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比较
2010-06-10刘艳薇董淑红詹国媛韩志东陈美姬
刘艳薇 董淑红 詹国媛 韩志东 陈美姬 林 苑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儿科(510700)
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潜伏期为1~3d,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发病初期即发生呕吐,而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可达数十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常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轮状病毒是儿童腹泻重要病原体之一,金玉姬等[1]对深圳地区2004至2006年儿童腹泻病病原体分布情况分析发现,轮状病毒腹泻主要发生在10月至次年2月,但夏季6~7月也有一个小高峰,共占40.49%;真菌性腹泻无明显季节性,占3.59%;细菌性腹泻明显在每年的6~9月高发,占39.67%;阿米巴性腹泻仅检测到10例,除1例是春末检测出来外,余皆在夏季检出,占0.03%;不确定性腹泻主要发生在12月至次年的3月,占16.24%。在夏、秋季有针对性加强对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是有必要的。目前西医治疗被广泛应用且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它对于防止因腹泻而致的脱水有肯定的疗效,但对于严重的或持续性腹泻尚有其不足之处。殷旭等[2]从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3个方面总结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认为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而中医药却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价格低廉,尤适宜于基层应用。临床研究对中药治疗秋季腹泻报道很多,但多数缺乏严格的科研设计、规范化的药理研究,据报道[3]热毒宁注射液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研究室进行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具有降低轮状病毒毒力的作用和抑制轮状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全面比较热毒宁注射液、病毒唑、更昔洛韦3种药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差异,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至200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儿科住院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5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4]小儿秋季腹泻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热毒宁组、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每组各50例。热毒宁组50例,男38例,女12例;病毒唑组50例,男37例,女13例;更昔洛韦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分布:热毒宁组6个月~1岁20例,>1~3岁10例,>3~5岁20例;病毒唑组6个月~1岁18例,>1~3岁12例,>3~5岁20例;更昔洛韦组6个月~1岁17例,>1~3岁12例,>3~5岁21例。病程:热毒宁组病程<1d 17例,1~2d 12例,>2~3d 21例;病毒唑组病程<1d 16例,1~2d 12例,>2~3d 22例;更昔洛韦组病程<1d 15例,1~2d 14例,>2~3d 21例。发热程度:热毒宁组38.0~38.8℃,平均38.5℃;病毒唑组38.1~38.7℃,平均38.6℃;更昔洛韦唑组38.0~39.0℃,平均38.5℃。脱水程度:热毒宁组轻度脱水38例,中度脱水12例;病毒唑组轻度脱水39例,中度脱水11例;更昔洛韦组轻度脱水39例,中度脱水11例。伴呼吸道症状(流涕、咳嗽等):热毒宁组32例,病毒唑组31例,更昔洛韦组31例。以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3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1 3组总有效率比较
表2 3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1.2 治疗方法
总共分为3组,热毒宁组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剂量按0.6~0.8mL/(kg·d)(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入生理盐水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病毒唑组静脉滴注病毒唑,剂量按10~15mg/kg,1次/d;更昔洛韦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剂量按5~10mg/(kg·d),1次/d。3组均给予控制和改变饮食,适当减少奶量摄入,补液、纠酸、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思密达止泻,同时给予肠道生态制剂培菲康治疗。
1.3 疗效标准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制定标准[5]。显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时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止泻时间、退热时间、总疗程时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率表示,整体有效率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明显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较显著意义。
2 结 果
2.1 3组总有效率比较
热毒宁组与更昔洛韦组、病毒唑组72h的疗效比较见表1,热毒宁组与病毒唑组、更昔洛韦组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热毒宁的总有效率最好。
2.2 主要症状体征变化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热毒宁注射液组退热快,止泻快,总疗程短,显著少于病毒唑组及更昔洛韦组。
2.3 不良反应
3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 论
婴幼儿腹泻80%由病毒感染引起,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最主要的致病病原体,临床治疗多以恢复肠道菌群、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对症处理为主。西医目前尚未找到治疗该病的特效抗病毒药,而常用抗病毒药物(病毒唑)疗效一般,有致畸等不良反应[6],阿昔洛韦的不良反应会使骨髓白细胞降低。针对秋季腹泻轮状病毒的疫苗只能改善重症的秋季腹泻患者,但对患者的总数、病程影响不理想。中医由于其灵活的治疗方法和独特的辨证思维,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甚至优于西医的常规疗法。因此合理地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将是我们今后应当尝试的方向之一。
本病在祖国医学属“泻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泻泄是由于小肠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注于肠道所致。病因以感受外邪及脾胃虚弱为主,病机以脾虚湿困为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又智识未开,不知调摄,易于感触;若喂食不慎或保护不周,被风寒湿邪所袭,寒邪直伤脾阳则脾的运化失司,水反为湿、食反为滞发为本病。况秋令湿邪尚盛,中医认为“无湿不作泻”、“凡泻皆湿”、“泻者水湿所为也”,也是小儿秋季腹泻的一个病因。可运用化湿健脾、升清降浊、清热解毒之法为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等制成。青蒿味苦辛、性寒,辛可发散,苦寒清热,故能疏散风热,邪毒从肌表而解。金银花味甘、性寒,功能清热解毒,协助君药青蒿增强其清热及疏散之功,在方中为臣药。栀子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除烦之功,为佐药,协助臣药金银花解毒。实验研究[7-9]表明,热毒宁能对抗多种病毒,是一个广谱的抗病毒药物。由国家疾控中心对热毒宁对抗轮状病毒的试验表明,热毒宁具有抑制和灭活轮状病毒的作用。热毒宁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主动与政府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进行万例不良反应监测研究的企业,研究表明,热毒宁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仅为0.38%。本组临床观察表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止泻快、退热快、缩短疗程,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进一步启示我们临床上多尝试使用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
[1]金玉姬,邓芳梅,李德发等.深圳地区2004-2006年儿童腹泻病病原体分布情况[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7):527-528.
[2]殷旭,高世泉,刘贵云.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6,12(2):73-74.
[3]项红霞,郁志伟.热毒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344-4345.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0-1294.
[5]方鹤松,魏承毓.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6]刘奋忠,苏德禹,吴梅兰.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抗病毒治疗概况[J].海峡药学,2002,14(5):74-76.
[7]冯旰珠,周锋,黄茂等.热毒宁注射液对腺病毒-3的体外抑制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8):573-577.
[8]冯旰珠,周锋,黄茂等.热毒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作用体外实验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9):1009-1012.
[9]冯旰珠,周锋,黄茂等.热毒宁对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7,26(9):663-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