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交叉口建筑形式初探

2010-06-12刘原平

山西建筑 2010年4期
关键词:合式交叉口城市规划

刘原平 张 静

1 十字路口的现状概括

如果说城市是一个面,那么道路就是这个面里面相互交错的线,而十字路口是这些线的交叉点,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一个节点,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机能。城市这个“面”,是需要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相互协调和组合。

2 十字路口的研究定位

2.1 交叉路口的道路交通形式

1)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有十字形、T形、Y形、X形及环形交叉等。

无论是正交十字路口,还是斜交十字路口,其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都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协调。在平面交叉口处,为了行车安全,在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妨碍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都做了相应的处理,或清除或退让[1]。这点也符合了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中对于道路红线退让作出的相应要求。

2)立体交叉口的形式。立体交叉口主要有菱形、苜蓿叶形、环形、十字路口形等几种。

在设计立体交通形式时,各种形式立体交叉口的用地面积和规划通行能力应符合法律的规定[2],在我国,一些较发达城市已经用各种立体交通取代了传统的平面交通形式。

2.2 十字路口的建筑平面形式

一般而言,十字路口的建筑平面主要有开敞式、引入式、景观围合式三种。

开敞式空间的建筑平面形式大多是让建筑设计在道路转角处,相对于路口保留一部分开敞的空间,在这些公共空间里,可适当增加与道路的距离,扩大建筑的视距,形成可供人使用的开敞空间,同时也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用于行走和停留的疏散空间。开敞式空间分为底部后退式、转角挖空式、低层挖空式等。一般而言,大多数十字路口周围的建筑采用这种布局形式。

引入式空间的建筑平面形式主要是建筑在后退道路红线的后面,在其对应的两条道路上再开两个出入口,为本栋建筑服务,一般都为商业建筑,它用这种方式,增加客流量,提升商业氛围,扩大消费者的引入空间。另外,它也成为此建筑停车出入口,降低十字路口的道路交通负担。这种形式分为角部通路式、角部引入式、中心引入式、横纵引入式等。其中,角部通路式和中心引入式在现代建筑中使用较多。

景观围合空间的建筑平面形式则是除建筑本身外,在空闲的硬质铺地上,设计绿化、小品等对建筑的入口进行标示。这种建筑平面形式在使用中,注重环境设计,它是开敞式空间与引入式空间的结合,在空间上讲究围合,容易为市民留下深刻的记忆,同时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它分为路口景观围合式、挖角景观围合式、角部景观围合式、低层景观围合式等。

2.3 十字路口的建筑立面形式

在道路交叉口处的建筑,其立面形式大多与道路的走向以及建筑的功能用途息息相关,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见图1)。

2.4 十字路口的建筑与道路的间距

在介绍建筑设计的教材和相关资料中,并没有把十字路口的建筑平面形式单独做成章节来讲,但在我国及各个城市的城市规划法规及条例中,都对建于城市道路两边的建筑提出了相关的要求,特别是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根据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以武汉为例),沿城市规划道路新建建筑,其后退规划道路红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建筑高度24 m以下的居住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3 m;建筑高度24 m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24 m以下的底层带商业用房的建筑物及小型公共建筑后退规划道路红线不少于5 m等。

3 十字路口造成的问题及适应性方法与技术的研究

3.1 调查中国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城市设计的现状与不足

以武汉中山大道上几个重点十字路口为例。作为中部发展较快速的武汉,由于两江交汇形成三镇鼎足的局面造成的桥梁发展,使城市的空间被较多的立体交通所贯通,加上正在热火施工的地铁及轻轨,也加剧了武汉的道路发展,而中山大道历来是全部内街出入口与新市区联络以及通向桥口工业区的要道,也是汉口商业中心的要道[3](见表1)。

3.2 适应性方法与技术的分析研究

尽管立体交通形式日益增多,如轻轨、地铁、高架桥,这些缓解工具纷纷展现在城市面貌中。可新的交通形式还未缓解道路的压力,新增的交通形式又带来了城市规划的新问题。

表1 武汉中山大道上几个重点十字路口

在现有的规划模式下,空间规划的问题出现许多“正确”的答案,却很少有“完美”答案。如何在追求最大化效应的同时,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我认为空间尺度才是还原城市交叉口空间效率和精神效应的关键。尺度是人类自身衡量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相关关系的一种准则[4]。在最佳尺度构成的空间中,“游移空间”是人们在使用和享受城市所形成的跨越——领地;打开——通路;识别——场所;理解——符号价值的连锁反应。务必解决交叉口问题,是城市土地价值利益最大化和居民生活品质最佳化相结合的体现,它是一个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社会设计,值得深思的建筑设计态度[5]。在现有的有限经济条件下,最简便、最经济、最有效的建造途径仍然还是“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在设计人的最舒适尺度的条件下,采取优先原则。利用生态学的理论,整合“环境”及“资源”,寻找切实可行的好方案。简单来说,就是采取折中式方案,而不是“正确的”“完美的”方案,经济实惠、精打细算、精工细作,在受限制的条件下实现自然建造的表现逻辑[6]。

4 结语

在以上我所归纳的交叉口平面和立面形式中,景观围合空间的平面形式和留出广场的立面形式越来越被城市规划管理者和设计者所认可,同时,也成为城市交叉口的新宠。

“建筑的艺术是不能脱离了它的适用的问题和工程结构的问题而单独存在的。适用、坚固、美观之间存在着矛盾;建筑设计人员的工作就是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求得三方面的辨证的统一。明显的是,在这三者之中,适用是人们对建筑的主要要求”。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们掌握更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在分析和比较中,完成设计的最优化方案。

[1]CJJ 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

[2]GB 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

[3]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武汉市城市规划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

[4]段汉明.建筑的尺度与时空特征[J].新建筑,2000(5):12-20.

[5]邱书杰.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城市街道空间规划策略[J].建筑学报,2007(3):39-40.

[6]徐卫国,卢向东.走出传统的设计课程范式[J].新建筑,2005(3):70-71.

[7]梁思成.拙匠随笔[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合式交叉口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15个趋势,衣帽间有颜值更有实力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一种磁搞合式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研究
信号交叉口延误参数获取综述
一种Y型交叉口设计方案的选取过程
考虑黄灯驾驶行为的城市交叉口微观仿真
加强监管可改善杂合式PBL的去功能化
基于VISSIM的交叉口改善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