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在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的疗效观察

2010-06-06詹永忠陈建永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3期
关键词:肺源肺心病代偿

詹永忠,陈建永

(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潮州 521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临床表现为肺原发性疾病的症状,肺气肿和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及肺性脑病等。2007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69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辅助治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9例病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1]。肺心病失代偿期:动脉血气指标皆达到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条件且均有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体征。出现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为其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 组)35例:男 23例,女 12例;年龄 49~90岁,其中<60岁6例(17.1%),60~69 岁 13 例(37.1%),>70 岁 16 例(45.7%)。对照组(B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45~84岁,其中<60岁 8例 (23.5%),60~69岁 13例 (38.2%),>70岁 13例(38.2%)。两组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发绀明显;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高于正常值;无风心病房颤病史,无严重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无血小板减少史;未用过抗凝剂;肝、肾功能衰竭,无胃肠道溃疡或其他组织损伤出血者。用药前测定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

1.3 治疗方法

A、B两组治疗时均以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合理氧疗为主,必要时可应用利尿、扩血管药或慎用小量强心剂。同时,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产品,规格为0.4 ml:4100AxaIU,批号:H20070005]。具体方法:低分子肝素钠0.4 ml腹部皮下注射,1次/d,7 d为1个疗程。

1.4 评价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或综合治疗7 d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发绀消退,心功能好转Ⅱ级,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至正常范围,PaO2上升>10 mm Hg,PaCO2下降>10 mm Hg或恢复到正常值。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改善、发绀减轻、心功能好转Ⅰ级,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下降,但未达显效标准,PaO2有所上升,PaCO2有所下降,但均不足10 mm Hg。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气分析无改变。显效+有效=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两组的总有效率和无效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Tab.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efficacy (cases)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为慢性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大,其常见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多见,占80%~90%[2],患者因长期持续低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致肺动脉压增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黏度增高,血液呈现高黏、高凝、高聚状态,肺细小动脉易出现血栓,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3]。有关研究表明,肺细小动脉的原位血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肺心病失代偿期死亡者中约89.8%存在多发性肺微细小动脉原位血栓形成,其中段以上肺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4%,提示肺动脉血栓,这些研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凝药,预防肺心病血栓性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4]。

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感染、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过敏、扩冠作用,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低氧状态,降低肺动脉压,不良反应小,且对凝血酶及凝血因子影响较小[5-7],与血浆蛋白及内皮细胞亲和力低,生物利用度高;不需监测出凝血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低分子量肝素钙抗因子Xa活性与抗因子Ⅱa活性之比值为2.5~5.0,可有效抑制机体内动静脉血栓的形成,能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活化物,不被血小板第4因子中和,对血小板功能亦无明显影响。同时,由于其对血栓溶解有间接协同作用,临床上亦应用于治疗已形成的深部静脉血栓。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肺细小动脉的原位血栓,因此,在内科常规治疗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改善通气、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抗凝药物。A组中,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总有效率达94.3%,治疗效果较好。B组只是常规进行了内科治疗,虽然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较大的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73.5%,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相比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组,改善幅度远不及A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表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临床效果好。

总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辅助治疗,可减少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危险性,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8],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和疗效判断标准[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78,3(1):1-9.

[2]陆再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

[3]董建辉.2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肾功能损害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6):70.

[4]王晨,杜敏捷,曹大德,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肺细小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1997,77(2):23.

[5]杨宝峰.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94-295.

[6]周松林.低分子肝素和多巴酚丁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2-14.

[7]王立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90.

[8]蔡伯蔷.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054.

猜你喜欢

肺源肺心病代偿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中医综合治疗对肺心病缓解期近期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青龙汤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大脑中动脉闭塞诊断及侧支循环观察中的作用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