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
2010-06-08查少刚周涛
查少刚 周 涛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并利用真理指导具体实践的历史进程,本质上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因其自身的逻辑前提、政治保证和厚重的实践根基而具有客观性,它既蕴涵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之中,又呈现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5-0042-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具有认识真理、追求真理、发展真理并利用真理指导实践的属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确保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规律性”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取得胜利的科学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和理论基点,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逻辑前提。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追求自身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科学的理论,给人们提供了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列宁也强调:“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这一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邓小平也指出:“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从本质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来源于: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社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在吸收和创新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并总结当代的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严密性、理论体系的完整性,理论建构的科学性,决定了它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本质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科学保证。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不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字母,而是学习他们观察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立场与方法。只有这个行动指南,只有这个立场与方法,才是革命的科学,才是引导我们认识革命对象与指导革命运动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本质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展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合规律性”,其本质内涵就是“求真务实”。胡锦涛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就是要追求真理,“务实”就是要在实践中讲求实效。“求真”是“务实”的前提,“务实”是“求真”的验证和延续。胡锦涛关于“求真务实”的科学论断正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的本质内涵的凝练总结和准确表达。
历史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复杂的实践进程,从理论逻辑的角度看,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始终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一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二是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什么,这是由具体实际的变化发展决定的;三是这二者怎样结合,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这个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关注、不断探索并不断解决的重大课题。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怎样结合的问题又进一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如何坚持与时俱进,在完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旨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从而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这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理论基础:二是如何做到堅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客观公正地审视国际环境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问题,这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现实基础;三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运用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去,这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实践基础。这三个问题密切相关,前两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居于核心地位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最为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境遇和实践情景中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一个始终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这一课题因其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而具有现实性。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破解这些历史课题的过程,就是“求真务实”的历程。“求真务实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的问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本质和真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求真务实”的过程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铺陈和展开的。从实践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处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种种现实问题,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向纵深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经验”。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逐渐酝酿、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正确解决了“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问题。当然,这两个层面是不可分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在理论层面上的铺陈以实践层面的展开为基础,并指导着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实践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层面的展开为理论层面的铺陈提供实践基础的同时,也在不断验证着理论层面铺陈的正确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政治保证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必然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保证是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必然要求。
首先,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首要条件。近几年来,不断有人试图从理论上动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基。比如,西方学术界有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成是“被儒学思想方法的同化”;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只是作为制度辩护和政策解读而存在的,只为政治统治服务,没什么学术价值;还有人提出要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价值中立,从纯粹历史主义的角度展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结为20世纪西学东渐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观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误读,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为正本清源,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既是思想体系,也是知识体系,是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它的意识形态性的真理基础,而它的意识形态性则是其科学性的价值指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是一个真理性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在真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的问题。从认识论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的基本结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斗争的基本政治立场和锐利武器。从实践观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是因为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历史抉择。
其次,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政治保证。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视现实得出的科学论断。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2l世纪我们党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这些论断既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最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志。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坚持群众史观的基本结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坚守的价值基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真理性的重要标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既是出发点,也是立足点,更是归宿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在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价值诉求。正如胡锦涛指出的:“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正因为如此,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生动写照和基本表征。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实践根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具有厚重的实践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就在开始孕育并在实际斗争中加以运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将马克思主义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致力于因时因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终结了近代中国丧权辱国的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以鲜明的世界眼光,强调我们进行的改革开放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天翻地覆的事业,是“伟大的试验”,有很大的风险,采取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敢闯新路,又要努力求是,要“摸着石头过河”。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又着重指出,在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也同样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況,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胡锦涛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率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历史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是正确的实践,是具有真理性的实践。正是在这一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得以彰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既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又体现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与各种错误思想和观点作斗争,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前进道路,创立科学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以此科学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集中呈现。中国共产党人为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前进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正确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理论总结,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探索并正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它昭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前进道路,也正是在这个伟大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性得以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