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机渗透德育 "低"处有效说写

2010-06-09刘兆宝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评价作文

刘兆宝

【摘 要】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强调师生的共创共生,使师生双方的不同见解或主张互相碰撞,达到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目的。这就为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批改指明了方向。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批改,应该在确保有效的前提下,关注对学生“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关键词】“同批同改” 评价 作文

语文学科的整个知识体系中,作文教学一向是最让教师感到头痛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其中,围绕师生“同批同改”这个核心理念,总结了四种较为有效的办法,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一、讲义批改法

学生的习作交上后,我全部浏览一遍,挑选出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习作,制成讲义发给学生,同时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下阅读、课前讨论,经过课前的充分讨论后,课堂上实施师生”同批同改”。讲义批改法分以下几个步骤:

1.挑选样本——确立批改目标。挑选样本的依据是批改目标。批改目标确立依据有二:一是依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比如审题、立意、材料运用等;二是依据本次作文的实际情况,即学生习作中反映出的较集中的问题。确立批改目标一是为了使作文指导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二是为了降低批改的难度,让学生对作文批改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在两节课的批改时间内,如果批改目标是审题立意,那么批改的篇目大约10~12篇;如果批改目标是调整思路、选材、遣词造句等,那么大约批改8~10篇,字数在300~500之间。

2.课前讨论——充分酝酿,初步修改。讲义发给学生后,学生可以随时讨论,充分酝酿,为课堂修改做好充分的准备。

3.课堂争鸣——理论导引,二次修改。课堂批改,完全是开放式的,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因为“有备而来”,因为“批评家”与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评家”的批评时又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课堂上我们师生平等,大胆质疑,学生和老师之间没有地位之分,学生和学生之间和睦相处,所以课堂气氛很少出现冷场的现象,有时我们之间的讨论会转移话题,因为一个小意见会争论不休,于是我这个主导者就出来主持公道,所以我们总感觉时间短暂,稍纵即逝。以命题作文《两个自我》为例。

有位同学写道:我非常爱玩,所以总觉得空余时间不够,每到星期天,我就特别高兴。风和日丽的下午,拉着几位伙伴,呼吸着自由的空气,逛逛商店,有说有笑,再进家继续我的‘电视遨游,一会儿就乐不思‘校了。什么功课、什么学业这时都一古脑儿地抛在脑后。悬梁刺股的古代先人若看见我这般浪费时间,非气得悬梁自尽不可,我可真是枉为人后啊

初读,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写得好,但赵同学认为叙太多,思太少。作者争辩道:“我是‘议在叙中,我反思的是贪玩浪费了时间,荒费了学业。‘枉为人后不就是反思吗?”沈同学反驳说:“你是‘意在其中,而不是‘议在其中,没扣紧文题。”作者一时语塞。我趁机引导,该怎么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加“点睛之笔”。突然郁同学站起问老师,可不可以换文题?我说可以。“他的文章很有风格,我看加几句议论,不但没点睛,而且有添足之嫌,换成《星期天的我》就是好作文了。”她的话音一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作者竟上前给她鞠了一躬,表示心悦诚服。后来这篇作文以《星期天的我》为题发表在校刊上。

4.课后修改——运用理论,三次修改。经过反复、激烈的争鸣后,大家意见趋于统一,教师作总结,形成更为明确的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第一次批改的经验,再批,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自信度也能大大提高。

讲义批改法的4个步骤是在学生积极参与和教师民主指导下完成的。因为“挑选样本”权在老师手里,而修改又是在大家讨论中完成的,这是主导与主体的完善结合,这一方法非常适合于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入高小,对于写作理论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这对于他们由无意创作到有序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导引。

二、小组批改法

经过一个学期的指导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就可以把批改权移交给学生一部分,即教师不再挑选样本,而是按照写作水平的高低搭配成立作文批改小组。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1~2本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阐述本组的批改意见,然后各组之间进行讨论。小组批改法与讲义批改法不同的是,学生批改的作文,不再是“样本”,少了典型性,批改的难度增大了。因此两节课修改,第一节小组讨论批改,第二节各组把本组评出的样本拿出来口头评述,然后各组之间进行讨论。这种讨论尤为激烈,有时像辩论一样,唇枪舌剑,突出体现了“集体的力量”。经过讨论,师生小结,对批改过的文章,再进行修改。小组批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和主体作用。集体作用是指在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独立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情况下,组成小组研讨,既可避免全班讨论头绪太多、太繁杂、效率太低的弊端,又可避免独自修改六神无主、信度不高的缺点。主体作用就是把评价权基本上交给了学生,只是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教师才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一“看法”主要让争论双方明白,坚持己见必须同时以理服人,而这个“理”实际上渗透的还是写作理论对写作实践的指导,而且小组批改时间短,效率高,两节课批改完毕,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

三、网络批改法

“讲义批改法”“小组批改法”主要侧重的是对写作理论的了解、掌握和文章大环节的宏观把握,如审题、立意、布局等,让学生在高小就应注意到文章不能乱写,而应有章可循;进入初中开始对学生进行语言、修辞上的训练。而修改词语、句子,更适合运用网络批改法。等学生上微机课时,学生自己把文章输入电脑供大家浏览,且每个学生自选一篇进行修改,然后推选出修改前后变化大的篇目,供大家参考、欣赏。这种修改可谓群策群力,仅学生参与的热情就让人感到欣慰。语文主要是一种感悟,积极参与是感悟的开始,潜移默化是感悟的必然结果。

四、学生互改法

学生互改确实是一种最简捷的作文批改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效果很好。但在运用中,却往往达不到批改效果,原因是批改作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写作能力,学生怎么写还不明白,怎么改就更加茫然。所以此法应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评价一篇作文优劣的基本写作理论,具备了相应的写作能力之后再实行,我是在五年级下学期开始学生互改的,这也是六年纪主要的作文批改方式。学生互改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互改引发了两人的争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于是自然找到教师裁决。实际上学生互改变成了另外一种更加主动的师生“同批同改”。

五、“同批同改”作文教学模式的评价与反思

1.师生“同批同改”,让学生真正成了作文教学的主体。“同批同改”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行列,并且能与教师就自己的文章进行平等的交流、评价,最终的评语不单纯取决于教师的喜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有学生在批改反馈中写道:“我突然觉得我好聪明,大脑高速运转,思想的火花一个接一个往外蹦。”“我喜欢这种氛围,请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师生“同批同改”所激发出的学生的热情参与,是真正的主人翁式的参与学习。

2.师生”同批同改”,让教师成了名副其实的主导。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教师一言堂。学生辛辛苦苦地创作,其价值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喜好,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与多元化的社会意识形态不相适应。”同批同改”就是变“一言堂”为“多言堂”,使教师的职责由“主管”变为“协管”,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辅导和点拨作用。实际上师生“同批同改”为教师创设了一个参与学生创作的机会,对于自己教与学的得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反馈。

3.师生“同批同改”架起了一座沟通、融合的桥梁,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传统的作文批改,师生之间的沟通只局限于教师的几句评语。这一沟通有冷冰冰、硬梆梆的隔阂感,而且对这些评语,学生未必看,也未必看得懂,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信息的反馈。“同批同改”让学生参与批改的全过程,在平等、热烈的交流中达成共识。这样既让学生具体感知了本次作文的具体要求、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错误的修正等,又让教师对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做出了针对性的指导、鉴定和匡正,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达到了有机融合。

4.师生“同批同改”,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同批同改”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很多同学在作文写好之后,马上进行交流、讨论,甚至有的未交上来,就自行重写。抄袭作文的没有了,应付作文的没有了,人人都想做下次“同批同改”中的优秀“样本”。这样就营造了一个浓烈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不但作文课上讨论,在其他课上也是讨论声不断。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明显地提高。经过“同批同改”,学生爱思考了:不但敢提问题,而且善于提问题;不但创造性地提问,而且还会创造性地去做。■

猜你喜欢

评价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4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