和草本层 (h<0.5 m)。在样方中针对乔木进行每木调查,测量乔木的种类、株数、高度、胸径;在样方的四个角及中心设置5个大小为2 m×2 m的灌木样方,调查灌木的种类和盖度;在5个灌木样方的中心各设置大小1 m×1 m的草本样方,进行植物的种类和盖度的调查,盖度指植物地上部份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方面积之比的百分数,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各调查区植物调查结果Tab.1 The survey results of vegetations in ev ery investigated area

2 研究方法

物种多样性的计算包括:

(1)物种丰富度。Gleason(1922)指数D为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2)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为

式中:pi=ni/N,代表第i个物种的相对多度;ni为种i的个体数;N为所在群落的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

(3)均匀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

式中:S为样方中物种数。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依据表1调查数据,运用公式 (1)~(3)计算得各调查区乔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见表2。

表2 乔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Tab.2 Biodiversity index of arbor layers

由表2可见,各调查区乔木层植物种类较少,只有少数几种植物如兴安落叶松 (Dahurian larch)、白桦 (Birch)、山杨 (Populus)等。调查区Ⅱ (2003火烧)的物种丰富度指数0.65是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达0.69,均匀度指数为0.99,物种分布较均匀,主要有兴安落叶松、山杨、白桦等;调查区Ⅰ (1987年火烧),物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调查区Ⅲ (2008年火烧)没有乔木层树种,多样性指数最低。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呈波动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在火烧迹地恢复初期,白桦、山杨等喜光速生树种迅速占领火烧严重和空旷迹地的地方,逐渐弥补了火烧迹地内的斑块,使得多样性指数升高,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的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将进行自然更新,从而遏制了白桦、山杨等速生喜光树种的生长与发育,上层落叶松逐渐取代白桦成为优势树种,乔木层多样性指数随之降低,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火烧迹地内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变化将基本保持平稳状态。

3.2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依据表1调查数据,运用公式 (1)~(3)计算得各调查区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见表3。

表3 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Tab.3 Biodiversity index of shrub layers

由表3可见,调查区Ⅱ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达到了0.87,多样性指数为0.73。其他调查区灌木层生物多样性指数依次大小是调查区Ⅰ、调查区Ⅲ。火烧迹地恢复初期灌木层出现了喜光植物,随着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使得灌木层中出现了喜阴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上升,火烧后22a由于上层乔木的树冠恢复,郁闭度开始增加,对于喜光的灌木层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而喜阴的灌木层植物占优势,此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则降低了。林下灌木层植物主要包括刺玫果 (Thorm rose fruit)、柳叶绣线菊 (Lancet spiraea)、山高粱 (Mountain sorghum)、水杨梅(Water bayberry)、杜香 (Ledum)、蓝莓 (Blueberry)和兴安杜鹃 (Rhododendron dauricum)。

3.3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

依据表1调查数据,运用公式 (1)~(3)计算得各调查区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见表4。

表4 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Tab.4 Biodiversity index of herb layers

由表4可见,调查区Ⅱ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达到2.39,多样性指数为1.29,均匀度指数是0.54。其他调查区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指数依次是调查区Ⅰ、调查区Ⅲ。由于火烧使林分郁闭度降低,林下的可见光增加,而且火烧之后土壤裸露,尤其适合于喜阳性植物的生长,所以火烧后1 a,火烧迹地上生长起大量的喜阳性草本层植物,随着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林内各层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喜阴性植物逐渐出现在火烧迹地内,在火烧后6 a多样性指数大幅增加,随火后恢复时间的继续推移,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火烧后22 a出现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于上层乔木的树冠恢复,林分郁闭度增加,使林内喜光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阻碍,喜光植物种的减少使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林下草本植物主要有蚊子草 (Mosquito grass)、老山芹 (Old wild celery)、山尖子 (Mountain tops)、唐松草 (Thalictrum grass)、蕨 (Pteridium)、野豌豆 (Wild pea)、苔草 (Carex)、刺玫果(Thorm rose fruit)、小叶樟 (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水杨梅 (Water bayberry)、蒿柳 (Wormwood willow)、反顾马先蒿 (Retrospection pedicularis)和二叶舞鹤草 (Futaba maizuru grass)。

3.4 各调查区物种多样性恢复主成分分析

为从整体研究不同森林类型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具体效果,以各调查区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为基础,选用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计算各调查区的综合得分。主成分特征值见表5。

表5 特征值解释Tab.5 Explaination of eigenvalues

由表5可知,前两个公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且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84.12%。前两个主成分累计解释率达99.02%,因此能够充分描述各调查区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

由表6可以看出灌木层H'在第二公因子 (F2)上有很大载荷,定义F2为灌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因子,乔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第一公因子(F1)上有很大载荷,F1定义为乔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因子,两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各调查区的生物多样性恢复情况,单独一个公因子不能反映某一调查区的恢复情况,按各公因子对应的贡献率为权数计算:

式中:F为综合得分;λ1为第一主成分贡献率;λ2为第二主成分贡献率;S1为第一主成分因子得分;S2为第二主成分因子得分。

表6 因子载荷表Tab.6 Table of factor loading

按照公式 (4),依据各因子得分计算各调查区多样性恢复情况综合得分,见表7,调查区Ⅱ综合得分最高,调查区Ⅰ次之,调查区Ⅲ最低。说明火烧迹地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往复波动,火烧后1a物种多样性恢复效果较差,火烧后6a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火烧后22a物种多样性指数降低,物种多样性变化将基本保持稳定状态。

表7 各示范区综合得分Tab.7 Composite score of all demonstration areas

4 结论

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综合研究不同火烧恢复时期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通过对3个不同火烧恢复时期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火烧迹地各层物种数随火烧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乔木层与灌木层的变化不是很明显,而草本层变化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数将逐渐降低。

(2)各层的物种多样性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先增加后减少,之后逐渐处于平稳。

(3)各层的物种均匀度随火后恢复时间的推移也是先增加后下降,之后逐渐处于平稳,其中波动变化最大的是灌木层,说明火干扰对灌木层空间分布影响较大。

通过对火烧迹地不同火烧年限下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在火后恢复初期群落结构比较简单,落叶松在火后恢复初期,由于受种源和传播途径限制,天然更新缓慢,大约经过22 a时间,兴安落叶松将恢复其乔木层优势树种的地位。群落结构在火后恢复中期呈现多样性,但是在大约火后22 a,灌木层与草本层将逐渐被耐阴性物种占据,种间关系日趋稳定,出现了部分新的后期种,群落结构将逐渐稳定。

[1]陈利顶,傅伯杰.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意义[J].生态学报,2000,20(4):581-586.

[2]邱 扬.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 [J].生态学杂志,1998,17(1):54-60.

[3]罗菊春,王庆锁,牟长城,等.干扰对自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1997,33(6):498-503.

[4]关百钧,魏宝麟.世界林业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60-172.

[5]舒立福,田晓瑞.国外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及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28-35.

[6]Kimmins J P.Forest Ecology[M].New York:Mae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a division of Macmillan,Ine,1987.

[7]Spurr S H,Bames B V.Forest Ecology[M].NewYork:John Wiley&Sons,Ine,1980.

[8]Oliver C D,Larson B C.Forest stand dynamics[M].New York:McGraw - Hill,Ine,1990.

[9]Uemura S.Effects of fire on the vegetation of Siberian taiga Predominated by Larex dahuriea [J].Can J For Res,1990(20):547-553.

[10]徐华成,李湛东,邱 扬.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历史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2,17(4):337-343.

[11]孔繁花,李秀珍,王绪高,等.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3,22(2):60-64.

[12]段建田,魏世强,于萍萍,等.林火迹地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82-184.

[13]王明玉,任云卯,李 涛,等.火烧迹地更新与恢复研究进展 [J].世界林业研究,2008,21(6):49-53.

[14]王绪高,李秀珍,孔繁花,等.大兴安岭北坡火烧迹地自然与人工干预下的植被恢复模式初探[J].生态学杂志,2003,22(5):30-34.

[15]罗菊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6):10-107.

[16]Grogan P,Bruns T D,Chapin F S.Fire effects on ecosystem nitrogen cycling in a Californian bishop pine forest[J].Oecologia,2000,122(4):537-544.

[17]Lloret F,Calvo E,Pons X,et al.Wildfire and landscape dynamics in the Eastern Iberian Peninsula [J].Landscape Ecol.2002(17):745-759.

[18]Borchert M,Johnson M,Schreiner D,et al.Early post fire seed dispersal,seed establishment and seed mortality of Pinus coulteri(D.Don)in central coastal California USA [J].Plant Ecol,2003(168):207-220.

[19]Rieske L K.Wildfire alters oak growth,foliar chemistry and herbiviry[J].For Ecol Man,2002(168):91-99.

[20]Turner M G,Romme W H,Reed RA,et al.Post- fire aspen seedling recruitment across Yellowstone(USA)Landscape [J].Landscape Ecol,2003(18):127 -140.

[21]Turner M G,Romme W H,Gardner R H,et al.Effects of fire size and pattern on early Succession i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J].Ecol Monogr,1997,4(67):411 -433.

[22]Dix R L,Swan J M A.The roles of disturbance and sueeession in upland forest at Candle Lake Saskatehe wan[J].Canadian Joumal of Botany,1971(49):657-676.

[23]马雪华.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方法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4]张正雄,图新年,郑世群,等.皆伐前后尾叶桉人工林林地植被组成的变化[J].森林工程,2007,23(3):1-3.

[25]黄承标,石化玉,覃文盛,等.三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地上生解量及其营养元素含量研究 [J].森林工程,2004,20(1):9-10,13.

[26]冯 达,温亚利.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09,34(6):62-65.

猜你喜欢

迹地火烧灌木
封二、封三:寒葱岭战迹地 (伏击战) 新考
火烧毒品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发30 m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数据产品
驴肉火烧
漯河市常见灌木类苗木的整形与修剪要点
火烧迹地造林技术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兴安岭区域火烧迹地★
不怕火烧的手帕
与世隔绝的人世
杜鹃等 5 种灌木对PM 2.5 的净化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