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山福地觅茶踪

2010-06-20曹一诺

茶博览 2010年4期
关键词:雾里石楠名茶

■曹一诺

200多年前,中国名茶“雾里青”沿着安徽辗转江西、广东内河流域到广州最后登上“哥德堡号”商船,运往瑞典,成为欧洲贵族享用的珍品。

商船的传奇故事,也让我念想着200多年后重现江湖的“名茶”。究竟是怎样的钟灵毓秀,才能孕育出闻名海外的名茶?

阳春三月的好时节,我们欣然前往安徽仙寓山去探茶。

从石台县城出发,行车30多公里,便到了仙寓山,此山属黄山西脉,主峰海拔1376米,为皖南第四高峰。“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整日满山云”,既是神仙寓居之所,那么孕育诸多神奇,便是自然而然了。

下车来,但见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势峭拔,起伏连绵,云走雾绕,如入仙境,有了飘然若仙之感。脚下的这条盘亘于山岭间,满是青苔的石板小道,便是闻名遐迩的古徽道。

现存古徽道全长7.5公里,是安徽省府安庆通往徽州和浙、鄂、闽等省份的交通要道,故名“徽饶古道”, 清志称“徽饶通衢”。一米五的青石板路,日久失修,经过的部分路段已经塌陷。初始陡峭,当年行走在这条古道上的人们,肩挑手扛,竹杖芒鞋,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

顺阶下行百米,便到榉根关。关下偏南处有一段石长城,全长 14 公里,其城墙高约10多米,沿着山脊向两侧延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曾国藩在这儿率湘军获得榉根岭之战的胜利,最终赢得了八月安庆之役的大捷。行走在古徽道上,百余年前的嘶杀声,仿佛穿过时空的长河纷踏而至。

榉根关隘依玉泉亭而建。亭子的条形石块壁面上长满了色泽深浅不一的绿苔,亭前一口古井,井口直径约30厘米,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为解樵民之渴,用铁拐捣石而成。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沿古徽道下行,两旁古木参天,枫杨、株树、石楠傲然而立,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儿的树。

那棵古老而高大的檀香木,树冠高约30多米,腰围约有一米,人称“檀香木王”,着实叫我们惊叹。随处可见的野生茶树、烂漫纷呈的山花散发出或浓浓郁郁或浅浅淡淡的香味。枯黄的残枝败叶、飘扬的花瓣飞絮散落在忽高忽低的石阶、板桥上,更让古徽道多了些苍凉与空灵。在这远离尘嚣的山林中应有尽有,“雾里青”在这样的林间安睡,是怎样的舒心惬意啊。

沿着岔路下行,可至七彩玉谷。满眼是森森然的树木,只闻潺潺的水声飘荡在山谷。晴时水波荡漾,阳光在水面上,在石头间跳跃,映得整个山谷旖旎多姿,艳丽无比。

回程车行至秋浦河畔,沐浴晚风,蓦然想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李太白,这仙寓山间,秋浦河畔竟然是诗的发源地!顿生飘飘然遨游于俗世之外的心境,生出许多想要乘风归去的豪气来!

链接:“哥德堡号”商船被称为瑞典造船史上的杰作,多次沿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于欧亚大陆,满载东方的珍珠、香料、丝绸、茶叶返航,而茶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雾里青”。1745年,该船在返航途中不幸触礁,满船珍宝与茶叶沉入海底,“雾里青”就此失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人从海底打捞起中国古茶“雾里青”的消息,引起中国茶叶界的高度关注。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詹罗九教授与有关茶叶专家学者们一起,对这一古茶的历史和产地进行了深入考证。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建设“雾里青”生产基地,失传已久的古茶重见天日。

猜你喜欢

雾里石楠名茶
花香不太美好的石楠
琵琶扣
留言板
游宜昌三峡(通韵)
与光
美好时光里,石楠犹自开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石楠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喝火令·旧歌难唱少年怀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