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绪论说课稿

2010-06-19李丽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4期
关键词:整体观念中医护理护理学

李丽华

福州省福清卫生学校,福建 福清 350313

说课是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是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本文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习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介绍《中医护理》绪论的教学设想,希望能对中职卫校中医学教师有所帮助。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绪论讲的好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对《中医护理》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鉴于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大部分学生将假期的懒散和家庭的娇惯带入校园,甚至于课堂。在开学之初,尤其是新教材的第一堂课,要重整学风,需要教师的热情,以及热情后面的知识精装——认真备课和对课堂的精心策划。使学生在严肃活泼中掌握知识,在愉悦中度过课堂时光,在掌握知识领悟该课程精神和重点的同时,学会用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在知识与趣味并存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对中医护理专业的热爱。因此,上好绪论部分对于整个《中医护理》课程和牢固学生专业思想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材的处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工作经验,笔者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双向互动,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策划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因此,本章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

2 说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护理的发展简史、地位、应用及其学习方法。

2.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分析和临床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能够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3 情感目标

培养护生的人文素质,把仁义、道德等崇高的医德医风作为准则和追求,在实践中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3 说教学重难点

3.1 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整体观念,是本课的重点

整体观念在中医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然也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其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在学习中医护理的同时,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医护知识,也应为班级团结、学校思想文化的建设,乃至于为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整体观念,便成为本次课的重点。

3.2 如何正确理解并实施辨证施护,是本课的难点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使用中医思维来分析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并且做出正确诊断,需要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因此,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中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为本章乃至于整本教材的难点。

4 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4.1 情境教学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俄罗斯人的照片,请学生思考:为何他们的鼻子粗大?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学习生活情况,让大家谈谈那个人群的人容易患高血脂、糖尿病?体力劳动者又多见什么样的病?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拉近学生和课本间的距离,系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情景中,去感悟中医。

4.2 启发式教学法

中职卫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医学常识,都听说过胃下垂、子宫下垂和脱肛,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这三种病症进行思考,找出其共同点,如何治疗?经学生思考后,得出胃下垂、子宫下垂和脱肛都有一共同的特点:三个器官的位置均低于正常水平,找出其病机——中气下陷,选择正确的治则治法——补中升提。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与主动思维。

4.3 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投射与本节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人物画像、历史著作,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活跃课堂气氛。

5 说学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及其知识结构,笔者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5.1 探究学习法

通过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随之进行思考,经过讨论切磋,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法,掌握中医的推理方法,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其团队意识。

5.2 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对其正确结论给与积极鼓励,同时强化道德认知,提高其道德素养。

5.3 自主学习法

有效解决教材内容较多和课时数有限的难题,要求教师讲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有效激起学生对中医护理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

6 说教学手段

本次课采用的教学手段是课堂讲授,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互为补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图片和流程,结合一定的音响效果,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增强教学效果;结合板书,突出课堂重点内容。

7 说教学过程

总的教学程序:导入新课(4’)→推进新课(80’)→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6’)。

7.1 导入新课(4’)

我们都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同为炎黄子孙,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对中医有一些认识。请学生简单谈谈对中医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组织引导,分别得出以下结论:

7.1.1 中医学涵盖了中医诊断、方剂、中药、护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的重点是中医理论和实践中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部分。

7.1.2 教材内容广泛,而课时数有限,鼓励学生抓住课堂的有限时间,学习中医护理,为己所用。想要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离不开大家刻苦努力和师生的共同合作。

总而言之,把生活中与护理相关的常识纳入课堂,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吸引学生步入中医的殿堂,激发学生对中医护理的学习兴趣。

7.2 推进新课(80’)

7.2.1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20’)

中医发展几千年来,留给我们数不尽的财富,根据教材历史时期篇幅、名医和名著的多少分配教学时间:①春秋战国时期(5’);②汉唐时期(5’);③宋金元时期(3’);④ 明清时期(4’);⑤近代及现代(3’)。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让课堂在严肃中透有活泼,且有益于学生记忆,有效突出课堂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轻松中掌握知识。

7.2.2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25’)

中医护理学的独特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①板书并讲解“整体观念”(25’);②从案例入手,阐释中医的另一特点——辨证论治,并配合总结归纳的方式讲解术语:“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25’)。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会分析,学会总结,且在其结论正确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医的兴趣。

7.2.3 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学习方法(10’)

“三分药,七分养”是对护理工作的高度概括,讲述中医护理学的地位及作用(4’);《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而必须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6’)。

7.3 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6’)

7.3.1 结合板书回顾本次课的内容

7.3.2 作业 ①简述各时期重要医家及著作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论述。②简述各时期重要医家及著作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论述。③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内涵。④名词解释: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7.4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旨在提纲挈领,条理清晰,对比分明,强化记忆,且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系统概括,加深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如下:

猜你喜欢

整体观念中医护理护理学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整体观念在畜禽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作用分析
中医整体观理念探析
中医和谐观的理论来源及意义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