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体检在胆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0-06-19肖立平
肖立平
(长沙市第八医院功能科 湖南长沙 410001)
随着社会发展,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及环境污染,胆囊疾病发病率逐步增高,并且有低龄化趋势,它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容忽视,提高对胆囊疾病诊治水平已刻不容缓。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胆囊大小、形态及病变部位,对提高胆囊疾病检出率有明显优势。现就我院超声在胆囊体检中胆囊疾病检出及其超声表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受检的2282位体检人员中检出有胆囊疾病293例,年龄25~83岁。
1.2 仪器与方法
仪器使用EUB-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受检者空腹12h以上取平卧位,必要时变换适当体位观察,清晰显示胆囊,发现异常者详细记录并摄片存档。
2 结果
2282位受检者超声检查,检出患有胆囊疾病患者293例,检出率12.83%,不同年龄组胆囊疾病患者,其病变类型的构成比例不同,年龄与病变类型的关系见表1。
胆囊结石157例,占53.6%,其中典型胆囊结石或并胆囊炎131例,占44.71%,充填型胆囊结石26例8.93%。
2.1 典型胆囊结石或并胆囊炎
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腔内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强声团后伴声影,体位改变时迅速发生移动,部分病例胆囊壁毛糙增厚,胆囊腔内透声可。
2.2 充填型胆囊结石
胆囊正常透声腔消失,前壁观呈弧形或半月形中等或强回声带,后方伴大片声影。
2.3 胆囊息肉
声像图示胆囊体积大小无明显异常,大多数胆囊壁光滑细薄,部分囊壁毛糙增厚,在胆囊内壁粘膜上观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病变,呈高回声或等回声表现,形态不一,呈圆形,乳头状或不规则,基底窄,部分有细蒂,不伴声影,不随体位移动,直径在2~10mm。
表1 不同年龄组应用超声检出胆囊疾病293例的分类[例(%)]
2.4 胆囊腺肌增生着症
超声图象胆囊边缘清晰光滑,胆囊壁向心性增厚0.7~1.0cm,内部回声较均匀低回声,脂餐试验显示收缩亢进。
3 讨论
胆囊可储存、浓缩、排放胆汁,为肝脏正常发挥生理功能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胆囊疾病早期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或只有上腹部轻度不适,易被人们忽视,延误治疗。
胆囊疾病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差异较大。典型胆囊结石或并胆囊炎有一定特征,表现为强光团后伴声影,胆囊壁毛糙或增厚,易作出诊断。不典型者必须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肝实质弥漫性病变等进行鉴别诊断。超声检查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97.7%[1]。胆囊息肉超声显示为自囊壁向腔内凸起的乳头状或桑葚状高回声结节。胆囊腺肌增生症声像图为囊壁增厚,壁内憩室形成。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胆囊病变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回声特点及附着囊壁情况,可早期发现胆囊疾病,对预防胆囊癌有重要意义。胆囊癌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多伴有慢性胆囊炎及胆结石病史,确诊率低,对单发胆囊息肉生长速度过快或直径达到或超过10mm者尽早手术。本组10例胆囊息肉患者进行了手术,3例病检为胆囊腺瘤。胆囊腺瘤认为是潜在的癌前病变,其癌变率约20.0%~38.9%[2]。早期胆囊癌在形态上80%~90%呈隆起性病变,经彩色多普勒及细胞学活检可获得正确诊断。因此,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胆囊疾病,胆囊癌就可以预防和治愈。
4 结语
随着超声技术进展及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超声检查已成为胆囊体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方便、安全、无创、快速,能确定疾病部位,在常规体检中能及时发现许多不被人们重视的常见病,并可提高胆囊疾病的检出率。
[1]陈敏华,黄宝玮,徐智章,等.消化系统疾病超声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33~171.
[2]陆奇峰,刘胜利.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治的现状[J].浙江临床医学,2007,9(6):83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