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2010-06-21陈辉陈实丽
陈辉 陈实丽
(安徽省霍邱县笫一人民医院 安徽霍邱 237400)
脑卒中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脑卒中比其它疾病进程更易造成长期病残。研究表明,复发患者致残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所以在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同时,也应加强其二级预防[1]。本研究以我院的脑卒中新发病例为随访人群,调查病例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积极有效开展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的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新发病例,所有病例均按《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作为诊断标准[不包括暂时性脑缺血(TIA)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并经临床表现、腰椎穿刺和头颅CT等检查证实,复发定义为首次发作后经过缓解再次发作的脑血管事件,持续超过24h,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同时需要有证据表明新的神经损伤并非由于药物治疗或其它疾病造成临床事件。
1.2 随访情况
随访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1年。以脑卒中新发时间为起点,以其复发为观察结局或终点。患者1年内出现死亡、迁移等情况定为失访。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查阅病例记录或档案、电话随访、信件访问等方式,均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随访资料主要为出院后主要治疗情况、是否复发、生存或死亡、以及1年改良的Rankin Scale (MRS)评分和1年Barthel Index(BI)评分。同时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脑卒中家族史、生化指标测定等。
1.3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或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史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房纤颤等。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IDF公布: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11.1mmol/L),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为血清总胆固醇(TC)≥5.72mmol/L,甘油三酯(TG)≥1.70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为≤1.04 mmol/L。
表1 脑卒中复发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脑卒中随访复发情况
新发脑卒中共计1799例,其中男性1143例,女性656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8.31±10.54)岁;缺血性脑卒中1026例,出血性脑卒中773例。截至随访终止时间,受访病例为1626例,失访病例为173例,占9.48%。复发病例为252例,复发比例15.18%。对失访者和受访者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的比较,2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影响脑卒中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以脑卒中是否复发(是=1,否=0)为因变量,以患者人口学特征、既往史、家族史、抑郁以及临床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吸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女性、青年人为脑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见表1。
3 讨论
90年代,我国上海社区人群4年间复发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事件的比例为21.5%。1984~2000年对我国北京地区35~74岁人群复发性脑卒中监测表明,17年间发生的13380例脑卒中事件中,1/3为复发性脑卒中事件,且随时间变化,复发性脑卒中事件在总事件中的比例呈增加趋势,男性平均增长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复发性脑卒中的比例也明显增高[3]。本研究对1799例脑卒中新病例的1年随访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复发比例为15.18%。其性别和年龄趋势与上述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因此,复发性脑卒中事件已对人们的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同时对我国医疗资源的需求带来巨大挑战。
脑卒中患者发生新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大,因此二级预防非常必要。缺血性脑卒中应当接受抑制素治疗,将总胆固醇和LDL-C分别降低到4.5mmol/L和2.5mmol/L。要采取措施鼓励患者戒烟,参加体育活动。建议患者饮食为低盐、低脂,常吃水果、蔬菜、全谷食品和鱼类。适度低量饮酒对身体似乎有益。国外研究发现,高血压史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4~5年内,全人群中舒张压降低5~6mmHg或者收缩压降低10mmHg,将会减少30%~40%的脑卒中患者。LDL-C降低1.4mmol/L,致死性或非致死性脑卒中的绝对5年危险降低2.2%,主要心血管事件危险降低3.5%。降低血压和LDL-C水平可以预防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IA)为各型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约30%完全性脑卒中患者,以前有过TIA病史;约1/3的TIA患者迟早要发展或再发完全卒中。
[1]曾军,洪震,黄茂盛,等.上海复发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1(1)∶5~7.
[2]Dickerson LM, Carek PJ, Quattlebaum RG.Prevention of Recurrent Ischemic Stroke[J].Am Fam Physician,2007,76(3):382~388.
[3]刘军,赵冬,王薇,等.北京地区1984~2000年35~74岁人群复发性脑卒中事件发病变化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5)∶437~440.
[4]王新德.各种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1)∶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