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新思维.新写作

2010-06-09李鹏雷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用心作文生活

李鹏雷

2009年秋季,湖北省中小学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创新能力。作文写作最能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写作中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然而在新课标实施以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高中偏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作文教学被人为扭曲,过于“模式化”、“板块化”,写作内容空洞单一。

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学生千篇一律在历史中发“思古之幽情”,一些历史人物如李白、杜甫、屈原、陶渊明等频繁出现;写作模式老套机械:记叙文过于铺陈,议论文为简单的“三段论”,散文“形散而神不聚”,小说缺乏波谰的情节;表达苍白无力,情感不够真挚,多为“为文造情”之作,作无病呻吟之态。正因为种种原因让学生成了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学生害怕写作,即使形之为文,语言“假、大、空”,情感不是自然流露。

教学本是一个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过程,这实际上要求从两个层面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即学生层面与教师层面。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好作文,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呢,我想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谈谈我的观点。

一、学生层面

1.疏浚写作源泉:善观察、重感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达到“情满于山,意溢于海”的理想状态,那么“登山”“观海”则是达到这一状态的前提,也就是让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学会善于观察生活,并用心去感悟生活。写作的源泉来自现实生活,只有用眼细致观察,用心真诚感悟,方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善于观察,则生灵万物各异,人生百态纷呈;用心感悟则自然界花开叶落有情,官场上迎来送往无心。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佳作《背影》,其中父子“月台送别”这一情景让人印象深刻,历久弥新,“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来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双手攀着上面,脚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把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一处文字描写正是朱先生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的结果,试想如果没有用心观察,“我”便不会发现父爱如山般伟大,也不会让自认为倔强的“我”潸然泪下。

世界重在观察,生活贵在感悟,只有经历过、观察过,方能感悟出生命的厚重与沧桑。杜甫诗云:“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正是生活的颠沸流离,才让杜甫感彻肺腑。少女时代的琦君对眼泪纵横而流观察细致,感悟深刻:“因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是描写泪多的意思。”

现今的生活节奏较快,现在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整天书山题海,似乎无时间去观察周围的一切,也没有真正感悟生活,即使有也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紧张忙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抽出时间来学会观察,用心感悟,莫让苍白与空虚占据了自己的心灵。观察之后,文章就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

2.换个角色,跳出“围城”。

作文写作虽然强调写真人真事,但由于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大多时间只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所写的文章多与学校生活有关,如毕业在即,友情难舍,同学吵架,心中愤懑,或感叹学业负担之重,对教育体制产生抱怨,亦或回忆某某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与影响等等,这些内容的文章并不是不能写,但若写多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就会没有新意,给评卷老师“审美疲劳”之感。高中生十六七岁,青春而富有朝气,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候,因此,在观察自然、社会、人生之时,应有敏锐的眼光,独到的见解,还要有创新精神。

而要具备新的思维,就不要把自己总是定位在学生身份上,要转换身份,要学会做社会之人,要以社会之人的眼光与心理来看待周围一切,目光要穿透学校的围墙,跳出学校的四方“围城”,多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则学生所创作的文章就有一定的深刻性与可读性。这也就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诗人文学现:“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去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因此,学生要自觉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大圈子之中,同时又要以超然之心态来感悟社会人生。

3.放飞隐形的双翅:想象与联想。

哲学大师黑格尔曾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课程标准》要求,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在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基础之上,要有丰富的联想,大胆的想象,可以根据生活的实际,进行类比联想,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达到创新的效果。贺铸在《青玉案》中是这样写心中的闲愁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若直接来写闲愁,则会空洞、枯燥,聪明的词人用如烟的春草,飘舞的柳絮,绵绵的春雨来写闲愁的虚无不定、绵密悠长,达到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又如在高中课本第三册《泪珠与珍珠》一文中,提到谢冰心的佳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聪明的作者,却拿抽象的良心,本比拟具象的青山,真是妙极了。

总之,写作源于生活,让学生用眼观察生活,用心体味生活,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一步一步地得到提高。

二、教师层面

在教学环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写作。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写出新颖的作文,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条件充许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让课堂有“声”有“色”,也可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的写作素材;作文教学不一定局限于教室之内,可让学生适当地到教室之外观察自然界的花开花落,社会的芸芸众生,对一些学生也可以投其所好,如喜欢体育的学生,可先让他们观察某一体育比赛,并要求他们把运动员精彩的动作及相关的表情捕捉下来;喜欢辩论的同学,可以收看大学生辩论节目或者组织一场班级辩论赛,然后行文时加以形象表达。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便会激发出来,写作时就会驾轻就熟,精彩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2.对学生的作文要及时批改,必要时当面点评。

学生辛辛苦苦的完成一篇作文,都急于知道老师如何评价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师无论多么忙,也要及时把学生作文批改出来,及时发到学生手中,评改时应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即使有问题需要指出来,话语也要委婉,让学生越写越想写,有写作的动力与信心。

另外,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学会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这很符合青少年好胜的心理。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一丝不苟地批改,就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放过。应该让学生知道,文章有缺点,才需要修改,并让他们针对优点、缺点作出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使学生领会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这样,不仅写作文的同学水平有所提高,批改作文的学生也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学到别人的写作方法,不断吸收,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不断提高。

3.教学方法应多样化。

所谓“教无定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作文教学的课堂是一个融众多知识与技巧的阵地,对文学作品的写作与阅读,应是感性多于理性。学生作文也应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至少对他们来说可以这样认为。这就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题材,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运用多种教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至于用什么方法,因人而异。

当然,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个环节中,要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用心作文生活
用心
用什么写作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用心,让家更有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