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与“以人为本”的结合

2010-06-04尚海龙

改革与开放 2010年6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激励机制高校学生

尚海龙

摘要:以人为本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原则和核心理念,是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激励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掌握激励的内涵、原则,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对于高校实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将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本文从实际出发,针对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相结合进行了论述。

Abstract:As the foundamental value and gist of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 foremost”is the precondition and basis in college students management. Giving effective incentives is a crucial approach and means in the management, therefore, to grasp its intrinsic essence and principles, and to make good use of incentives will do great benefits to th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realities, the thesis has a brief discussion on how to put the “people foremost”theory into practice; how to promote breakthroughs in the Mode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ow to complete the connection of the incentive and its assurance system.

关键词:学生管理激励机制以人为本

Key words:students management incentivespeople foremost

目前,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普遍加强了激励机制的建设。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心理过程。所以,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现行的激励机制从形成到运行的整个过程通常都是紧紧围绕着高校的整体工作目标而展开,对事不对人,见物不见人,造成了一些问题,从而使激励机制的持续运行遇到了巨大的障碍。在高校管理活动中,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激励机制的形成和运作过程的始终,既是顺应时代的要求,也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奖励惩处激励机制对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激励机制中所确立的目标的社会价值贬值,激励力量在缩小。从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经济利益和荣誉称号的评选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部分学生甚至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而现在整个社会的评价机制也使得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学并不一定能够在踏上社会后获得比其他同学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社会利益,所以这些称号也就失去其吸引力。

2、一些激励措施在操作中未突出隐含的精神鼓励实质,使精神激励的作用逐渐变小,导致简单化。许多奖项设置陈旧,评审的条件和原则单一,虽然这些奖项的设置目的在于优中选优,但往往可选范围只是局限在少数几个人身上。

3、现行激励机制欠缺动态性,在评定条件、标准及评定时间上存在着缺陷。以优秀毕业生的评选为例,优秀毕业生的社会价值较高,但评定时间较晚,大部分毕业生己经找到工作单位,其称号已无太大价值。这种评定时间的滞后性,使毕业生对这种激励淡漠,影响了激励的效果。根据管理学中及时激励的原则,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即时奖励,如果过了这个时机再奖励,激励效果就会减弱。

二、激励是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

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究竟什么是“本”?如何实现以人为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就是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一切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从激励产生的过程来看,激励产生于需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打破传统的“刚性”管理和“一刀切”模式,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进一步加强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注重学生个性和情感因素的发挥,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与人本关怀紧密结合的激励机制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是以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的共同目标为引导,通过给予成员充分的授权和信任,以及成员的积极努力,从而实现成员全面、自由的发展。高校的特殊性,使其激励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要求

现在的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这些大学生竞争意识强烈,价值取向多元,崇尚个性自由。而且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们较为独特的心理特征。一方面,他们的心理需要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即他们都特别需要得到尊重和价值的自我实现,渴望学习上的成功和自己才能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需要又存在着丰富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心理需要与个人目标、家庭出身、所处环境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设置激励的过程中,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要求,把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只有这样设置的激励措施才能成为广大学生愿意自觉遵守的制度,也才能有效的管理学生。

2、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中,学生不仅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都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积极地参与管理。为了确保构建的管理模式行之有效,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塑造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指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它既是学校奋斗的目标,也是组织成员努力的方向。在形成共同目標的过程中,要充分征求组织全体成员的意见,要注重集中全体成员的智慧,以便确保共同目标的代表性和正确性。

(2)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之后,制度性约束少了,为了保证学生努力方向的正确性,可以考虑采用目标管理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考评他们的实绩。

(3)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在设置激励措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心理需要,然后把这些心理需要的满足同高校管理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常见的激励措施有:关怀激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目标激励,通过给予学生设置合适的奋斗目标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奖惩激励,它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善于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而且保证奖惩及时。此外,还可以设置榜样激励、政策激励、竞争激励、领导行为激励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和“以人为本”的结合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难点问题,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高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多方分析研究,采取多项措施和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结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推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激励机制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