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外感咳嗽60例
2010-06-07黄飞
黄 飞
外感、内伤诸因均易伤肺而致咳嗽,小儿脏腑娇嫩,更易外感而起,外感寒、热、燥等表邪,侵入犯肺,肺气上逆,内有食滞,脾困生湿生痰,痰湿蕴积,肺气失宣;素体虚弱,久咳伤津,虚火上炎,更灼肺阴,肾不纳气而生,感冒治愈后咳嗽多迁延不愈。笔者采用中药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为2008年3月到2009年6月间绵阳市中医院门诊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诊断[1]:①咳嗽为主要症状,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可伴有鼻流清(浊)涕、饮食减少等;②好发于春秋季节;③肺部听诊为两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散在的干性ā音;④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示肺纹理增粗。按照入组的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24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6~12.3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3~12d;对照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1.4~11.5岁,平均年龄为4.9岁,病程2~10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分布方面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具有可比性。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n,%)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止嗽散加味加上对照组常规的西医止咳、抗感染治疗,中药组成:桔梗(炒)10g、荆芥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陈皮5g、甘草5g。咳嗽声重,咽痒,痰稀色白,苔薄白者加生姜、荆芥、防风;干咳,喉痒,咽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薄白者加北沙参、麦冬;咳嗽痰多,色黄稠,甚则喉间痰鸣,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加全瓜蒌,杏仁、桑白皮;痰多难咯,咳时欲吐,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者加白术、炒苏子;咽痒甚者,加僵蚕、蝉蜕。1剂/d,每剂分3次冲服,7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西医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咳嗽、咯痰、头痛身痛、咽痒、舌苔变化等症状的变化,采用《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咳嗽的疗效标准[1]: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ā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2 结 果
治疗组36例中痊愈36例;显效19例(52.78%);好转12例(33.33%);未愈5例(13.89%),总有效率达到86.11%。与对照组24例中痊愈10例(41.67%),好转8例(33.33%),未愈6例(25%),总有效率为75%相比,其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 论
小儿肺脏娇嫩,加之免疫功能不健全,外感六淫邪气容易从外而入,犯肺,使肺气失于清肃而导致咳嗽的发生,临床上小儿咳嗽为常见多发病,且单纯西医疗法面临主要难题在于,感冒治愈后咳嗽多迁延不愈。有文献报道[2,3],中医中药治疗取得较好成绩,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每能收到良效。止嗽散为一治疗外感咳嗽的经典名方,用于止咳化痰,疏表宣肺,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桔梗、陈皮宣肺理气;荆芥祛风解表;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配,共奏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之功。方中药物组合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既有辛甘为开,又可甘苦而降。在临床使用常随证加减进行化裁,如咳嗽声重,咽痒,痰稀色白,苔薄白者加生姜、荆芥、防风;干咳,喉痒,咽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不易咯出,苔薄白者加北沙参、麦冬;咳嗽痰多,色黄稠,甚则喉间痰鸣,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者加全瓜蒌,杏仁、桑白皮;痰多难咯,咳时欲吐,纳呆,舌淡红苔白腻者加白术、炒苏子;咽痒甚者,加僵蚕、蝉蜕。中药与西医常规止咳和抗感染治疗相配合,能取得比单纯西医的治疗较好的效果,正如本研究显示,治疗组36例中痊愈36例;显效19例(52.78%);好转12例(33.33%);未愈5例(13.89%),总有效率达到86.11%。与对照组24例中痊愈10例(41.67%),好转8例(33.33%),未愈6例(25%),总有效率为75%相比,其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
[2] 周振强.自拟宣肺止咳汤加减治疗外感咳嗽136例[J].广西中医药,2010,33(1):31-32.
[3] 欧秀梅.止嗽散加减治疗小儿外感咳嗽4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8,4(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