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木屑、甘蔗渣栽培杏鲍菇试验

2010-06-19蔡爱群张惠超柯野任安祥李海渤罗泽保杨小兵

长江蔬菜 2010年6期
关键词:蔗渣甘蔗渣重质

蔡爱群 ,张惠超 ,柯野 ,任安祥,李海渤 ,罗泽保 ,杨小兵

(1.韶关学院英东生物工程学院,广东韶关,512005;2.韶关市科韶开发中心;3.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Pe528属广温双耐型杏鲍菇[1],是广东省韶关市农科所引种试验成功的粤北地区当家种之一。目前栽培材料以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甘蔗渣、稻草及麦秸、豆秸秆等为主[1]。桑枝、甘蔗渣为粤北地区的2种主要农副产品,但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该地区的曲江、始兴、乳源、翁源等地均种桑养蚕,常年培植0.33万 hm2桑田,每年正常裁剪的桑枝约10万t,足以供应万吨级食用菌栽培的需要。每年榨季开始后,各地糖厂有大量的蔗渣没有合理利用。翁源糖厂年处理20万t糖蔗后余下的6万t蔗渣更是本地区不可多得的资源。

经分析,蔗渣所含的纤维素、木质素和戊聚糖、己聚糖等,与优良的种菇树种山毛榉近似。叶显等曾在广东省饶平罐头厂真菌场进行了3 a的试验,并获得初步的成功。据研究,用蔗渣为主料栽培的鲜菇,菇体丰硕肥美,口感极佳,更具山珍风味[2]。而袁孝芬等[3]在研究中曾指出利用桑屑等资源作栽培材料,从菌丝生长速率、产量、投入产出比看均比较理想,而且无农药残留,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本试验以桑木屑、甘蔗渣作为栽培主料,配合其他辅料,并按一定的比例组合成5种培养基配方,以期筛选出产量高的培养基配方,用于栽培生产实践,以达到就地取材,省工省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杏鲍菇Pe528”引自韶关市农科所。

试验在韶关市韶关学院生态园食用菌试验基地进行。2007年11月中旬制栽培袋,2008年1月下旬出菇,3月下旬出菇结束。

1.2 试验配方

根据杏鲍菇Pe528的生长特性确定培养基配方。具体试验配方如下:①对照:棉籽壳7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②桑木屑7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③甘蔗渣7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④桑木屑50%,甘蔗渣2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⑤桑木屑40%,甘蔗渣3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⑥桑木屑30%,甘蔗渣44%,麸皮20%,玉米粉5%,重质碳酸钙1%。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培养料配方设置3次重复,每小区5袋。

1.3 试验方法

采用室内层架熟料袋栽法,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袋、高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采收。

①菌丝生长测定 分别测定各处理配方培养料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长势,取平均值,进行LSR测验[4]。

②子实体生长状况测定[5]测定各配方培养料的子实体产量,计算其生物学效率(生物学效率=鲜菇质量/培养料干质量)。

表1 不同配方培养料对Pe528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①不同配方培养料对杏鲍菇Pe528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杏鲍菇Pe528在6种培养基配方中均能正常生长,菌丝生长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F1,F3,F5,F4,F2,F6, 除对照 F1外,F3和 F5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分别为5.21 mm/d和4.92 mm/d,与其余配方差异显著。

②不同配方培养料对杏鲍菇Pe528菌丝长势的影 响 由 表 1 可 知 ,F1,F3,F4,F5培 养 料 的 杏 鲍 菇Pe528菌丝生长势较好,菌丝粗壮、浓密、洁白;F6次之,菌丝较浓密洁白;F2最差,菌丝纤细、稀疏、前期较洁白后期菌丝则长得偏黄。

2.2 子实体生长状况

从表1可知,除对照F1外,F5杏鲍菇Pe528子实体总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最高,分别为16.65 kg/15袋和74.00%;其次为F3,分别14.23 kg和63.20%,与其余配方差异显著。在各配方培养基的子实体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F1,F5,F3,F4,F6,F2。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综合比较杏鲍菇Pe528在6种配方培养料中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子实体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F3和F5为较适合的栽培配方。

①F3,F5的杏鲍菇 Pe528菌丝生长势较强,与其余各配方相比,差异显著。F5的菌丝生长速度比F3的菌丝生长速度慢,这是由于F3蔗渣含量较高,致使透气性较F5好所造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产量差异极显著。

②F5的杏鲍菇Pe528子实体总产量及生物学效率较高,与其余各配方相比较,差异显著。可能是此配方不仅碳氮比适宜且出菇期培养料的保水性、pH值等更适宜。F2是纯桑木屑作主料栽培,杏鲍菇产量最低,因此,在栽培Pe528应适当掺入甘蔗渣等其他培养料,有利增加碳素营养和透气性。

③试验表明,充分利用桑木屑、甘蔗渣这2种粤北地区的主要农副产品,并将它们以一定比例组合,能栽培出高产的杏鲍菇。

④杏鲍菇在自然界的生态型很多,本试验仅用引自韶关农科所的Pe528菌株,对于其他菌株,还需进一步试验。

[1]易文林,王新丽.杏鲍菇Pe528生活习性及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2(3):13-14.

[2]叶显,陈尤经.蔗渣栽培杏鲍菇试验[J].食用菌,2001(2):21.

[3]袁孝芬,刘文海,祁志平.桑木屑栽培杏鲍菇的不同配方试验[J].食用菌,2007(2):26-27.

[4]明道绪.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3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刘宇,陈文良,林秀敏,等.不同配方培养料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4,11(2):37-40.

猜你喜欢

蔗渣甘蔗渣重质
降解周期可调控的甘蔗渣生物降解地膜增温保墒性能分析
蔗渣锅炉烟气双达标治理的实践
三氧化二铝对甘蔗渣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国家公园建设重质不重量
氯化锌造孔甘蔗渣炭的制备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研究
用发酵甘蔗渣饲喂肉牛来提高肉质香味的方法
蔗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再生
蔗渣炉蔗渣压筒对锅炉运行的影响
重质高酸原油高效破乳剂研究
重质纯碱不同生产工艺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