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叶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2010-06-06颜日阳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3期
关键词:竹叶高脂血症黄芪

颜日阳

(广东省河源市中医院内科,广东河源 517000)

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高脂血症是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子。良好控制血糖、血压的同时,严格控制血脂将有助于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笔者使用竹叶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35例,获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2006年10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中,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 46~70 岁,平均(56.75±8.65)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36±3.88)年,高脂血症平均病程(5.57±2.22)年。对照组35例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48~70岁,平均(57.24±9.21)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92±4.26)年,高脂血症平均病程(5.62±2.82)年。两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高脂血症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标准参考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的诊断标准: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7 mmol/L;三酰甘油(TG)≥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3 mmol/L。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 (FPG)及餐后2 h血糖(PBG),血脂各项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5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2周前停服降脂药物,维持原有的降糖降压药物,测定全部观察指标后开始治疗。在常规糖尿病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前提下,对照组以TG升高为主者选用非诺贝特胶囊200 mg,每天1次,口服;以TC升高为主者选用辛伐他汀片20 mg,每天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增减竹叶黄芪汤(竹叶10 g、黄芪 30 g、党参 15 g、麦冬 10 g、生地 30 g、白芍 10 g、当归10 g、黄芩 10 g、石膏 20 g、法半夏 10 g、泽泻 15 g、生甘草5 g),1剂/d。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调整血脂药物,两组疗程为1个月。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标准确立。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以显效、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G、TC、LDL-C均下降,两组的HDL-C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x±s)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BG、PBG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FBG、PB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比较(x±s)

2.3 两组中医疗效比较

两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3 讨论

根据资料显示[1],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有60%~80%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冠心病。英国著名的UKPDS研究[5]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不足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仍有59%糖尿病患者可死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分析这些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除了高血糖,另外重要的危险因素就有血脂异常。2001年美国糖尿病年会上,McGarry提出:脂代谢异常是T2DM及其并发症的根源,将T2DM 称为“糖脂病”(Diabetes Mellipidtus)[6],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报告 (NCEP ATPⅢ)提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应与冠心病患者一样接受严格的调脂治疗[7]。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在中医典籍中并无相应病名,属于“痰湿”、“血瘀”范畴。其主要是由于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不能推动血液及水液运行,阴虚内热煎灼阴津,致血瘀痰浊阻于脉道,积久化热而成。因此,气阴不足,兼有痰热为本病之源,而标本同治是改善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根本。

竹叶黄芪汤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是《医宗金鉴》消渴治法中的主方,组成乃“黄芪黄芩合四物,竹叶石膏减粳姜”,方中黄芪、党参、麦冬益气生津,四物汤方调补阴血,竹叶、石膏、黄芩、半夏润燥相配,除热截痰,原用治虚而犹有燥热的消渴,然而近代以来此良方鲜有问津者,笔者觉之标本兼顾,甚合如今糖尿病之病机,如伴高脂血症时唯嫌涤除痰浊力度稍欠,故在原方基础上有所增减,将之运用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结果中看出,竹叶黄芪汤治疗组较单纯西药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TC、LDL-C,由于没有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血糖,故其降脂作用不依赖降低血糖而实现。此外,竹叶黄芪汤在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治疗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Ishihara M,Sato H,Kawagoe T,et al.Impact of diabetes mellitus on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patients with single vessel disease[J].JHeart 2001,86(2):133-138.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9.

[3]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5]Turner RC.The UKPDS:a review [J].Diabetes Care,1998,21(suppl 3):C35-38.

[6]McGarry JD.Banting lecture 2001:dysregulation of fatty acid metabolism in the et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2,51(1):7-18.

[7]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Ⅲ)[J].JAMA,2001,285(19):2486-2497.

猜你喜欢

竹叶高脂血症黄芪
Redefinition of the Odorrana versabilis Group,with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 (Anura,Ranidae, Odorrana)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卫竹叶老师辅导的日记画
黄芪是个宝
载在竹叶船上的童年
竹叶沟怀古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