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010-06-04孙树松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8期
关键词:糟粕儒家思想传统

孙树松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正确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 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儒家思想

1. 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形式确立相应的统治思想作为施政的指导,并以此规范人们的行为。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方针,实行严刑峻法,强化阶级压迫和政治统治。汉初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统治思想,实行修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汉武帝以后,历代统治者基本上选择“外儒内法”且“济之以道”的治国模式,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该方法影响深远。如唐朝时,轻徭薄赋,缓和矛盾;中央集权,实行法治;选贤任能,以德治国。

2.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的儒家思想,在哲学上宣扬天人观念;在伦理上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在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这些都是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所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3.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对维护社会的安定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维护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以德治民思想可以缓和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今天的以德治国;民本思想对于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道德规范意识的培养是形成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二、 以古为今用和扬弃的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1. 对那些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思想,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如忠、孝、礼、义、廉、耻以及以人为本等,这些思想观念经过现代的创新性转化,已经成为我们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思想来源。又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富贵不能淫”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都可以转化为新时代的新思想。

2. 对有些内容可以剔除其封建思想的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要素,使之成为今天文化建设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贵君轻”,再到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今天我们可剔除其封建内核,将其发展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

3. 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和不合时宜的成分必须予以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总之,儒家思想具有丰富的优秀内涵,但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我们要带着分析的眼光加以鉴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扬弃,做到去伪存真,古为今用。

猜你喜欢

糟粕儒家思想传统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少年力斗传统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试论学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取”“舍”问题
爱情寓言
Why Learn Chinese?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