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0-06-15王晓臣陈轶马雪真
王晓臣,陈轶,马雪真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本专业任课教师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06级学生40名,采用传统教学法,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设定为对照组;2007级学生35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设定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均为全国高中统招生,年龄、教育背景及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班同学均为同一教师授课,教材相同;根据运动治疗技术的课程标准,教学学时及教学内容相同。对照组:按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目标内容进行教学,配合实训课程、临床实习、多媒体教学等[3]。实验组:在参考多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按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目标内容进行教学,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配合实训课程、临床实习,多媒体教学等,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 任务设计 任课教师在给2007级康复班学生讲授之前,在医院康复科室进行临床实践半年,通过与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师进行交流,及自身在临床中见到的典型病例,进行相应病例的收集,并以此作为教学任务设定的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安排可不再按照固定进度,而是在总目标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实际水平及临床教学的需求,以“母任务”为导向、以“子任务”为模块组织教学内容。以平衡功能训练技术为例,设定母任务为平衡训练的方法,子任务有平衡的概念、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平衡功能的评价、平衡的训练原则。
1.2.2 任务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就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些情境可通过多种方式展现,例如语言、动作、生活场景、临床实例等[1]。创设真实的教学情景,让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刺激学生的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临床实例法。如在讲授“平衡功能训练技术”这一任务时,教师引入案例:某患者,男,65岁,因脑出血入院治疗2个月,现患者能自己站立,但有外力时即可摔倒,不能保持身体平衡,如何给患者制定正确的平衡训练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已有的知识及技能设计平衡训练方案,分组展示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演示,进一步深入研究,逐步引出平衡训练的具体原则及方法。情境的设定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到本次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4]。
1.2.3 任务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在每部分教学内容结束后,采用互评和自评等方式进行技能及理论考核,以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1.3 评价方法 采用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两种评价方法。期末考试:课程结束后,教师统一命题,同时对两组同学进行基础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比较两组考核成绩。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此教学法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资料核实无误。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理论与实践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实验组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接受度良好。见表2。
表1 两组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比较
3 讨论
运动治疗技术课在过去采用传统教学法时,强调教师如何讲,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了学习的客体而非学习的主体,没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往往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2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评价(n=35)
通过与现行比较成型的问题式教学法进行比较,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我们通过探讨,并针对运动治疗技术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特点,参考了其他学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经验,在2007级康复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授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本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
简单概括起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5]。任务提出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任务,得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以及还存在哪些困难,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学生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本教学方法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注意任务的可实施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任务的设计过程中来,以适合教学的需要;同时应对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章节进行归纳总结,以免盲目使用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我们发现在教学时间的掌控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1]乔萍,王秀清,王慧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急救护理课上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3):5766-5767.
[2]汪芝碧,邓辉,谭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9,24(5):65-66.
[3]孟宪国,孙志军,岳寿伟.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9):837-838.
[4]朱利民,赵利敏.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246-247.
[5]杨少炜.小议“任务驱动”教学法[J].教育艺术,200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