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为申办世博而搏
2010-06-09○张兵
○张 兵
被遗忘的中国1910年世博会址——南京丁家桥
在一次世博会的研讨会上,吴建民偶然遇到一位美国学者。这位学者向吴建民推荐了剑桥大学出版的《现代亚洲研究》上的一篇有关中国1910年举办世博会的文章。这篇文章是英国学者迈克尔·戈德利写的,题目是《被遗忘的中国1910年世博会启示录》。文章披露,1910年的中国世博会的名称是南洋劝业会(意思是要振兴中国的工商业),地点选在了南京的丁家桥。
为什么地点选在南京丁家桥呢?据戈德利分析:南京地处长江口岸,水运发达,有利于展品的运输;南京又远离当时的中国政治中心北京,“天高皇帝远”,免受清政府的干扰;南京离上海也有一段距离,可以减少外国人的插足,便于中国人自主筹办。据说,南洋劝业会不仅吸引了全国各省参展,还有14个国家送来了展品,参观人数达30多万,且未发生偷盗、火灾等情况。在清末那样动荡的年代,中国能成功举办如此大规模的博览会,不能不说是一次奇迹。
吴建民看到这篇文章感到很惊讶,作为一名中国人居然不知道中国曾举办过世博会。同时让吴建民感到更惊讶的是,南京丁家桥——南洋劝业会举办地竟然就是他的老家。这是一种传承,还是巧合?
戈德利笔下的南洋劝业会园区“风景秀丽,竹林繁茂,湖泽交错,附近还有一大公园”。这些都与吴建民儿时对丁家桥的印象相符,而玄武湖公园就是戈德利笔下的“大公园”。100年的沧海桑田,丁家桥已不复存在了,然而这却给“世博会大使”吴建民平添了一股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劲头。
2002年12月3日,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成功后,吴建民(左一)打出胜利手势。
在参观上海举办的“走进世博”巡回展时,吴建民建议,将中国人自主举办南洋劝业会的内容加进去,它毕竟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也许它的影响并不像外国学者所说的那么大,把它评价为“封建和文明的分水岭”,但它对推动中国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人们改变观念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申办世博而搏
1999年12月8日,国际展览局在巴黎召开第126次大会,中国首席代表刘福贵在大会上宣布:中国将申办2010年世博会。中国成为第一个口头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国家。2001年5月2日,作为中国驻法国大使的吴建民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递交了由唐家璇外长签署的中国主办2010年世博会的申请书。中国成为第一个正式递交申请书的国家。2002年1月30日,吴建民又代表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了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报告。这份报告包括中国政府的支持和保证,外交、财政、公安部长,质检总局局长,海关总署署长等也分别致信作出具体承诺。这份由中、英、法三种文字写成的报告堪称是一本书,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信念与期盼。从此,吴建民踏上了申办世博的艰难之旅。
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的名单中,除中国外,还有韩国、俄罗斯、波兰、墨西哥、阿根廷等,形成多国争雄的局面。申办世博会与奥运会不同,需要四次陈述而不是一次。每次陈述都是组织能力、构思水平、科技手段和人格魅力的综合较量,也是国力民力的较量。
2002年是申办世博会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吴建民不知跑了多少地方,出席了多少次演讲会、辩论会,在国内外搞了多少次策划会、彩排会、动员会;又不知会见了多少中外代表、名人和各种媒体。总之,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以期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为中国申博成功而竭尽全力。
7月2日,第131次国际展览局会议举行申办国第三次陈述,这是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六个申办国中,阿根廷因遭受金融危机而退出,其余五个依次登台亮相。作为中方陈述主持人的吴建民在中方代表陈述后,用四句话小结了上海的优势:一、上海申博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持;二、参观人数将打破历史纪录,至少有7000万中外游客光临;三、“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全世界都感兴趣的,因为所有城市化过程中都面临这一问题;四、中国所追求的目标是将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有利于全世界的世博会……中国将拿出1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参加上海世博会。最后,吴建民用“2010年相约在上海”结束了主持。会后,许多代表,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非常高兴,说:“只有中国经常想到我们非洲。”
第132次国际展览局大会移师摩纳哥,这是一次总决战,从7月2日到12月3日表决,五个月的苦战就要出结果了。7月,在国内彩排世博会的陈述发言时,国务委员吴仪宣布:“吴大使是前线总指挥。”作为前线总指挥,吴建民感到责任重大,他必须要对未来“战场”上出现的种种情况了然于胸。
当国际展览局决定到摩纳哥举行第132次大会时,不少中国同事心里觉得别扭。1993年9月23日晚8时20分,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摩纳哥的路易二世体育馆宣布悉尼取得2000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这一意想不到的结果令中国代表团无比震惊。几年的奋斗付诸东流,怎不令人神伤!那天下着细雨,中国申奥代表团住在蒙特卡洛大酒店。
这次申博又是在摩纳哥,中国代表团未能订到理想的酒店,又是住在蒙特卡洛大酒店,12月3日偏偏又下着蒙蒙细雨。历史还会重演?但吴建民深信,此一时彼一时,历史不会重演!进而,他又想:人生能有几回搏?申办世博会将是我外交生涯中最后一次拼搏。
上午是五个申办国最后一次陈述时间,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发言次序由申办国抓阄决定。中国最后一个陈述,届时已近中午,脑子累,肚子饿,这是最不利的时间段。
阴天、与失败联系在一起的蒙特卡洛大酒店、最后一名陈述,种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不吉利,这使中国代表团中不少人的心头蒙上了阴影。但吴建民确信,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当波兰第四个陈述过后,吴建民立刻站起来当中方陈述的“串词”者。他马上决定:一是先用几秒钟时间“收心”,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二是介绍陈述人时要突出重点,引起大家的兴趣;三是显出大国风范。吴建民串词主要用法语,间或用英语。他说:“孔子在2500年前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刚才听了四个申办国的陈述,他们都讲得很好。”这样的话别的申办国没有讲过,显示了中国的谦逊与智慧。接着,他语调一变,放慢速度,用坚定的语气说:“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上海是大家最好的选择,优者必胜。”随后,中方的陈述由音像部分过渡到演说部分,总共30分钟。
巨大的荧屏上出现了一个纯真无邪的小女孩,她被一大片鲜艳的茉莉花衬托着。歌声响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甜美的童声加上天真的表情极富感染力。接着,青年人、少数民族群众、上海市民齐唱《茉莉花》,乐曲把观众引向故宫、天坛、古代兵马俑、现代上海大都会……片尾,小女孩奶声奶气地说:“再过八年,我长大了,在上海欢迎你们。”孩子期待的眸子里蕴含着极大的震撼力。
接着,李岚清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如果中国申办成功,将兑现所有的承诺,举办一届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上海市市长代表上海人民说出了心里话:“他们对我说,把世博会带回家吧……选择上海就是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选择上海就是选择未来!”吴仪最后发言,她画龙点睛地列举了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优势。即将结束时,她伸出双臂向代表们呼吁:“给中国一个机会!”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使人感受到了代表们的倾向。
下午,投票开始了。经过四轮投票,最终,中国以54票对34票领先韩国获胜。
在庆祝会上,吴建民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外交人员施展的余地不可能有这么大。他又说:“申办世博是一项系统工程,几年来,中央各部门、上海市各部门、各驻外使馆等为了申办世博会,齐心协力做了很多工作。胜利属于大家,胜利属于祖国。”
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继续走在世博路上
吴建民回忆说,说实话,申博成功后,我就以为我与世博会的关系就此结束或告一段落。没想到,洛塞泰斯会推荐我当国展局主席。
根据国际展览局的规定,国展局主席由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两年,可连任一次,总共四年。到2003年底,国展局主席诺盖斯已任满两届,必须选出一位新主席。
经过一番周折,国内同意吴建民为国展局主席候选人。洛塞泰斯给了吴建民朋友式的忠告:不能掉以轻心,虽然多数代表支持你,但也有不少人散布:“中国有了奥运,有了世博会,现在还要当国展局主席,为什么好事都给了中国?”
在2003年12月12日国展局例会上,吴建民要发表“竞选演说”,他思忖:我一生中从未为个人竞选过什么职位,更没发表过竞选演说。今天的竞选必须回答两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竞选国展局主席和国际展览事业对世界有什么好处。于是,吴建民讲道:“当今世界上,许多地方爆发了‘文明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更需要文明对话。在世博会上,不同肤色、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走到一起,和平展示自己的经济、文化成就,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共同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大有好处。我愿为促进世博会事业作出贡献。”吴建民顺利当选为国展局主席,从而打破了国展局历史上的两项纪录: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主席,第一个亚洲人当主席。
国展局主席不是国际职员,不领薪酬。他的任务是主持一年两次的国展局大会,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在发生争议时进行调停。国展局主席还可应世博会申办国的邀请,考察申办城市主办世博会的能力,但在表决中没有投票权。
如何做一个有作为的国展局主席,这是吴建民必须面对的挑战。吴建民深知,照本宣科容易,有所作为难,但他选择了后者。他提出,新世纪要把世博会带到发展中国家去。新世纪头十年有三次世博会:2005年的日本爱知世博会、2008年的西班牙萨拉戈萨专业类世博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这三次世博会是一个整体,可以相互借鉴,彼此支持,但都必须搞好。吴建民从中国驻法国大使卸任后,被任命为外交学院院长。为做好外交学院院长和国展局主席两项工作,他尽量安排寒暑假出席国展局各种例会、考察会、讨论会、评比会、陈述会等。
上海申博成功后,鼓舞了许多发展中国家。2007年初,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增至100个;年底,已激增至140个,其中有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使吴建民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欣慰。更使他感到欣慰的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一股“世博潮”,不同的文化都在支持世博会,世界正在重新认识世博会。从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中,人们开始认识到,21世纪世界的唯一前途应是和平与发展,这也正是世博会强大的生命力所在。
2005年,吴建民去日本出席主题为“自然的睿智”的爱知世博会。爱知世博会不仅深刻揭露了世界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也通过生动活泼的手段,指出了科技发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出路。世博会促进了人们的思考,也促进了全世界的科学交流。世博会在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中前行。
在处理2008年和2012年专业类世博会主办国的问题上,遇到了城市申办权和新成员国是否参加投票等棘手问题。在吴建民与大会秘书处和执委会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一道道难关,既维护了国展局的规章,又保护了所有申办国和成员国的权利。
现在上海世博会正如火如荼进行着,这个已有200个国家、地区和50个国际组织参加的世博会,打破了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创造的纪录。而在当今世界上,又有什么活动能吸引7000万人参加呢?这本身就是世博会的巨大魅力。看到这一切,笑意荡漾在吴建民的眼角、眉梢……
2007年11月27日是吴建民任国展局主席四年届满换届选举的日子。吴建民在告别演说中,除感谢成员国、国展局秘书处外,再一次谈了世博会的价值。他认为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世博会的价值,世博会才能传播得更广,举办得更成功。新主席皮埃尔·蓝峰当选后,第一件事是宣布吴建民为国展局名誉主席,这意味着吴建民同世博会的“连接”又延续四年,将到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