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荆门市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0-06-04魏先尧谢支勇艾新龙文铁军王晓燕刘锋羽张家运

湖北植保 2010年1期
关键词:病叶率病穗率病指

魏先尧 谢支勇 艾新龙 文铁军 王晓燕 刘锋羽 张家运

(1湖北省荆门市植保站,荆门 448000;2湖北省沙洋县植保站,荆门 448200;3 湖北省京山县植保站,京山 448500)

2009年,荆门市小麦白粉病在北部、老病区及泉水灌溉区偏重发生。小麦赤霉病中等发生,个别品种偏重发生。

1 白粉病发生特点

1.1 见病时间早

2009年2月 11日见病,与大发生的 2007年相当,比常年提早 15~20d左右,比 2008年早 1个月。

1.2 发病区域分布明显

北部及泉水灌溉田白粉病发生早、流行早,岗地、南部麦区相对发病迟、发生轻。2009年于北部(东宝区)麦区调查,2月 21日,病田率 20%。 3月10日,病田率达 100%,病株率 0~30%,平均 8%。4月上旬,全市小麦白粉病病田率 20%~100%,病株率 1.5%~100%,受白粉病为害,老病区已出现局部小麦植株褪绿变黄症状。

1.3 流行期一般在 3月至 4月上旬

京山县调查,3月 9日:定点的严重田块病株率1.41%~7.84%,平均 5.36%,病叶率 2.01% ~5.86%,平均 4.12%;3月 15日:定点田(发病最重的田块)病株率 3.52%~32.48%,平均 19.63%,病叶率 8.59% ~10.50%,平均 9.52%,病情有一定程度发展,严重度小于 5%,处于扩散期,一般田块零星发生;4月 13日:定点田病株率 75.16%~100%,平均 88..3%,病叶率 30.81% ~59.15%,平均42.36%,严重度 10%~100%。

1.4 发生为害程度重

5月中旬定局调查,小麦白粉病病叶率 0~95%,平均 35.5%,病指 0~50,平均 23.2。与 2007年相当(2007年5月上旬调查,病田率 18~100%,平均 77%,病叶率 3.7%~52.5%)。 2007年,在 20个小麦品种的品比试验中,白粉病病株率 18%~100%,平均 77.33%,病叶率 7.25% ~85.25%,平均 49.64%,病指 2.34~51.9,平均 20.65。 (2月份雨水达到了 88.7mm,3月上旬雨水达到了75.2mm)。2009年,在 9个小麦品种的品比试验中,白粉病病叶率 16.08% ~94.95%,平均70.28%,病指 4.02~45.65,平均 30.74。 (2月份雨水 44.2mm,3月上旬雨水 4.1mm)。

1.5 不同小麦品种间差异明显

试验中,郑麦 9023、华麦 2152发病最重,病叶率 93%以上,病指 45左右。

2 赤霉病发生特点

2.1 发生偏重

2009年为中等(3级)发生。5月 19日定局调查,病穗率 2%~46%,平均 10.1%,病指 2.5~25,平均 5.08。为近年来较重年份。

2.2 品种间差异明显

在 2007年品比试验中,20个品种的病穗率为 0~34%,平均 9.06%,病指 0~11.5,平均 4.86(其中豫麦病穗率为 16%,病指 8.5)。2009年品比试验中,9个品种的病穗率为 10% ~46%,平均25.33%,病指 2.5~19,平均 11.08。沙洋县李市镇一农户种植的金麦 3号(豫麦系),病穗率 50%~83.6%,平均 64.9%,病指 26~65,平均 47.1。

2009年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发生情况调查 荆门市

3 原因分析

3.1 白粉病发生原因

3.1.1 适宜的气候利于其发病。虽然 2月上旬前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干旱,但 2月中旬 ~3月 48d时间内,雨日 26d,雨量 60.7mm对其发生影响较大,4月份的雨水达到了 82.6 mm,时雨时晴的气候条件极利于其发生蔓延。北部昼夜温差大,利于发病。

3.1.2 品种间发病差异大。据田间观测,绵阳系列的品种发病较迟,以茎杆发病为主,叶片发病较轻。鄂恩系列和郑麦系列的品种发病早,早期发病以叶片为主,后期叶片、茎杆发病并重。

3.1.3药剂防控的影响。药剂拌种有抑制秋苗发病的作用,拌种田块的白粉病普遍发病迟、发病轻;大田防治可控制病害的蔓延,北部麦区、老病区、泉水灌溉麦区,应在 3月中下旬防治白粉病。防治与否效果差异大。

3.2 赤霉病发生原因

3.2.1 4月中下旬至 5月上旬雨量,是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病的主导因子。连阴雨、晴雨相间天气,更适宜发病。今年我市 4月中下旬至 5月上旬共出现 4个连续雨段,分别是 4月 11~12日;4月 18~20日;4月 23~24日;5月 1~2日,降雨量 86.8mm,此时段气温比常年偏高 0.2℃。

2002~2009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的统计表

3.2.2 品种间发病差异大。鄂恩系列和郑麦系列的品种发病相对较轻。

3.2.3 药剂防控的影响。药剂防治到位的田块病穗率多在 10%左右,病指在 5左右。

猜你喜欢

病叶率病穗率病指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植物次生性物质对猕猴桃金龟子的防效试验
基于病穗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等级气象预测模型
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筛选与防治适期确定试验研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小麦赤霉病病穗率的预测模型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花生锈病防治指标研究
2018年宣州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分析及防治技术
氮磷钾肥对萱草叶枯病发生的影响