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省会实际推进现代农业——访济南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建生

2010-06-12张洪芹

山东农机化 2010年2期
关键词:农用保护性耕作

立足省会实际推进现代农业
——访济南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建生

李建生副局长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济南市是我省的省会城市,是农机化发展最早及农机化水平提高较快的地区之一,农机化为省会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及“三农”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济南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建生,请他谈了济南市农机化工作的几个特点和亮点。

记者: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市同时肩负着树立全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维护我省对外良好形象的重要任务。而我们知道济南市是一个以小麦和玉米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一方面要保护环境,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处理好农业生产后出现的大量秸秆。面对这样的矛盾,作为济南市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部门,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李:对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机械化与禁烧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农业局暨农机办作为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主管部门和具体实施部门,按照“疏堵并举、标本兼治、以疏保堵、以堵促疏”的总体思路,认真坚持了四项原则:一是疏堵结合,齐抓共管的原则,二是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三是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原则,四是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在工作中,我们着重抓了六项工作机制建立和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市里建立了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县(市)区、乡镇(街道)也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有序的工作推进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三是有效的政策扶持机制,市财政列支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各县(市)区按1:1进行配套;四是广泛的宣传引导机制;五是严格的执法检查机制,层层成立督导执法队;六是严肃的责任追究机制,对个别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抓源头,二是抓地头,三是抓苗头,四是抓念头。采取强力行政推动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扶持、法律制裁、科技转化等特殊手段,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布局、无缝隙监管、网络化推进,推动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快速发展。两年来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重点区域达到93%以上,全市基本上达到了“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的禁烧目标,为“两会一节”的圆满举办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得到了省市领导及市民的高度赞扬。

记者:济南市是保护性耕作项目开始最早的几个地区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已经处于全省的前列,请您谈一谈这几年在促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并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李:济南虽有“泉城”之称,但也是贫水地区,保护性耕作一直是济南市大力推广的农业项目之一。为促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的全面推广,我们以“发展大农机,服务大农业,建设新农村”为具体工作思路,制定了济南市保护性耕作“大培训、大推广”活动实施方案。自2002年起农业机械推广中心即申请了《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以农业部保护性精细耕作研究中心为技术依托单位。项目实施走三结合的技术路线:一是走领导、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的技术路线,领导重视支持、技术人员热情服务、群众接受积极主动,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建设工作;二是走试验、研究、示范、培训、推广的技术路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根据济南市实际情况试验、研究出适合本市的工艺体系及技术措施,然后加以示范、培训,使广大农民能够掌握技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广大农民服务;三是走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考虑适应农艺的农业机械化操作要求,使农机、农艺相结合,提高劳动生产力,从而使群众能够更容易接受,保护性耕作机械和技术得以大面积推广。通过对机械化旱作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在大旱年景也可达到稳产高产,实现了旱地抗旱、保水、增收的目标,起到了不烧秸秆,增加土壤蓄水量、减少蒸发、培肥地力的作用,使旱地贫瘠土壤彻底得到改善。近几年,在已建立起济南国际机场周边以及济青高速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示范基地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建设了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高新区、长清区高速绕城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两侧等拓展区域,并开始着手平阴、商河等延伸区域示范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由主到次的辐射型建设推广模式。

记者:济南平阴农用航空站是我省建立的第一个农用航空站。对这样一种现代化的农业装备,济南是如何加快开发建设和开展航空植保工作的?

李: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农用航空事业发展很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省的农用航空事业也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位于我市平阴县的农用航空服务站是农业部于2001年3月9日正式批准建设的,是农业部重点建设的农用航空示范基地之一。该项目的建成是我市乃至我省的农机工作迈入现代化空地立体式农业行列的重要一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农用航空站曾于2007年6月飞赴垦利县参加灭蝗任务,期间共飞行86小时,出动92架次,灭蝗面积71万亩,在抗击蝗灾的保卫战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美国白蛾开始大规模侵入我省,5月份以后,随着气温升高,美国白蛾越冬蛹羽化成虫,防治第一代美国白蛾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及时成立了飞防美国白蛾工作小组,认真细致地制定了飞机防治预案。同时,精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机场消防、气象、空管、油料供应等飞行保障设备进行全面检修,同时对执行飞防任务的农五飞机进行全面地适航检查,又联系济南空军航管处、民航山东空管分局、空军张庄机场管制室等飞行相关单位召开飞行协调会,制定飞防期间的空域使用、空管指挥协调实施方案。在飞行组织工作中,我们牢牢把握“精心准备、严密组织、保障有力、空中精飞、确保安全、高效防治”的指导方针,认真细致地检查督导各项工作。经过七天的紧张工作,飞机共安全飞行19小时20分,累计34个架次,飞防面积10万亩,顺利完成了2009年美国白蛾飞防任务。

记者:设施农业是一个新产业,济南市的设施农业已初具规模,请您谈谈济南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在设施农业机械化方面所做的工作。

李:设施农业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新环境气象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进行有效的生产。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配套的机械设备,1996年省政府即确定设施农业由农机部门负责管理。我市制定落实了相关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把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十一五”期间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我们对设施农业新结构、新材料的使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等灌溉系统,声波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微耕作业机械,播种育苗机械,移栽机械,施肥机械,自动控制装置等进行研究及试验、示范、推广。根据高、中、低档温室大棚的不同特点及具体种植作物在具体季节下的不同作业管理要求,进行研究,积极推进新技术新设备在设施农业中的使用。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建设力度。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了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目标责任

制;二是广泛宣传,搞好培训;三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这些年来,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合理的机具搭配,逐渐探索出了适合济南地区特点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带动与指导全市设施农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向规范化、规模化,高产、高效、高层次迈进。

(本刊记者 张洪芹)

猜你喜欢

农用保护性耕作
农用机械发展
宁夏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技术模式探讨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耕作深度对紫色土坡地旋耕机耕作侵蚀的影响
农用履带式底盘技术及衍生产品概述
玉米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领
农用机井管理
草地耕作技术在澳大利亚的应用
保护性耕作机具选型中注意事项
西洞庭湖区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