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写作与绿色写作
2010-06-09覃兆梅
覃兆梅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每每听人不屑地说:“中学语文教学是无效教学。”我就忍不住愤愤然反击:你不学语文试试!但冷静下来自我反省,别人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对于作文教学而言。传统作文教学方式以应试为终极目的,瞄的是高考分数,搞的是机械训练。教师先细细地讲解方法、技巧,或者是还写篇下水作文做示范。然后提要求限时间完成相应的作文,于是学生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搜索枯肠,绞尽脑汁,惨淡经营出一篇800字的作文,精彩篇章如凤毛麟角。那几个司空见惯的名人常被学生玩弄于笔纸之间,每年的6月7号,那几个人就忙得不得了:屈原死去活来,不停地跳下汨罗江,变成了跳水运动员;司马迁那些疮疤被人一揭再揭;陶渊明频频出山,出入考场,过不成隐逸生活;亲人们惨遭车祸,清洁工起早贪黑云云,不一而足。如此,学生的情感花朵逐渐凋零,信心绿叶渐渐枯萎,谈文色变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就连教师也对作文教学的效果犯嘀咕,我们不妨称之为“灰色作文”。
然而,中学生的课外练笔却是另一番景象,百花齐放,春光灿烂。或留意花鸟虫鱼,观照大千世界;或放胆笔走龙蛇,抒发壮志豪情;或描摩世间百态,感悟人生哲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真正是“我手写我心”,情寓于中,发而为文,我们称之为“绿色作文”。
我就纳闷了:何以应试作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而课外练笔却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呢?何以我们如此辛苦地教,他们反而“不成钢”;自己随意去写,却反而能“柳成荫”呢?
细究起来,恐是“功利”二字惹的祸!教师的讲评和学生的训练都是以分数为参照标准的,“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早已约定俗成,深入人心。但实际上这种机械训练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作用我以为很寥寥!传统的“灰色作文”似无形杀手,用锁链捆绑了学生的手脚,用利刃阉割了学生的精神。说白了:只剩下得分骗术。怕写的永远怕,不会写的依然不会。应试作文的水平怎么会有实质性地提高?即使是被评了高分的作文,依然患有“流行病”:结构单一、拼凑痕迹明显、前人古人漫天飞。
其实,早有有识之士对这种低效的作文教学方式颇有微词了。董承理老师在《“作文”不是真正的写作》一文中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作文是典型的伪写作,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禁锢着学生的思想,扭曲了学生的灵魂,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训练新时代的公共话语的应声虫,和现代教育的精神背道而驰。这种种非议归结到一点就是现行的作文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写作活动中没有充分的自由。”更有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在《语文教育门外谈》中说:“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在指导写作时,通常遇到的其实有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不愿意、甚至害怕写作,他们没有写作的欲望,把写作看作是外加的负担;二是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即写什么的问题没有解决;三是怎么写。现在的作文教学方式往往强调的是怎么写,而忽视了学生不想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要想改变学生的写作状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前两个问题,他们不想写害怕写,不知道写什么,再给他们灌输什么方法技巧也没有实际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确立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表达主体地位,扭转他们被动的写作心理,给他们充分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写作,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转变作文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实施“绿色写作”的作文教学方式,不能扼杀学生的写作自由。
我主张在完成正常的应试作文之外,鼓励学生自由地写作,不拘文体,不限字数,想写啥就写啥,想咋写就咋写,想写多少字就写多少字,可日记,可随笔,可杂文,可诗歌,可小说。可叙述,可描写,可议论,可抒情,可说明。但凡抒真情,发实感,写己见,成篇章,扬己长就行。每周至少一篇,先学生互评,倘使有自己的读者群,那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当然,凡读过作文的读者都得留下感言、评语。再教师点评,文质兼美、个性突出之佳作在全班交流。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在欣赏评语,个中趣味,自不待言。
高中三年的课外练笔好比一场马拉松长跑,是需要毅力恒心的。特别是高三,各种考试狂轰滥炸,各科老师强力挤压,课外练笔虽不能与数理化争锋但也不能丢弃,仍要保持适当的训练强度,当然要稳中有减,以柔克刚。这时,教师要给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了解世事沧桑变迁,社会热点频出,国际风云变幻,让他们胸怀天下,心念苍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高三的课外练笔“长流水不断线,一直写到高考前”,也会进一步磨练学生的意志。
“绿色作文”给了学生自由作文的平台,唤醒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意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其实就是“我手写我心”,不是什么难事儿,只要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写作的材料就可以了。由应试作文的“要我写”变成了自由作文的“我要写”,学生兴趣盎然,充满写作激情和阅读渴望。做老师的即便案牍劳形也乐在其中。在练笔中,学生往往能说出平时羞于启齿的“私情私语”,妙手偶得的“狂放之言”,不甘平庸的“惊人之语”。也许学生对生活的解读难免片面或肤浅,但只要发乎真情,毕竟是独特的;尽管他们的语言表达也难免稚拙,但只要是出自创造者的手,毕竟是有生机的;也许他们的一些观点近乎偏激,但只要是年轻的心在思索,毕竟是真实的。有些文章根本就是“四不像”,没有完整的叙事,没有鲜明的中心,甚至让人觉得凌乱,但却别有一番风味,从“另类”的角度反映了学生的喜怒哀乐;还有的文章似在“撒野”, 狂放不羁,实质是花样年华生命的激情舞蹈。其实,如果学生都能在练笔这个世界里纵情撒野,那他们个性的旗帜就会迎风招展、高高飘扬。播种思想的种子决不会收获理性与智慧的秕谷,创造自由的艺术时空自然会欣赏到灵魂与真善美一起舞蹈、翱翔……
要说应试作文教育中,做老师的何尝没有强调:选材范围要宽,涉及古今中外;要“浑身长满了眼睛”,到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但学生一看到题目,联想起来还是那些陈芝麻烂谷子。而自由作文才真正践行了“作文源于生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现实生活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关注内心,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表现自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思维的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题材之丰富,思维之活跃与应试作文的扭捏作态、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应试作文中,我们看到的是脸谱化的人物和程式化的构思,虽然哲人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千差万别的学生在同一个作文题下却可以如出一辙,“英雄所见略同”,个性全无。而自由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展现个性特长的机会,单从语言来看,或朴实,或优美,或细腻,或幽默,或生动,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真实而又鲜活的面孔。
当然,我这里并不是全盘否定应试作文。一味地自由作文,信马由缰,在考场上是要吃大亏的。所以自由作文的弊端也不能避而不谈。
首先是茫然无措,不知如何下笔。多年应试作文训练,使学生已经形成了作文定势,写起来驾轻就熟,突然之间放手让他自由作文,他反而不太适应。有学生说:“还是写命题作文好,至少知道写什么,而现在成了无头的苍蝇,不知从哪儿写起。”他们只习惯于老师给的模式,而不具备独立选材能力,不能发现有价值的写作材料;作文对他们而言不是表情达意的媒介,而是解题,倘无题可解,便无可措手。
其次是滥用自由。其实,自由也是要有底线的,是相对的。个性化也不是目空一切,宽松的氛围并不意味着可以胡说一气。自由作文中,仍有部分同学明显是一种强烈的发泄心态,如有的学生非常叛逆,对如今的应试教育不满,作文中充斥着调侃和谩骂;有的学生对学校里的某些形式主义作风看不下去,在作文中用非常暴力、猥琐的词汇和网络上流行的种种黑话、行话孤傲而冷漠地批评一切,这些都是自由作文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的地方。
再次,流于客观记录,缺乏理性分析,或是分析浅尝辄止。在自由作文中,有不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始终停留在表面,对问题缺少深刻透彻的理解分析。阅历影响作文,学生认知水平尚浅,直接导致作文缺乏深刻性。而作文中的思维训练除了思维的发散性之外,还不能忽略在正确性前提下的深刻性。快餐文化、网络文化让学生更多地流于浮光掠影的体验和感受。
在肯定自由写作是“绿色写作”时,也要认识到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能仅靠一种形式的改变一蹴而就,我们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投机心理,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一切从实践出发,不断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方式,努力创新作文教学方式,促进作文教学效果的稳步提高。
自由与限制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作文同样如此,即便是自由作文也是有限制的。只要是一篇好作文,在选材、表达、立意等方面都有基本的要求,自由作文只是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自主,但仍然暗含了相当的限制,因为好作文毕竟有其基本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命题作文也有自由,只不过是限制下的自由,只要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一切都是自由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带着镣铐跳舞”。
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所以应该鼓励教师自由地实施教学。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法,以获得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现在,各种新的写作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梁启超先生就曾经在《作文教学法》一书中说:“文章做得好不好,是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可以教得出来的。如何才能做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的事,规矩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要获得自由必先有不自由的经历,这种不自由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规范,教师在这当中要教给学生写作的规范。即先要入格,做到有格可依。避免信马由缰,不知所云。作文的本原是自由地表达心声,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训练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这个时候,就要不拘一格,教是为了不教,教的过程就是教师逐渐淡出的过程!
所以,无论“灰色作文”还是“绿色作文”,在当下的作文教学中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绝对地肯定谁或否定谁。自由作文符合写作规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更受学生欢迎;应试作文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可操作性较强,是考试作文的必然形式。自由作文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应试作文是为了检测作文水平,平时的自由作文不能用应试作文的要求指导学生,应试作文也不可能像平时的自由作文一样随便写。教师应该帮学生找到两者的契合点,让二者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自由作文中的种种可喜现象经过不断积累必然有助于应试作文的写作,学生的自由作文写好了,应试作文也能逐渐写好,这表现为“绿色作文”后劲足,假以时日,总能显示它的优势。
前文所述自由作文之弊端正需要教师的相机点拨,否则问题永远是问题。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考试制度下,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毕竟还是应试作文,让学生自由地写作其实是为了让他们学会不自由地写作。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找自由作文与应试作文的最佳契合点。比如可以让应试作文的命题具有尽可能大的选择空间,提供一个局部的自由;让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尽可能唤起学生内在写作的需要,使“要他写”和“他要写”尽可能统一。不管自由作文还是应试作文,都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对作文的热情,不仅不自由的作文写不出来,自由的作文也是写不好的”,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去思考人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唤醒学生自主作文的意识。
自由写作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写作没有自由,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作文教学不可能彻底自由,但我们又必须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这就是作文教学的辩证法。那就让我们不断地探索出合理的科学的作文教学方式吧,学会了辩证,则灰色绿色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