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成年癫痫后抑郁的影响
2010-06-15焦东亮许华山汪恩焕高艳魏婷婷
焦东亮,许华山,汪恩焕,高艳,魏婷婷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抑郁与癫痫共存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病学现象。癫痫伴发抑郁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比癫痫本身还要严重持久,不但会加重癫痫发作,而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1-2],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目前对引起癫痫抑郁的因素多从神经递质活性改变和脑功能改变等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研究[3-4],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在癫痫抑郁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2009年11月就诊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及门诊确诊的成人癫痫患者。入组标准:①以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公布的癫痫发作分类及诊断要点为诊断标准而确诊的癫痫患者;②年龄>18岁;③文化程度小学以上;④无严重心肺疾病;⑤病程3个月以上;⑥所有患者在评价前12个月内有发作,测定时身体状况良好。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其他精神异常;②伴其他内科、神经科及精神科有可能影响智力的疾病;③伴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的急慢性疾病。
共有符合上述标准的癫痫患者8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 34例;年龄 18~58岁,平均(40.63±9.78)岁;未婚10例,已婚61例,离异 8例,丧偶5例;小学文化程度18例,初中文化程度35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31例;无工作21例,体力劳动18例,脑力劳动45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复杂部分性发作20例,全面性发作52例;近3个月无发作8例,近3个月发作频率<1次/月23例,近3个月发作频率≥1次/月53例;病程1~24年,平均(8.56±5.87)年;经济情况较差9例,一般48例,较好23例,很好4例(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而不是收入水平评定)。
1.2方法 采用下列调查问卷: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的内容自编的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经济情况,病程、起病年龄等;②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127-129;③应对方式问卷[5]109-114;④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采用Schwarzer等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6];⑤抑郁自评量表(SDS)[5]194-19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单因素方差分析 伴发抑郁的患者(SDS标准分值≥50)为52例(61.2%),设为抑郁组,其中轻度抑郁(SDS标准分50~59)25例,中度抑郁(SDS标准分60~69)19例,重度抑郁(SDS标准分值≥70)8例。SDS标准分<50的患者32例,设为癫痫组。
抑郁组的主观支持分和支持总分与癫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对方式方面,抑郁组解决问题、求助低于癫痫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高于癫痫组(P<0.01)。两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2.2 相关分析
2.2.1 SDS评分与各因素相关分析 抑郁与性别(r=0.234)、婚姻状况(r=0.110)、学历(r=0.017)、职业(r=-0.085)、发作类型(r=-0.138)没有相关性(均 P>0.05),与发作频率(r=0.531)、病程(r=0.471)、自责(r=0.784)、幻想(r=0.681)、退避(r=0.749)呈正相关(均 P<0.01),与经济情况(r=-0.524)、客观支持分(r=-0.402)、主观支持分(r=-0.512)、支持的利用度(r=-0.405)、支持总分(r=-0.503)、解决问题(r=-0.807)、求助(r=-0.801)、合理化(r=-0.374)、自我效能(r=-0.832)呈负相关(均P<0.0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分值比较
2.2.2 一般情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发作类型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发作频率与解决问题、求助、自我效能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正相关。病程与解决问题、求助、自我效能、合理化、主管支持、支持总分呈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呈正相关;经济情况与自责、幻想、退避呈负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自我效能、合理化、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呈正相关。见表2。
表2 一般情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r)
2.3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SDS标准分值为因变量,以其他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标准P<0.05。结果自我效能感、求助、自责、经济情况、近3个月发作频率进入回归方程,对解释抑郁情绪的发生有实际意义(R2=0.787,F=62.251),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8.7%。见表3。
3 讨论
随着癫痫治疗手段不断更新,癫痫的发作频率有了明显降低,抑郁成为严重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虽然大量研究证实,癫痫伴发抑郁的发生与生物因素有关,但心理社会因素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生物因素(发作类型、病程、发作频率)和心理社会因素(性别、婚姻状况、学历、职业、经济情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等)对癫痫后抑郁障碍发生的影响。
3.1 癫痫后抑郁的发生率 据报道,反复发作癫痫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20%~55%[7]。本研究结果显示,癫痫伴发抑郁的发生率为61.2%,考虑本研究评定抑郁使用的是SDS,本量表主要用于门诊患者的粗筛和患者近期的情绪状态的评定;癫痫患者在不同的发作时期和状态可能会存在不同的情绪状态,导致抑郁情绪的发生不稳定;在癫痫伴发抑郁的早期或癫痫控制较好的发作间期,抑郁症状可能不典型或无症状,不符合DSM-Ⅳ或ICD-10诊断标准,常被患者和医生忽略,不能及时治疗[8];或者认为是癫痈患者的一种常规心理反应,而不予重视[9]。神经科医生必须增强癫痫和抑郁共病的意识,对癫痫伴发的抑郁进行早期评估,早期治疗。
表3 SDS评分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2 发作频率和病程 本研究显示,发作频率和病程均与癫痫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这与国内外相关研究一致。如Baker等对欧洲15个国家5000例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QOL)研究认为,改善患者QOL的关键在于更好地控制癫痫的发作,减少药物的副反应[10]。由于癫痫的反复发作,特别是全身性发作,造成患者的生理机能损害,产生头痛、头昏、胃肠不适、四肢乏力、疲乏等躯体症状,使患者记忆减退、学习困难、社交活动受限。而长期服药的不良反应,又造成对药物的恐惧心理,认为癫痫是治不好的病,是丢人的病,怕别人知道会影响入学、就业或婚嫁问题,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导致抑郁的产生。
3.3 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也是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癫痫多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病程长,发作频繁,导致患者治疗费用支出多。经济条件不良的患者,检查和治疗受到影响。对老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和对新药价格昂贵的回避心理促使患者寻求非正规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不同程度地导致抑郁。
3.4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虽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但是方差分析显示,抑郁组的主观支持分和支持总分与癫痫患者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社会支持中,主观感知到的支持比客观能得到的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更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Thoits的观点,即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社会支持的效果与被感知到的支持程度相一致[11]。但这并不是说客观支持没有意义,实际上,虽然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它总是有一定的客观基础的。临床医生、护士加强对癫痫患者的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还是必要的。
3.5 应对方式 有研究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12]。本研究显示,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应对方式主要以幻想、自责、退避等消极不成熟应对方式为主;求助、自责进入回归方程。而预测系数反映出求助应对方式比自责对抑郁的影响更大。求助因子在癫痫抑郁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表明,癫痫患者在调解心理平衡的过程中自身力量的不足,需要外界的帮助。鼓励患者建立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相对于改善自责、幻想、退避应对方式更为积极,更有意义。而且这一点与癫痫患者主观支持分低是一致的。
3.6 自我效能 本研究显示,自我效能在癫痫抑郁发生中有重要作用,不但进入了回归方程,而且从回归系数上比求助、自责、经济情况、近3个月发作频率对抑郁的发生影响更大。自我效能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Bandura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13],指并不是压力情境本身,而是感觉不能控制它们的无能感。高自我效能的人在遇到压力情境时能感觉“尽在掌握中”,所以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低,在心理上失去了控制感,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与评价严重下降。
总之,影响癫痫伴发抑郁产生的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3个方面,而且这3个方面的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互相关联,共同影响癫痫抑郁的发生。本研究显示,生物因素中的发作频率和病程,社会因素中的经济情况,均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相关,提示在针对癫痫抑郁的治疗过程中,要从生物、心理、社会3个方面综合进行,要注意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利于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疗。
回归分析显示,生物、心理、社会3方面均有因素进入回归方程,从回归系数来看,自我效能感、求助、自责等心理因素对抑郁的发生影响更大,特别是自我效能,这就提示我们,提高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可能会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癫痫患者的抑郁。这与目前有关自我效能在医学临床研究应用结果相一致。近年来,自我效能理论广泛地应用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包括心理健康和临床,特别应用到了一些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14-16]。国内外多数研究发现,对一些慢性病患者进行自我效能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等,并减少对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的使用[17-20]。但有关癫痫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较少。提高癫痫患者的自我效能将是改善癫痫患者的抑郁,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有力措施,针对癫痫患者自我效能进行心理治疗,是癫痫治疗中有待于研究的重要部分。
[1]任巧玲,侯东强.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33-35.
[2]赵秀鹤,迟兆富,刘学伍.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40-41.
[3]Giovacchini G,T oczek M T,Bonwetsch R,et al.5-HT 1A receptorsare reduced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 after partial-volume correction[J].Nucl Med,2005,46(7):1128-1135.
[4]Kuzniecky RI.Neuroimaging of epilepsy: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Neuro Rx,2005,2(2):384-393.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6]Schwarzer R,Aristi B.Optimistic self-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J].Word Psychol,1997,3(1-2):177-190.
[7]Gilliam F,Santos J,Vahle V,et al.Depression in epilepsy:ignoring clinical expression of neuronal network dysfunction?[J].Epilepsia,2004,45:28-33.
[8]Jagadheesan K,Garg AK,Nizamie SH.Risk factors and outcome of mood disorders in epilepsy:a case-control study[J].Seizure,2003,12(2):121-125.
[9]Prueter C,Norra C.Mood disorders and thei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J].Neuropsy chiatry Clin Neurosci,2005,17(1):20-28.
[10]Baker GA,Jacoby A,Buck D,et al.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epilepsy:a European study[J].Epilepsia,1997,38(3):353-356.
[11]Thoits PA.Dimensions of life events that influence psychological distress:an evaluation and synthesis of the literature[M].//Kaplan H.Psychological Stres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3:33-103.
[12]Haghighatgou H,Peterson C.Cop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Iranian students[J].Soc Psychol,1995,135(2):175-180.
[13]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Freeman,1997:133-134.
[14]Fu DB,Fu H,McGowan P,et al.Implementa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chronic disease self managenent programme in Shanghai,Chin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ull World Health O rgan,2003,81(3):174-182.
[15]Bodenheimer T,Lorig K,Holman H,et al.Patient self-managean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JAM IA,2002,288(19):2469-2475.
[16]傅东波,沈贻谔.上海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0):740-742.
[17]蒋晓莲,薛咏红,汪国成.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5):763-766.
[18]杨惠勤,毛建国.某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自我效能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7):313-315.
[19]Wong K,Wong FK,Chan MF.Effects of nurse initiated telephone follow-up on self-efficacy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Adv Nurs,2005,49(2):210-222.
[20]Farrell K,Wirks M N,Martin JC.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improved with enhanced self-efficacy[J].Clin Nurs Res,2004,13(4):28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