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
2010-06-09付蓉
编者按: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写作知识,对语文教师而言是一种常识。但是提出“梯级导写”的方式,这却是对程序教学法的一种深度拓展。难能可贵的是,付蓉老师设计的整个教学过程还做到了“以情动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相机渗透情感教育。在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作文要求和思维训练过程要体现梯度”的新观点,其基本步骤是导源、导读、导写、导评。这种变“教”为“导”的梯度思维训练方式,是作文教学领域的一个亮点,在广大的作文教学空间里,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有益的价值。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材的编排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综合性学习”作为一大亮点取代了作文知识训练体系,作文知识从作文教学中悄然隐退,作文能力似乎摆脱了作文知识的束缚。现实真的事遂所愿了么?难道作文知识真的是导致作文低效的“绊脚石”?那为什么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依然走不出困境呢?如果不是作文知识本身的问题,那作文知识又以怎样的身份介入作文教学呢?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此处特指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梯级作文教学课题组,下文同。)进行了表述式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了湖北省五峰县八所初中学校七至九年级的近400名师生。我们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是否喜欢读书、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否害怕写作文、最好的一篇作文、作文最大的困惑、对提高写作水平的期待和计划、对老师写作指导的评价与期待、你知道哪些写作技巧、你最擅长哪类作文”等)要求调查对象如实作答。通过问卷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前后的进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写作方面的优缺点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众多先进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元素,我们提出“梯级导写,有效作文”的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文要求要体现梯度。从“入情作文”到“入理作文”再到“入心作文”。二是思维训练过程要体现梯度。就是变“教作文知识”为“用作文知识导”,其基本步骤是导源、导读、导写、导评。这种变“教”为“导”的梯度思维训练方式,强调作文知识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而是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养的一种手段,作文知识是服务于作文素养的。现在我就结合《散步》的教学过程来具体说说。
首先是导源——联生活,谈自己,红杏枝头春意闹。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鼓励学生多说自我话语。为了把言说欲和言说权归还给每一个言语生命,充分调动学生的言语欲望,我们主要依托文本,从文本中寻找话题鼓励学生畅谈和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如在《散步》教学中,我结合本文主题,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联系生活忆亲情”,我首先问了一个每位学生都可以回答的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你最爱谁?”,学生一下子叽喳开了,谈的很开心。在此基础上,我提高要求追问道:“既然你们是那么真情真意地热爱你们的亲人,那就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意?”有一位同学说:“爸爸、妈妈,能做你们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下辈子还做你们的女儿。”当时我们都被这女生陈述的永恒的爱深深地打动了。其他同学也纷纷争着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整个课堂立即被一股浓浓的亲情氛围包裹着。
此时,同学们分享着彼此的感受,显得动情动容!
其次是导读——品佳文,议他人,接天莲叶无穷碧。
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有限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历,使得学生间的分享也极其有限,作文显得有些单调重复。可现行的语文课文内容丰富,选文典型,文中给我们讲述了关乎生命和人生的很多发人深省的故事,很多耐人寻味的道理,很多思辨睿智的科学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进行多维对话的过程中思想得以碰撞,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可以内化为自己的体验,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如在教《散步》一文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丰富亲情”,我设计了四个教学互动环节,通过抓核心词、思关键句、详主体段、略辅助段、明全文结构的导读过程帮助学生建构行文的基本框架,较好的理解作文评价要求。具体来说:
一是品读总启句感悟亲情。品读文中的第一句话,抓住“我”字,用“爱源于……”的句式请学生谈谈读完本文后的整体感受。
思考链接:这种抓核心词扩词连句的方式,我们广泛地应用于作文指导课中,就是以所写的词语为基点,充分利用人的眼、耳、鼻、舌、身、心等感觉器官认知自然、感知社会,构筑出具有色、形、动、声、味、情、思(心理、联想、想像)的鲜活场景来。
二是品读主体段理解亲情。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最长,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爱是一条承担重量的扁担,那么扁担的两头应该挑起什么呢?”请用原文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引导学生重点读第六、八自然段。
思考链接:所谓主体段就是能集中表达中心思想,需要重点理解的文段。学生作文中主体段质量的高低是决定作文得分的关键,因此主体段的导写质量也就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质量。本环节我抓住敬老、疼小这两个关键词,分析第六和第八两个自然段。这样的引导、品读能让学生谈深、谈实、谈透。有助于学生从心灵深处确立一个对“敬老疼小”的人生品性追求,更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主体段的的意义和作用。
三是品读辅助段话语亲情。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我采用请同学们当辩护律师的方法来阅读课文的辅助段。有的学生主动请缨说:我想给第四自然段当律师,这段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生命的色彩,再说家庭亲情也是生命的体现。
思考链接:通过阅读后当辩护律师陈述意见的方式,学生很快弄明白了辅助段存在的理由。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亲情的感悟,也从一个侧面对学生了解散文的写法起到了指导作用,给学生一个启迪:景物的衬托,环境的描绘等对表现文章主旨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四是品读全文解构亲情。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本文的脉络,弄清文章的线索。我请同学们完整地读一遍课文,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到了“散步”这件事。这样一遍遍读下来,学生对本文以小见大、借事喻理的写法便弄得水清明白了。
此时,同学们体味着文本的内涵,心底真情喷涌!
其三是导写——展想象,写片段,我言秋日胜春朝。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我们要通过“写”激活学生直接和间接聚集的经历和感悟,较好的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怎么写?写什么?我们在文本中寻找切入点,引导学生寻找课文的隐点、略点、续点、感点、连接点、争议点等,展开想象或续写、或补写、或缩写、或扩写、或改写等。
教学《散步》时,笔者在“合理展开想象写亲情”这个板块中确定了这样三个步骤:
一是明确要求定内容。分组,每组抽一张纸条,注意保密,根据纸条的内容提示(1.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散步就带老婆、孩子,结果会怎样?(注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2.想想小路沿途会有怎样的风景?(注意色彩、声音、人物活动等的描绘。)3.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如果“我”依从儿子,那会怎么样?(注意人物的不同心情))分组讨论学习。
思考链接:塞缪尔·约翰逊说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我把作文的要求写在纸条上,避免了讲解作文知识的枯燥,增加了神秘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的了解作文要求。教学需较好的体现出变“教作文知识”为“用作文知识导”的重点。
二是集体构思写片断。写之前先找几个组谈设想,激兴趣。如有的组说:“我们打算从人物的心理、表情、动作方面来写。核心是描绘作者既想孝顺母亲又想疼爱儿子的两难心理,请大家期待我们的作文吧。”然后给学生20分钟的自由写作时间,老师在巡视时根据需要作些具体指导。
思考链接: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降低学生单独作文的难度,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我请学生分组写片断,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激发彼此的创作灵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进步的阶梯。教师要适时参与各组的讨论,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施同步指导。同时还要根据了解的情况确定有代表性的组别在下一个环节作全班交流,增强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是相互展示享美文。因为时间关系,我仅就纸条上的三个提示内容请了三个有代表性的小组交流。这里仅举一例(组1展示:初春很美,即使在黄昏也能瞧见一片新绿。乌鸦站在那带着新绿的秃树枝上,静静地欣赏景色,老乌鸦轻轻啄啄小乌鸦的羽翅。我想起了母亲,这时在家中干什么呢?蹦蹦跳跳的儿子停住了脚步靠着妈妈看乌鸦。母亲身体不好,经常咳嗽。我怕她受不住这早春的晚风,把她留在了家里,带着儿子、妻子出来散步。我向来很孝顺,可是在这美好的春之景把她留在了家中。想到母亲一个人的孤单,我的心仿佛被一只大手紧紧揪住,好痛好痛……母亲这时肯定坐在院中,望着我们走过的路,急切地盼望着我们的归来,那双眼睛——那双被皱纹包围的眼睛直直盯着那条小路,那是一条多么短的路啊,仅几十米,可在此时却拉得好长好长,一端是母亲,一端是儿子。我们之间的距离被拉得越来越长。眼下,我立刻拉着妻子的手一路小跑回家。我知道这次散步时间很短很短,却让我明白了亲情的可贵。走过了人生中一条最重要的路,那就是让儿女懂得感恩和孝顺的路!)
此时,同学们书写着自己的感悟,笔底饱蘸浓情!
最后是导评——读美文,生互评,争得梅花扑鼻香。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固然重要,但展示与激励比指导更重要。不容忽视的是造就会欣赏的读者也是我们写作教学的任务之一。教学中通过相互展示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学得的同时习得更多无法言说的内隐的作文规则,提升作文能力;并通过评奖的方式让其它同学进行欣赏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的作文教学才会更有效。
《散步》教学中,三个小组公开交流后,我组织评选了最佳描写奖、最佳语言奖、最佳构思奖、最佳想象奖。最后在学生练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次作文的基本技法和要求,即在课文中寻找隐点(就是补写剧情或补白),在课文中寻找略点(也就是扩写),找课文中的续点(就是续写)。同时我提醒同学们注意:当我们在课文中找素材写作文时,我们要做到四要:要精心描绘,要据情推理,要展开想象,要复位核查。四不要:不要脱离原文,不要违背原文,不要拘泥原文,不要重复原文。
此时,同学们品味着同伴的美文,镌刻至情至爱!
“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二天三天天天向上”,“梯级导写,有效作文”就是从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尊崇学生的习作能力渐进发展的规律,即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主要从作文要求、思维训练等方面设置梯度,通过导源、导读、导写、导评的基本流程,让同一年级的不同学生,同一学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作文方面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尽力构建帮助学生长知、长智、长能的有效作文教学课堂,并努力由有效生成高效,由高效引领常态,由常态促进均衡,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