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科技外交的几点思考

2010-06-09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吴贻康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外交科学科技

■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 吴贻康

综观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60年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外交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科技外交,“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互利共赢”开展科技外交,抓住时机开展合作,以人为本、开展人民外交,“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将“科技外交”与“软实力”,以及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要以明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的开展。

国际科技合作既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外交关系在宏观上影响着科技合作的发展,科技合作要服从于国家整体外交、服务于外交;另一方面,外交工作也要服务于科技合作,配合和促进双边、多边科技关系的发展。二者构成一种辩证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于当今科技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外交的重要资源,甚至有时也作为一种谈判筹码。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的加速深化,科技外交在国际关系中日益凸显出重要地位,在整体外交上发挥着比以前更显著的作用。近年国际上已将一些科技领域的合作和斗争提升到外交范畴,如能源外交、环境外交、空间外交、气候外交、网络外交、大科学计划、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以及知识产权、技术出口管制等,这些主题在外交场合均呈现出活跃状态。事实上一些涉及全球的大科学问题也必须通过多国政府的合作才能解决和推进,每个国家都需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行参与和应对。科技问题也成为国家首脑双边、多边会谈不可或缺的议题。

科技外交的规律和理念

综观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60年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现梳理出科技外交的一些规律和理念。

1.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科技外交

国家不论大小和贫富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全方位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要根据国内需求和形势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调整国别(地区)政策和优先领域。

当今,科技合作要着重抓好四大块。一是世界科技、经济的主体美、欧、日;二是“四块金砖”除我国外的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其崛起将产生巨大影响;三是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东盟、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四是作为经济、科技全球化重要载体的跨国公司。跨国公司500强已有480家来华,至2009年5月占我国工业产值的30%,全国税收的21%,进出口额的55%,高技术出口的70%,在华设立研发机构1100余个。我们要趋利避害,加强合作,争取将其融入我国创新体系。

科技外交对内、对外都要多层次地推进。1986年,原国家科委为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提出科技外事工作重点向地方倾斜。为此联合外交部颁布有关规定,解决了地方科技外事归口问题,并采取多种扶植措施,地方科技外事工作蓬勃发展,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和社团等也广泛地开展了横向对外合作,才形成今天从中央到地方科技外交多层次发展的大好局面。

2.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互利共赢”开展科技外交

60年来,我国国力显著增强,科技长足进步,对外科技合作已有能力从学习、引进、跟踪和模仿为主向“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互利共赢”转变。以我为主,并非每个领域或项目都要我们来牵头,而是要按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按我所需,为我所用,走开放式“自主创新”的道路来做。

例如,我国积极参与许多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伽利略欧洲卫星导航计划、人类基因组测序、国际氢能伙伴计划、全球对地观测计划、大洋钻探计划等。同时,还牵头发起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和“中医药国际合作计划”。我国的“科技重大专项计划”、863、973等国家级科研计划也将“有范围、有条件”地吸收外国科学家和企业参加。

又如,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和人才资源,近年来我国建立了3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发中心”,设立了175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吸引国际科技界来合作。20多年来所创办的5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地方上众多的科技园区、67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也成为对外合作的窗口。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北京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化的发展。

由于我国一些科技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或具有中国特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的世界性科技大会在我国举办,我国自己也发起召开了一些世界性大会。

3.要抓住时机开展合作,不必时时与外交同步

外交政治关系建立在双边战略利益基础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会有起伏,外交斗争是动态的、长期的,但科技合作建立在相互需要基础上,存在利益驱动,有其自身的规律,相对超脱。因此,科技合作不必时时事事与外交斗争同步,随之起伏,而要抓住时机,灵活运用“官民并举,以民促官,以官带民”的方针开展合作。外交上存在斗争,但科技合作不一定停止,有时科技外交还能为建立、恢复和发展外交关系起先导和促进作用。

1989年春夏之交,国内发生政治风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机对我国“制裁”,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深受其害。我们根据科技合作的特性,在宏观上做出正确判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事实上,某些领域,美国对口部门和学者也强烈要求不要中断合作。当时国务院及时向中央各部委、各地方转发了国家科委提出的应对政策和措施,也是对驻外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的第一份指示。有了明确的思想,又经过艰苦细致工作,特别有针对性地对国际学术界和华人学者开展了工作,致使科技外交成为打破西方“制裁”的一个突破口,被外交界传为佳话。

4.要以人为本,开展人民外交

经验证明,在开展科技外交中也要“以人为本”,要做各界、各层次人员的工作,促进合作。科学家间的联系和友谊,是开展合作的基础和重要动力,是人民外交的重要方面。建国初期,中苏两国科技人员的友谊,至今还为促进合作交流发挥着作用。尼克松访华使两国科技交流中断20余年后重新相互了解,为嗣后官方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对日本的科技合作也是从民间开始,以民促官发展起来的。

做好各国科技界领导人和有影响科学家的工作也十分重要。截至2009年,我国已先后向16个国家75位对我国科技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颁发了“国际科技合作奖”,外国专家局颁发了“友谊奖”,中科院和一些地方也颁发了合作奖,对国际科技界有着深远影响。

海外华人学者是我国开展对外合作的宝贵财富和独特优势。一般讲可分三代,即解放前出国的老一辈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从港、台到国外学习定居的科技人员;1978年后大陆公派和个人出国的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至今已有120余万,其中约1/4已回国定居,他们有的已成为所在国的科技主力,同时近年也形成回国创业潮。我们要团结这三代华人学者,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5.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建国以来,我国通过对外科技合作,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设备、工艺和人才,学习了国外先进观念、机制和管理方法,对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前主要障碍是美国对我国高技术的出口管制,2007年6月,美国又发布了《对中国出口和再出口管制政策的修改》。另外,中国已连续7年位居美国知识产权337条款调查榜首。我们要在发展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积极交涉和谈判,开展限制、反限制的斗争。美国的政策也影响到西方各国,但由于利益差异,我们可以采取外交策略,多渠道从西方其他国家引进一些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国自1978年提出了引进人才的理念以来,至今在方针、机构、政策和措施上已有许多变革,积累了相当经验。现在中央提出“千人计划”,还创办了留学生创业园,需要科技外交积极配合。

1990年我国提出“引进与引出并举”的科技外事方针。当今金融危机下,我国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科技领域主要涉及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企业分支点和兴办科技园,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近年科技部曾支持在6个国家兴办海外科技园,有的地方也开始在国外设点,但尚处于摸索阶段。至于国外并购,因涉及外交、商务、法律、人才、管理、舆论和当地文化差异等诸多问题,十分缺乏经验,需要慎重进行,应该提倡知根知底的并购。这些均是科技外交面临的新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是我国“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009年,科技部共组织举办了405个技术培训班,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7200余人次参加。一方面搭建了产品出口、技术和管理输出的桥梁,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了人才。最近科技部实施的“科技伙伴计划”,成为对非洲、阿拉伯地区、东盟科技合作与援外的一种方式。

加强科技外交理论研究

在国际上,科技外交的理念和作用也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美国。早在1999年,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就指出,“科技发展已经处于外交斗争的最前沿,科技与外交的关系正在由‘为了外交的科技转变为为了科技的外交’。科技发展战略开始改变以往的从属地位,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国家战略首先考虑的核心问题”。

2007年初,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洛德教授在《科学》发表了题为《人类进入了科学外交新时代》文章,称“科学外交在美国过去50年的外交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冷战时期,科学机构的发展和美苏两国之间的科学交流,成为联系两大敌对阵营的重要纽带。30年前,中美之间密切的科学交流,为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称“当前,我们需要开创科学外交的新时代。国家间传统外交方式是必要的,但满足不了当前的需要”,他认为应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技外交,因为科学在促进外交发展的同时也受益于外交政策。

2008年7月,美国科学促进会新成立了“美国科学外交中心”,其目的是提高科学在国与国之间发展关系中的地位。该中心于2008年10月在华盛顿举办了科学外交讨论会,还组团访问与美国关系紧张的叙利亚、朝鲜、古巴,以科技外交进行沟通和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该中心的顾问、资深的科技外交官诺尔曼·纽赖特博士于2009年3月24日在美国众议院科技委员会作证时呼吁,国会议员要把国际科技合作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他指出要把科学作为外交工具,认为这是开展非政治、软实力接触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他认为“科技合作能双赢,它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改善关系”。

2009年3月,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问题委员会发表了《美中关系中的“巧实力”》报告,认为现在没有美中的积极参与和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全球挑战都不可能得到有效应对与解决。现在需要用一种新的表述来形容美中关系,对美中关系持积极态度符合双方和全球利益。报告提出的政策建议旨在为美中合作关系构筑一个全新的战略框架,扎根于“巧实力”理念。在其具体建议中就包括启动一项能源和气候行动计划,引导了2009年7月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这方面的内容。

2009年春,美参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通过要创立科学特使的法案,意在扩大科学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同年11月3日,国务卿希拉里在摩洛哥举行的“未来论坛”上称新的科学特使有助于实现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培育科学和技术合作”,以及“迎接经济、社会和生态挑战”的目标。她于11月初任命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泽维尔、国立卫生研究院前院长塞霍尔和美国科学院前院长阿尔伯特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为第一批科学特使,由于他们出生与阿拉伯国家有关,也将有利于促进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和科技合作。

长期以来,我国也开展了许多有关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别政策的软科学研究,但当时没有明确的“科技外交”理念。我们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将“科技外交”与“软实力”,以及开展“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研究,要以明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的开展。要使“科技外交”为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贡献力量。把握当今越来越多的科技相关问题成为大国外交焦点的新特点,充分发挥我国科技比较优势为总体外交服务,充分利用我国外交优势促进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全球环境中建设创新型国家。

猜你喜欢

外交科学科技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