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解、透三法并用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6-20沈艳莉刘清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8期
关键词:生石膏外感西药

沈艳莉,何 力,刘清泉

(1.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北京 100035;2.北京通州区中西医结合骨伤医院,北京 101100;3.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中医学的外感发热包括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发作多呈流行性,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急性支气管炎亦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临床表现除发热外,还有咳嗽、咯痰症状。外感发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而冬、春季节更为多见。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间,外感发热患者明显增加,短时间内有爆发流行的趋势。笔者采取清、解、透三法并用,自拟处方治疗此类发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我院急诊外感发热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就诊患者分为2组,分别建立病例观察表。治疗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30岁18例,31~40岁9例,41~50岁2例,5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29.90±8.60)岁;对照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18~30岁12例,31~40岁6例,41~50岁1例,5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30.05±8.77)岁。治疗组上呼吸道感染25例,急性支气管炎5例;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性支气管炎3例。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舌象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年龄、体温、症状及病种、病程上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1]表寒里热证制定如下标准: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咽痛,咳嗽,痰粘稠或黄白相间,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陈灏珠主编的《实用内科学》[2]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符合西医诊断标准且体温≥38.5℃,白细胞总数≤12.0×109/L。(3)年龄18~70周岁。(4)病程≤2 d。

1.4 病例排除标准

(1)过敏体质。(2)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严重营养不良者,精神病患者。(3)妊娠、哺乳期妇女。(4)未坚持服药、中途换药者或者资料不全者。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英文版)。计量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口服汤药,药物组成:生麻黄6 g、杏仁10 g、生石膏30 g(先下)、炙甘草6 g、知母10 g、双花15 g、连翘15克、荆芥10 g、淡豆豉10 g、柴胡10 g 、黄芩10 g。咳嗽加桑叶10 g;鼻塞明显加辛夷6 g;口干明显加麦冬10 g;咽痛、大便干加牛蒡子10 g;痰多加陈皮10克。

煎服方法:上方加水1 500 mL,先下生石膏,文火煎10 min,再加入群药,文火煎15 min,后取汁1 000 mL,每服200 mL,日四夜一。

2.2 对照组

口服泰诺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650 mg,若无汗且体温≥38.5℃,4~6 h可再给一次,24 h最多不超过3次。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均以体温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24 h体温变化,并比较各时段体温情况。且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试行)制定疗效标准:显效:用药24 h以内体温降至正常(≤37℃),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用药24 h以内体温较前下降≥1℃,临床症状、体征好转;无效:用药后体温较前下降<1℃,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3.2 治疗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在用药后1、2、3、4、8 h时段体温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12、24 h时段治疗组体温均值与对照组有极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法治疗外寒内热型外感发热与西药泰诺林相比4 h内临床疗效基本一致,6 h后中药作用更明显而持久,明显优于西药。

表2 两组用药前后各时段体温比较

表2 两组用药前后各时段体温比较

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

组别 0 h 1 h 2 h 3 h 4 h 6 h 8 h 12 h 24 h治疗组 38.96±0.40 38.62±0.36 38.30±0.31 38.08±0.35 37.77±0.39 37.55±0.28* 37.40±0.33 37.03±0.39* 36.67±0.50*对照组 38.96±0.40 38.34±0.43 38.12±0.48 38.22±0.39 38.34±0.45 37.76±0.73 37.44±0.52 37.71±0.67 37.56±0.84

从图1可直观看出中药组降温作用平稳而持久,西药组降温作用随时间改变而有波动性。

由表3可看出两组间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用清、解、透三法并用治疗外寒内热型外感发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用西药泰诺林。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图1 两组用药前后各时段平均体温变化曲线

3 讨论

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的外感发热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4]:(1)冬至之后,外感发热患者猛增,有明显的季节性。(2)病情急,症状重,发病之初以高热、无汗、头身疼痛、咽痛、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体温在短时间内可达40℃,随着热势减退,凸显咳嗽、少痰、咯吐不爽、痰白粘等临床特点。(3)舌苔以白为主,薄而不腻,舌质大多为红色,脉象以浮为主或紧数、或弦数。(4)多聚集发生。(5)血白细胞大多在正常范围之内,中性粒细胞偏高。(6)病情重者胸片有改变。综合以上特点分析其外感发热的病因:冬季属寒水季节,风寒之邪当令,临床症状相似,且多聚集发病,故病因当为“风寒疫疠之气”。北京此冬温暖,人体内有积热,阳明升降失常,玄府开张失司,一旦寒邪突至,肺卫功能失调,外邪内郁肺热,而致形成风寒表实与肺热内闭之证同见的“客寒包火”型外感发热。从临床症状看,恶寒为所有患者的特点,符合“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的“太阳病伤寒”的特点,无汗、头身疼痛是寒邪致病的特点。临床发热的特点常为午后恶寒,继而发热,晨起减轻,周而往复,亦符合“往来寒热”的“少阳病伤寒”的特点。此次化热迅速,或伴高热,或伴咽痛、尿黄,或咳痰不爽,舌多色红,符合温热病“气分热盛”的特点,且有阴伤之势。故治疗以清、解、透三法并用为主,酌以养阴润燥。又因具有疫疠的特点,故用药要峻猛,服药要频繁。方中用生麻黄辛温发散,解表透邪。荆芥辛温解表, 淡豆豉宣散透邪,助麻黄开皮毛逐邪。生石膏辛甘大寒,清气分热。知母甘苦寒润,助生石膏清热泄火,且滋阴润燥,防热病伤阴。双花甘寒,连翘苦寒,清热解毒,清宣疏散,既助清气分热,又助透邪外出。柴胡清轻升散,疏邪透表。黄芩苦寒,清热泻火,配生石膏可清气分之热,配柴胡可解少阳之邪,一透一清,表里同解。杏仁苦降肺气,助麻黄、石膏清肺。炙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亦为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白虎汤、银翘散合方之意。麻黄汤发汗解表,除“太阳病伤寒”。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除“少阳病伤寒”。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清热宣肺、清热生津,除气分热盛,阳明经热。银翘散芳香辟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既引热邪外透,又针对疫疠清热解毒。诸方合用,共解太阳、少阳、阳明之邪,亦蕴辛温复辛凉、寒热并用、表里同解之义。此方退热效果迅速,服药40 min至1 h,患者遍身漐漐,微似有汗,扪之潮湿,此为退热之征,而汤药频服使患者遍身始终保持潮湿,亦始终保持体温平稳、持续下降至正常而不反复。而服西药泰诺林后30~60 min也可汗出,但常为头、颈、胸、背大汗淋漓,为一过性,后身体皮肤很快干燥,体温不再下降而复上升。本方治疗外寒内热型外感发热与西药泰诺林相比4 h内临床疗效基本一致,6 h后中药作用更明显而持久,明显优于西药。此法中药一般服用1~2剂即可热退,头身疼痛消失,完全可以不用输液治疗,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外感发热的优势与特色。

当今世界面临着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的肆虐,而病例基数的不断扩大使世界形势呈现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只有在早期服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达菲来抑制病毒,而这种单一的治疗方法已经开始出现耐药趋势,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进行群防群治来达到控制疫情、治愈疾病的目的就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中医中药经过几千年的锤炼在治疗外感温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相信中医药必定在此次疫情中发挥出它独到的优势。

[1]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

[4]刘清泉,姜良铎.北京2006-2007年冬季感冒的特点及中医药防治策略[J].北京中医,2007,26(2):70-71.

猜你喜欢

生石膏外感西药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生石膏掺量及其比表面积对熟石膏性能的影响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治三叉神经痛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