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人行道铺设工艺,创造环保循环的无障碍环境
2010-06-15蒋红心
蒋红心
(上海市虹口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200086)
0 前言
创建无障碍环境,不仅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伤病人等社会特殊群体提供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保障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社会成员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市政公用设施。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今后几年,将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提高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时期。
在上海市迎世博整治环境的过程中,东大名路(海门路——溧阳路)人行道整治工程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整治环境时,以人行道整治工作为抓手,千方百计地减少影响行人通行的各类障碍,积极推进上海无障碍城市建设。
1 多管齐下积极创建无障碍环境
1.1 三面设缓坡、通行无障碍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行道出入口存在陡坡,行人稍有不慎,容易被绊倒。雨雪天气路面湿滑,走到陡坡上,很容易滑倒。遇到路面结冰,则更加危险。
创建无障碍环境,就是要改变以往常见的陡坡形式,新设三面坡(正面及两个侧面)缘石坡道,坡道均采用不大于1∶12的缓坡。三面设置无障碍缓坡后,使得行人出入的时候,无论从哪个方向行走,均为方便行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见图 1)。
1.2 检查井隐身、行进少“陷阱”
人行道上有各种各样的检查井,圆的、方的,大的、小的形式各异,分别归属于电信、自来水、煤气、电力、交警、部队等不同单位。由于损毁、偷盗等原因,常会发生井盖缺失、损坏等现象,甚至演变为“夺命陷阱”,对行人的安全通行构成威胁。因井盖和井框磨损后很容易产生噪声,车辆碾压所造成的井盖噪声,严重影响路边的居民休息(见图 2)。
为了避免检查井引起的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在东大名路人行道整治过程中,试点了“隐藏式检查井”,即将检查井盖(窨井盖)埋设在人行道板下面,显著提升人行道的平整度(见图3)。检查井隐藏后,减少了以往检查井的一些常见病害:窨井盖不容易丢失,也避免了井盖不平引起的道路噪声等,方便行人通行。同时在人行道表面,铺设了识别砖,提示该处下有检查井(不同类型的检查井,设置不同的识别砖)。
当需要检查时,隐蔽式检查井在开启时采用二步:1、移开彩道板;2、移开砂垫层;待砂垫层移开后,即可以检查。
采用隐蔽式检查井,外观上得以改善,同时,检查井上的砂垫层袋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充分体现了环保、循环的功效。
1.3 缺口加盖板、走路少跌跤
常出现有些检查井骑在车行道和人行道当中,造成人行道的缺口。行走时如不注意脚下,容易被人行道缺口绊倒(见图4)。
从创建无障碍环境出发,将缺口用盖板补上,如图5所示。一方面,人行道的延续性、美观性得以改善,另一方面亦减少行人安全通行的隐患。
2 结语
本文仅借以上几点,从常见现象、病害入手,通过改进一些施工工艺、方法,使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市政设施得以完善,让人行道空间更加富有人性化,同时,也变得更为环保、可持续、可循环,使社会正在积极创建的无障碍环境成为环保、循环的无障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