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揭盖处理路基冒浆施工方案的探讨

2010-06-20上海铁路局徐州工务段

上海铁道增刊 2010年4期
关键词:格室路肩基床

张 浩 上海铁路局徐州工务段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35条规定:“路基应按铁路等级选择优质填料填筑坚实,基床应强化处理,并经常保持干燥、稳固及完好状态……对不稳固的路基,应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消除病害”。由于铁路既有线路建设年代、技术标准及填筑材料不同,在列车运行速度、密度和单位荷载都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既有线路路基基床会发生各种病害,如:基床下沉、浸水、隆起、冒浆、外挤、坍塌等,这些都会直接会引起基床变形,这些变形将导致线路上部构造发生变化,譬如:几何尺寸、线路方向、轨道平顺度等不易长期保持稳定,从而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营,甚至危及列车安全。轨道车附挂风动道碴车按行规第101条规定办理,施工路用列车进入施工地点的办法及施工列车跨越站界施工时均按《行规》103条规定办理。电务、车务、铁通、维管段配合施工。次日:继续封锁线路180 min,09-3X型捣固车进入封锁地点对线路进行捣固。开通后24 h内限速45 km/h,其中开通后首次限速35 km/h,慢行长度同施工长度。

(1)路基:采用换填基床,加铺土工合成材料处理路基承载力不足及翻浆冒泥病害。换填深度为轨枕下600 mm,路基面做成4%的双向排水坡,先铺100 mm厚底砂,然后铺设10 cm×3.8 m土工格室,土工格室上再铺100 mm厚面砂,然后回填300 mm厚优质道碴。道床顶宽3.5 m,边坡坡率1:1.75,碴肩堆高0.15 m。

(2)钢轨:施工当日将无缝线路现场切割,并搭滑轨平移至路肩一侧,待路基处理工作结束、道床恢复后,再恢复到原位并进行焊接。

(3)路肩:根据基床换填深度降低路肩标高并恢复路肩抹面,保证良好的透水性。

1 现状调查

我段管内夹北线K1+350~K1+400线路为货物线,碎石道床,道床厚度在0.2~0.3 m间,轨型为P60无缝线路,锁定轨温为35度,Ⅱ型轨枕,Ⅱ型弹条扣件,轨枕配置为1 667根/km。多年未安排大机维修捣固,运输多为重型载煤车,大量煤炭散落在路肩及道床内,引起排水不畅,久而久之导致此段线路翻浆冒泥严重,轨面几何状态难以控制,虽经维修队进行抬道整修,但病害仍难得到彻底处理。现场开挖时发现基床出现陷槽,道碴陷入基床内,已经大面积出现道碴窝、道碴囊、道碴槽等病害,在重载列车的长期冲击作用下,导致基床冒浆。

2 确定施工方案

施工点为2天,每日采用封锁加慢行施工,封锁时间计180min。

首日:封锁前60 min限速45 km/h,开通后24 h内限45 km/h,其中开通后首次限速35 km/h,慢行长度同施工长度,09-3X型捣固车及重型轨道车进入封锁线路配合施工,重型

3 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1)机具准备:施工所需各种工机具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做到状态良好,不带病上道(见表1)。

表1 主要工具、机具数量表

(2)施工放线:施工前,把路肩设计标高、轨顶既有标高、线路横距等技术资料进行现场测设放样定位,设置稳妥的固定桩点,资料详细记录并写在控制桩上。

(3)材料的准备:施工前,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和单位深入现场调查工作量,备齐施工所需材料,主要材料数量详见表2。

表2 主要材料数量表

(4)提前一天将施工地段无缝线路切割成有缝线路并用快速夹具夹上接头,在右侧路肩上搭轨排架。

(5)劳力组织:

①工地设施工负责人1名,负责路基大修施工全面工作。

②工地设技术负责人1人,技术员2人,协助施工负责人搞好施工组织、材料计划申请、技术把关、隐蔽工程记录、技术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③平移轨排:职工10人,民工30人。

④铺布、垫砂:职工10人,民工30人。

⑤起、拨、捣、整:职工10人,民工20人。

⑥设备养护班组1个,职工8人,民工10~12人负责开通检查养护,夜间巡查。

⑦防护:驻站防护员1人,远方防护2人,工地防护员2人(均由经培训合格的职工担当)。

4 施工方法及过程

4.1 作业流程

施工前首先将施工地段无缝线路进行应力放散,放散后锁定轨温45℃~50℃。在路肩外用枕木搭架子穿导轨→现场切割钢轨,横移出轨排→挖掘机开挖道床至设计深度→回填黄砂(同步铺设土工格室)→人工移回轨排并进行现场焊接→卸道碴→起道捣固,轨面恢复至设计标高→开通线路并进行昼夜养护。

4.2 施工过程

4.2.1 施工准备

(1)慢行点下达后,将施工地段边坡道碴装袋,放置在路肩上,装碴袋时要装洁净道碴,八分满,袋口用细铁丝扎口,碴袋要疏松,防止炸袋。

(2)根据土工格室的长度提前标记搭头位置,将土工格室运至搭头位置。

(3)封锁点下达前1 h穿上走行轨,准备好走行轮。

4.2.2 封锁点内作业

(1)封锁点下达后,松开接头装上走行轮,将轨排整体移至路肩上。

(2)挖掘机进行基床开挖作业,挖出的弃碴、弃土直接丢到路基边坡上。开挖达到设计深度后,将基底找平并预留4%横向排水坡,人工回填100 mm厚中粗砂并扒平夯实,铺设10 cm×3.8 m土工格室,土工格室要均匀拉开成菱形状,接头按规定搭接牢固;土工格室上再回填100 mm厚面砂。

(3)在黄砂层上每根枕的位置均匀垫上预先装好的碴袋,碴袋垫在对准钢轨的位置,使轨排移回后能尽量保持原有轨面标高。

(4)穿上导轨和走行轮,将轨排整体移回换填好的基床上,根据事先测量标明的横距粗拨线路,用快速夹具合上龙门。

(5)老K车运行至施工地点以5 km/h的速度进行卸碴,先开底门,后开边门,要严格控制底门卸碴量,不能过多、过猛,防止石碴堆积过高影响卸碴车走行。

(6)在老K车卸碴后,由人工用拉叉将原路肩上堆放的石碴及老K车卸的石碴向钢轨底、道心处上碴,确保有足够的石碴捣固、粗起道。同时用耙子将钢轨附近的石碴扒出,以露出轨腰为准,便于起道捣固。

(7)起道捣固,先用齿条压机起够标高,用小型液压捣固机进行捣固隔一孔捣一孔,然后用09-3X大机进行全面捣固和稳定,直至恢复轨面标高和满足开通条件。

(8)开通线路:检查线路,做好记录。与电务联系确认,方可开通线路。

4.2.3 开通后作业

(1)工地防护员按规定接车,在首次列车通过后,及时组织人员利用列车间隔不间断检查全面整修线路,并且要做好记录,防止晃车和其它安全事故发生。

(2)弃土按规定清理至路基坡脚外,并且要推平。路肩以外做好排水顺坡,不得出现外高内低,道床外观要粗整上线。

(3)经施工负责人检查无Ⅱ级以上偏差,交由养护班养护,施工班工长和养护班工长要认真填写交接记录。

(4)养护班接收线路后,严格按大中修线路养护办法检查养护线路,及时消灭偏差处所。标准达到工线函【2007】66号文要求的作业验收标准。

4.2.4 附属工程

线路正常开通后,对影响的弃土进行推平等工作。对两侧的路肩及水沟按标准恢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3安全注意事项

⑴在施工前应会同电务、铁通部门对线路进行调查,对影响施工的过轨电缆做出醒目标记,标记处采用人工开挖。

⑵对其它影响挖掘机开挖作业的障碍物,要提前在工作量调查中摸清,特别是道床顶面4.2 m范围内的障碍物要提前处理。

⑶封锁前慢行阶段严禁准备工作过火,在慢行阶段清除边坡道碴时要保证枕木枕头外有200 mm的护碴。

⑷各种材料、石碴等堆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2 m以外,确保不超限。

⑸老K车卸碴后,道床内石碴松软,为增加道碴密实度,通过夯拍提高道床肩部的石碴密实度,增加道床的横向阻力。

⑹当日作业后,工地负责人同工班长一定要认真检查线路,确认达到开通放行条件后方可开通线路。

⑺大型机械车组进入区间解体、作业、连挂时,要特别注意做好防溜工作。各车按规定顺序作业时,需保持不小于10 m的安全间距。各车运行至连挂地点前,要保持不间断的联系,并加强了望,由专人指挥进行连挂。联挂运行前,必须连接风管,试风试闸,锁定工作装置,确认正常后方可运行。

⑻做好充足的思想及人员、机械准备,制订应急抢险方案,抢险车携带抢险备品在施工地点等候,在大机故障时进行人工配合小机群起道、捣固。

⑼线路开通后,必须及时整修线路,消灭超限处所,均匀道碴,粗整线路,清理弃土,铲除外高内低。在施工负责人的组织下,施工地段经养护班检查无Ⅱ级以上偏差后,施工班同养护班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认真填写线路交接单。养护班应加强对施工后线路的检查和保养,要严格按照大中修线路养护办法24 h不间断检查线路的轨道几何尺寸,尤其是施工地段和未施工地段的结合部,及时消灭Ⅱ级以上偏差,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消灭、有签认。具体做法为:开通后60 min内,每趟车后检查线路;线路开通60 min后每30 min检查线路1次。夜间也要不间断检查保养线路。杜绝晃车现象,确保行车安全。夜间检查、养护时,必须带好照明设备和防护用品,设专人防护。

5 整治效果

整治完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每日都对该地点进行仔细观察,效果极其明显,路基及道床不再出现冒浆,轨面几何尺寸保养周期大大延长。

6 结束语

用这样的整治办法,彻底解决了工务部门养护中的难点问题,能使线路长期保持上部准、下部稳、纵不爬、横不移、几何尺寸稳定。解决了运输生产的瓶颈问题,使设备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重载列车运输线路的畅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格室路肩基床
土工格室选型对库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重力式码头基槽开挖及抛石基床设计优化
填土容重对中低速磁浮基床厚度影响分析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多车道高速左侧硬路肩宽度的取值分析
倒T型支挡结构在路肩病害整治中的应用
蒙内铁路路基基床A料填筑施工技术
高强土工格室在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有关应急车道的规定
改进型ABR处理太湖富藻水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