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贮存方式对玉米秸秆营养成分的影响
2010-06-07金加明
金加明
我国玉米秸秆年产量达2.4亿吨,然而用作饲料的不足10%,绝大部分都被白白浪费,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充分合理利用这一饲料资源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具有重大而现实的经济意义。关于玉米秸秆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利用青贮技术或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提高玉米秸秆的饲料营养价值方面,而对其收获后不同贮存方式对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规律缺乏深入的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秸秆在不同贮存方式 (露天保存、棚舍保存、烘干、晒后烘干、青贮和氨化)下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为玉米秸秆的有效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采用平凉市种植的沈单16玉米品种,于玉米蜡熟期去掉籽实后,把秸秆切细 (3~5 cm),分别做露天(10 d)、棚舍(20 d)、烘干(60 ℃,18 h)、晒后(2 d)烘干、青贮和氨化保存。
1.2 样品的分析
1.2.1 营养成分的测定
粗蛋白(CP)、钙(Ca)、磷(P)、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测定见杨胜主编的《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方法进行。
1.2.2 WSC的测定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采用Ministry of Agriculture,Fisheries and Food(1986)的方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见表1)
表1 不同贮存方式下玉米秸杆营养成分含量(%)
由表1可知,不同贮存方式对玉米秸秆CP含量影响不同,氨化CP含量最高,比露天保存高99.83%(P<0.01),比烘干样品高 49.09%(P<0.05),烘干保存样品CP含量比露天高34.03%(P<0.05),与棚舍、青贮和晒后烘干差异不显著。采用棚舍、青贮和氨化保存样品的NDF含量差异显著于露天、烘干和晒后烘干样品NDF含量(P<0.05),青贮保存样品NDF含量比露天和烘干分别低6.30%和4.58%。露天保存样品的ADF含量最高,差异显著于其他几种保存方式 (P<0.05),比棚舍和青贮下高17.08%和18.06%。不同贮存方式对样品Ash、Ca和P的影响也不相同,利用烘干和棚舍保存,样品中Ash、Ca和P的含量高于露天条件下保存。
不同贮存方法对秸秆WSC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棚舍、氨化露天和青贮。烘干样品的WSC含量差异极显著于氨化和青贮(P<0.01),显著于露天(P<0.05),比露天、氨化和青贮分别高67.68%、60.92%和71.48%,与棚舍保存和晒后烘干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贮存方式对玉米秸秆的营养成分影响差异显著。就CP而言,氨化高于棚舍、露天等其他保存方法,这是因为氨化通过尿素增加了非蛋白氮的含量。青贮可通过微生物发酵合成菌体蛋白,烘干则干燥速度快,植物和微生物呼吸时间缩短,CP损耗减少。棚舍保存好于露天保存,露天条件下经暴晒和雨淋,使CP、胡萝卜素及VC等营养物质大量损失。露天保存样品的NDF、ADF含量显著高于棚舍、青贮和氨化保存。主要因为露天下秸秆的营养物质损失大,相对提高了NDF、ADF含量,同时青贮和氨化可降解秸秆中少量的纤维素。WSC含量对于不同保存方法差异极显著。烘干保存最好,青贮则最差,这是由于青贮过程中,乳酸菌将WSC作为能量来源,发酵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从而大大降低了WSC含量,氨化过程中由于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使存在于其中的WSC释放出来,因而含量降低,露天保存WSC经日晒雨淋易于流失,而烘干和棚舍保存虽然有呼吸代谢引起的WSC损失,但与前几种相比,WSC损失要少得多。
通过对玉米秸秆各种保存方式的营养分析可以看出,露天保存虽成本最低,但营养价值最差,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家畜不易消化吸收,秸秆浪费大,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棚舍保存因未受到雨淋和暴晒,营养损失较少,是一种低成本的保存方法。烘干和晒后烘干需烘干等加工设备,投资大,成本高,处理后的结果营养全面,适合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秸秆的工厂化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可添加其他的饲料及添加剂,生产反刍动物全营养配合饲料,特别是在农区一些秸秆丰富的地区生产后,输送到缺乏饲料供给的牧区,进行牛羊的冬季补饲,以减少牛羊的死亡率,增加牧民经济收入。玉米杆适宜时期收割后进行青贮、氨化是目前大型牛羊养殖场和养殖户最常用的方法,该方法成本不大,操作简单,处理后秸秆的营养保存全面,适口性好,保存时间长,被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广泛采用。青贮和氨化处理最主要的环节要把握秸秆最佳的收割期,选择添加适宜的发酵剂,以保证处理有好的效果。
4 结论
玉米秸杆不同贮存方式对其营养成分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本试验结果可知,露天晒干保存是一种最不可取的方法,其他方法从不同角度考虑也各有利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来选择适当的贮存方法。
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