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黑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2010-06-12李建军刘世海惠娜娜李继平

植物保护 2010年4期
关键词:病株种薯悬浮剂

李建军, 刘世海, 惠娜娜, 王 立, 李继平*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兰州 730070; 2.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农技推广中心,730100)

马铃薯黑胫病是由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黑腐致病型,欧氏杆菌属中的一个低温类型[1]Erwiniacarotovorasubsp.atroseptica(Van Hall)Dye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在马铃薯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率一般为2%~5%,严重的可达40%~50%。在田间造成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从种薯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以苗期最盛。初侵染源是带菌种薯,切刀传播是主要途径[2]。马铃薯是甘肃省重要的优势农产品之一,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满足了生产优质高档马铃薯的生态条件。由于引种频繁,加之农民种植粗放,药剂处理种薯,切刀消毒意识淡薄,近年来,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有逐年加重之势,给当地马铃薯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此病在该地区的发生和蔓延,作者利用不同药剂对马铃薯种薯进行了浸种试验,筛选了2种较为有效的防治药剂,旨在为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20%噻菌铜(thiodiazole copper)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

30%琥胶肥酸铜[copper(succinate+glutarate+adipate)suspensoid]悬浮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

3%甲霜·噁霉灵(metalaxyl·hymexazol)可溶性液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农药厂;

72%农用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可湿性粉剂,石家庄三农化工有限公司;

2%春雷霉素(kasugamycin)可湿性粉剂,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

高锰酸钾(potassiuMpermanganate),西安化学试剂厂。

1.1.2 供试品种

马铃薯:‘陇薯3号’,常规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新营乡赵家铺村,属甘肃中部高寒半干旱区,海拔2 300m左右,年平均降水450mm左右,年平均气温5.3℃,无霜期100d左右。试验田为旱作梯田,灰钙土,pH8.2左右,前茬为小麦,地势平坦,肥力中等。试验设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3%甲霜·噁霉灵可溶性液剂5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高锰酸钾1 000倍切刀消毒及空白对照,共7个处理,每小区长8m,宽5m,每处理4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 试验方法

选用较为一致的种薯和带有典型黑胫病的病薯备用。处理①~⑤选用浸种处理法:在每切一个种薯前先在病薯的病部切一下,使刀上携带病菌,再切种薯。然后分别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3%甲霜·噁霉灵可溶性液剂5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药液将薯块浸泡30min,捞出晾干。处理⑥选用刀面消毒法:准备2把菜刀在盛有高锰酸钾1 000倍溶液的盆中浸泡备用,在每切一个种薯前先在病薯的病部切一下,切完一个种薯换另一把菜刀。处理⑦为空白对照:切薯方法同①。然后将所有种薯摊放在有散射光的室内催芽,待大部分芽眼出芽变绿时,于2008年4月13日09:00播种,每小区固定种200穴,露地直播,沟宽20cm、深15cm,株行距40cm×50cm,试验田管理按当地常规进行。

1.4 结果调查

在对照齐苗后(5月25日)进行第1次调查,记录出苗数;在现蕾开花期(6月15日)进行第2次调查;记录病株数,并计算出病株率(未出苗按病株计算)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株率=[(第1次未出苗数+第2次病株数)/播种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率-处理区病株数)/对照区病株率]×100%。

1.5 安全性调查

从出苗到收获整个生育期不定期观察株高、叶色、生长势等来判断各处理对马铃薯的安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第1次苗期调查结果(表1),以对照的出苗率最低,为86%;其余各处理的出苗率均在93%以上,说明各处理均可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第2次调查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病株率为1%~2.25%,都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的15%,说明药剂处理后明显降低了田间病株率。各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处理防效最高为78.41%,其次是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处理为75.05%;3%甲霜·噁霉灵可溶性液剂5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及高锰酸钾1 000倍处理的防效接近,均在64.54%~68.63%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甲霜·噁霉灵可溶性液剂500倍,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 000倍,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400倍及高锰酸钾1 000倍防效相当;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处理与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处理间防效差异性不显著;但都优于其他处理。

表1 各处理药剂对马铃薯出苗的影响及防病效果1) (甘肃榆中,2008)

2.2 安全性

各处理在马铃薯出苗至收获期间未观察到药害现象发生,而且明显提高了马铃薯出苗率,降低了出苗后的田间病株率,对马铃薯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陈作鉴[2]报道带菌种薯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残体组织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郭雄等[3]报道病菌在土壤中能持久存活,带病土壤对马铃薯黑胫病的田间传播也极为重要。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当地马铃薯栽培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次数减少,残留田间的病残体组织使土壤中菌源量不断增大,给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带来很多困难。

目前生产中该病害的防治以选择抗病品种、采用小整薯播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组织、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为主,但化学药剂防治,尤其是播前种薯处理对马铃薯黑胫病的控制作用也不可忽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药剂浸种可有效阻断黑胫病菌在切薯过程中及田间土壤、病残体组织对马铃薯的侵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马铃薯的正常生长,提高出苗率,降低田间病株率。其中,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和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两处理的防效均在75%以上,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可有效控制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且对马铃薯安全。因此,在生产中防治马铃薯黑胫病建议使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或30%琥胶肥酸铜悬浮剂400倍于播前浸种处理30min,然后将种薯放在有散射光的室内催芽,待大部分芽眼出芽变绿时播种,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1]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2]陈作鉴.马铃薯黑胫病的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76.

[3]郭雄,贾长盛,李占青,等.马铃薯病组织传播黑胫病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1,15(4):210-212.

[4]王怀震.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8(13):172-174.

[5]孙秀梅.黑龙江省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06(12):41.

猜你喜欢

病株种薯悬浮剂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20%吡噻菌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西北高寒地区马铃薯种薯的收获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